物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素质论文,物理论文,结构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中学物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才得以实现,这已经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观点。无论是从教育的观念上,还是从教育的内容与具体的方法、途径等实践上来说,教育改革都必须以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为起点,并借助每一位教师的实践来完成,这便意味着,物理新课程的推行对中学物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具体而言,新课程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情意等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复合型的知识素质
物理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物理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当前物理教师的知识素质应符合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趋于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形势,应满足教育教学实践与发展的需要。因而其复合型的知识素质应在体现教师专业素质特征的同时也显示出其学科专业特征,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为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从而形成一种专业知识扎实、覆盖面宽广的知识结构体系。
1.物理学科专业知识
丰富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是物理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的体系框架、物理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物理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物理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主动性。
2.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结合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可见,物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雄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指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当代科学的基本知识指对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和海洋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是指对人文学科即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必要的了解和把握。专家们一致认为,工具性知识应包括外语、计算机语言与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具性知识已成为教师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
3.物理教育学科知识
新课程十分重视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传统的物理教育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相比较,新课程强调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完成对学生的合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如果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就难以自由而科学地设计和驾驭教育教学过程,更难以进行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物理教育学知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物理课程论知识、物理教学论知识、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等。
二、全方位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拥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并不意味着他就具有较高的执教能力,这一点,恐怕许多人都有切身体会。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
1.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过程能否高效、顺利地实施,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2.交往与合作能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体系强调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高中《课标》强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可以看出,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是顺利实施新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交往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否则,对学生的指导便是一句空话。
3.物理观察与实验能力
观察与实验是物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没有观察与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可言。义务教育及高中《课标》均对观察与实验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观察、动手体验、学会设计、主动探究。为了全面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为了能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
4.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课标》指出:“观察实验、抽象思维与数学方法结合,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如物理学时空观、物理学物质观、物理学方法论等。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区别的标志之一。物理教学本身的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新的物理学的方法论以与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相适应。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
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物理教育新课程的重点。然而,物理新课程的实施,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从教学的内容,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都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物理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同时,通过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物理教师将会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需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自己的各项教学活动。
6.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物理新课程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在物理教学中,义务教育《课标》指出:“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而高中《课标》则着重强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可见,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当学会掌握筛选、吸收、利用各种信息的方法,如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从而把握学科发展、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更新、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更加胜任教育工作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便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发展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人的要求。
7.较强的学习能力
当前的课程改革把学习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课堂教学目标已由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会学”,而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来自于教师的合理指导,这便首先对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较强的学习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它能使我们从容面对飞速变化的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挑战,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的一生都应该坚持学习,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因此,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
三、健全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态度,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等。在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的构成要素中,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能力是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专业情意则是体现教师专业特征的重要保证。同时,教师作为完整的人不仅仅是理性的人,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更应受到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学物理教师,其专业情意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不断完善的职业道德修养
新课程的目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同时,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新课程实施中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其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任何职业道德都是把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物理教师,就是要忠于教育事业,热爱物理学科教育,以喜爱专业、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感感染学生,为物理教育做出奉献。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充分地尊重学生,由衷地热爱学生,迫切希望他们能够成才,以尊重、热爱、期望学生为基础,形成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一种美德,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确立教育威信,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
2.全新的教育理念
面对来势凶猛的教育改革,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有与学生发展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中学物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分数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同时,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为了满足眼前的需要,而主要是为未来的社会和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情感,促使其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物理教师还应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育人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认识和重视学生的潜在性,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克服物理教学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爱因斯坦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物理新课程的目标包括谋求人对自然的伦理精神、审美体验和求真意志的统一,通过直观和感官体验自然内部的秩序性和神秘性;通过实验和观察触及自然的奥秘性和开放性;通过理性思维认识到自然存在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从而在产生对自然界内部的和谐、统一、庄严,崇高的美的感受中,提升人的品格,完善人的素质。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由中学物理教师的劳动特点和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所决定的。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教师自身事业的成功均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