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人民医院 河南 4663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乳腺癌患者中临床Ⅰ期9例,Ⅱ期31例,Ⅲ期5例;均顺利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发生皮缘坏死2例,皮下积液4例,上肢淋巴性水肿1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例,3年生存率91%,5年生存率86%。结论:术中规范操作和正确处理,对于早、中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完全可以取代经典乳癌根治术。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45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tage I in 9 cases,31 cases of stage II,stage III,5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breast modified radical operation,postoperative occurrence skin edge necrosis in 2 cases,subcutaneous effusion in 4 cases,1 cases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chest muscle contracture with ipsilateral upper limb movement disorder in 1 case,3 years survival rate of 91%,5 years survival rate was 86%. Conclusion:standardized operation and correct treatment,for early and middle stage breast cancer,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can replace the classic radical mastectomy
近年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手术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手术方式给患者带来巨大身心创伤[1],而保留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肢体功能等特点逐渐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术式。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施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5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Ⅰ期9例,Ⅱ期31例,Ⅲ期5例。手术前或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或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7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髓样癌6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为女性,年龄27~76岁,平均47.2岁,其中40岁以下5例,41~60岁33例,61~70岁5例,71岁以上2例。癌肿分布均为单侧,其中左侧26例(57.78%),右侧19例(42.22%)。
1.2手术步骤:根据肿瘤部位及乳房的大小、形态设计。通常采用横月牙形、纵梭形切口,切口要求距肿瘤边缘3cm以上。切开皮肤后,游离皮瓣可用稀释后肾上腺素皮下浸润,使皮下血管收缩,也可采用电刀,都能达到使术野干净,电刀也有利于无瘤操作。皮瓣厚度以不保留或保留少许薄层脂肪组织为宜[2],游离的范围同Halsted根治术。自下内开始向上外将乳腺连同其深面的胸大肌筋膜一并分离,直至胸大肌外缘下。将翻起的乳腺向外拉紧,将胸大、小肌向内牵拉,将胸大肌外缘与乳腺组织分界处纵向切开,显露胸大、小肌间的脂肪及淋巴组织(Rotter淋巴结),将其全部清除。操作中需仔细分离,注意勿损伤胸肌间神经及血管,因为内侧胸神经在胸小肌前方斜过,与胸肩峰血管伴行共2~4支,支配胸大肌的锁骨部和胸骨部。将胸小肌向内向上提起,锁骨下血管、腋血管全程暴露,从锁骨下静脉入胸处开始,沿锁骨下静脉下缘解剖,结扎切断所有向下分支。应妥善保护好胸神经外侧支。注意清除腋下各组淋巴结时应保留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以及肩胛下血管[3]。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创面,于创面和腋下置Y型像皮管引流,接负压持续吸引。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通常5-7天拔除引流管。
1.3结 果 术后发生皮缘坏死2例,皮下积液3例,上肢淋巴性水肿3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例。45例中31例有淋巴结转移(68.9%),其中I期乳腺癌9例中2例有淋巴结转移,Ⅱ期期乳腺癌31例中24例有淋巴结转移,Ⅲ期5例均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0个月,术后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76%,5年生存率为59%。
2讨 论
改良根治术的最大优点是保存胸大肌,使胸壁外形接近正常,不出现术后胸壁洗衣板状外观。植皮亦易生长,术后甚少发生上肢水肿,并能保持患侧上肢的良好活动功能,对术后乳房再造术也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由于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特别是清除胸大、小肌之间的淋巴结时,常损伤支配胸大、小肌的神经支,导致术后胸大、小肌不同程度的挛缩、纤维化,影响上臂运动功能。所以术中应规范操作,注意神经的分布和走行,加以保护。尤其是伴有血管出血时切忌盲目钳夹,要想到该处有伴行的神经,以避免损伤胸外和胸内侧神经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皮下积液积血而影响皮肤血供,导致皮缘坏死或切口感染,造成延期愈合。如何预防和避免发生皮下积液,对促进切口一期愈合至关重要。由于该手术创面范围较大,创面渗血、渗液较多,如果引流不畅则导致皮下积液,造成切口延期愈合,增加患者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在术中要注意尽量避免切口有较大的张力,在缝合切口前要仔细止血,可采用电凝止血,不可放过有一丝一毫的渗血。创面和腋下放置引流管或封闭式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可有效地减少和避免皮下积液,防止皮缘坏死,促进切口愈合[7]。根据国外由同一外科医生对134例I、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的手术「8〕,其中51例行改良根治术.(Patey术式),83例行传统根治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84%及81%,在术后5年生存病例中,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及7%,转移为4%及7%,均无显著差别。本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与经典的乳腺癌根治术相当,但创伤小,外形和功能是经典根治术无法相比的,其远期效果也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马晓强,邓晓军,陈红等.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34例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1.17(6)233
[2]谭飞.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对比【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67
[3]阳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38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31-32
[4]莫春连,何沙,卢永刚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4):382
论文作者:李玉录,王贺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乳腺癌论文; 术后论文; 皮下论文; 淋巴结论文; 切口论文; 生存率论文; 创面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