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
达州市达州区亭子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达州 635011
摘要:胎儿娩出之后24小时内,阴道的血流量超过500ml就是产后出血,这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产妇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占死亡率的49.9%,是妇产科临床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就产后出血的症状、原因以及护理,本文作了浅论。
关键词:产后出血;症状;原因;预防
一,关于产后出血的定义及临床症状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所谓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其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除这个即时性的产后出血之外,另有“晚期产后出血”,指产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阴道流血可为短期内大出血,亦可为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一般为显性,但也有隐性出血者。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正确的测量和估计。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不同。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二,产后出血的原因试析
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有四种,这四种原因可互为因果,也可以合并存在。这四种原因分别是:
(一)宫缩乏力
这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产后出血的70%。子宫肌纤维的解剖分布是内环、外纵、中交织。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如果因多种因素如全身因素、产科因素以及子宫因素等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
(二)胎盘因素
与宫缩乏力相比,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的较少,仅仅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胎盘因素也有多种,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胎盘滞留指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三)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为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或)阴道已有裂伤。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而会阴切开过小胎儿娩出时易形成会阴严重裂伤,过早会阴侧切也可致切口流血过多。分娩过程中,宫颈发生轻微裂伤几乎不可避免,通常裂伤浅且无明显出血,不作宫颈裂伤诊断。出血较多的宫颈裂伤发生在胎儿过快通过尚未开全的宫颈时,严重时可向下累及阴道穹窿,上延可达子宫下段而致大量出血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
(四)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原因,也有少数产后出血由原发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引起。
三,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结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产后出血防治工作。临床资料表明,产后出血的预防应该从妊娠期开始,做好产前检查,特别要注意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如肝炎、血液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以及多次流产的产妇。首先,在怀孕期间,要注意补充营养和控制体重。
妊娠期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乳制品、豆制品、蔬菜、海产品、木耳等,或补充一些合成的钙剂,阳光好的时候,到室外适度活动以增加钙的吸收,这些能够预防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同时,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以提高产妇分娩时失血的耐受力。但过度补充营养使孕妇过度肥胖也会增加分娩的危险。过度肥胖的孕产妇,其胎儿也过大过重,增加难产的可能。建议孕妇控制体重,以增加不超过25 至30斤为宜,减少难产及产后出血的危险。
其次,临产前应做好预防措施。
在产妇待产期,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喜怒无常和忧思郁闷等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血流不畅导致产后出血。在临产前,医护人员应该以亲切的态度向产妇讲解和分析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产妇如何更好地配合医生,同时应给予产妇鼓励和安慰,消除其临产前地对分娩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另外,产妇待产期,应注意休息和补充营养,确保能量的摄入,保证体力。
也可在临产前开展产妇产前培训工作,以使分娩更加顺利。这些培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深呼吸,以减轻心理压力,保证身体对氧的需求;第二,教会产妇使用腹压促进胎儿头部和肩部的娩出方法;第三,教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何均衡体力,使分娩顺利。在临产前,医生可肌内注射哌替啶针剂,帮助产妇休息平静。
(三)分娩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保护产妇,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
第一,药物预防。临床资料表明,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宫缩剂,如静脉注射缩宫素、口服或者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第二,早期使用钳夹切断脐带。如果发现胎儿脐带异常,在胎肩娩出之后,立即用钳夹,切断脐带。
第三,帮助产妇娩出胎头、胎肩和胎体,动作要慢,遇到活动性出血应及时结扎止血。
第四,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通常在胎儿娩出之后的30分钟内,胎盘会完整地娩出;如40至60分钟内,胎盘仍没有娩出,需医生帮助剥离,使胎盘完整娩出,以防残留的胎盘引起产后出血。
总之,产后出血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为了保障产妇的健康,要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保障产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力 易萍.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J].中国实用妇科及产科杂志.2011.27
[2]孙彩凤 蒋雅琴.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
[3]杨慧霞.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
论文作者:杨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产后论文; 胎盘论文; 产妇论文; 胎儿论文; 子宫论文; 原因论文; 会阴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