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市 101149
摘要:高校基建管理中,特别是新建项目该如何对设计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做法。本文就设计管理的任务目标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通过分析比较设计管理任务的特点,提出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基建管理;设计管理;设计前期服务;设计跟踪服务;设计分段分包
建设单位如何有效地实施设计管理,这是一个摆在所有建设单位管理者面前的课题。设计管理的对象是设计单位,属于知识集约型单位。鉴于此特点,对设计单位的管理其性质自然不同于对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管理。
目前,国内尚未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各建设单位根据其设计任务的不同,对设计管理的要求和目标也各不相同。本文就高校基建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实现设计管理的目标,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做一浅析。
设计管理的背景与任务
设计管理一词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而产生,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建筑行业各领域所重视所讨论。谈论“设计管理”的内涵,国内与国际上通用的概念也存在较大的偏差。这种偏差首先体现在管理的主体上,也就是为什么去管,谁来管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设计管理有两个特征。一是专业化。二是特殊要求的项目(大型的、复杂的)才实施专业化的设计管理。通常业主委托专业的设计咨询管理公司,代理业主单位实现业主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日常沟通和指令发布、统一步调的作用。而大量的普通工程设计,则基本消化在设计单位内部,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业主单位没有必要对设计合同内容及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
而我国的现状情况是,首先,业界尚没有形成专业化的设计咨询管理机构。相对于建设工程后半段施工过程已形成了施工监理机制之外,前期从整合设计需求,到完成目标施工图的设计过程管理,基本由各个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管什么,怎么管均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其次,从设计行业情况来看,一直存在着体制机制方面的诸多问题,很难满足帮助建设单位进行前期设计需求整合以及后期施工过程中的设计跟踪服务等要求。
另一方面,从设计单位能够提供的设计服务与建设单位的需求缺口方面看,除了设计前期的设计咨询,后期的设计跟踪服务外,设计本身被人为地分成了若干段,之间互不相连,这也是困扰建设单位,影响设计和工程质量,又造成资金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之中最重量级的分段就是“施工图”与“能够指导施工的图纸”这一定义相去甚远这一问题。简而言之就是甩项拉项太多的问题。其中,与使用功能直接相关的内装修不含在建筑设计之内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这种陋习所带来的对建筑安全、结构安全、人体健康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虽然正在被社会所逐渐认识,但还看不到实质性的改观。另一大症结是我们的施工图不针对产品采购,可以说完全脱节。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与建筑交付使用的状态相去甚远。当然,建筑设计中不允许指定产品,这在任何一个健全的社会都是不变的规则,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做到既不影响后期业主对产品的自由选择权,又能保证施工图纸的完成深度,我认为有两方面因素在起作用。一方面是各种建筑设备材料的工业规格标准有一个完整有效的保障体系,包括产品的质量监督和对相关行业的知识公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开的产品样本和技术资料建立在诚信可靠,与实物相符,以及长期的质量保证、企业信誉评价的基础上,使得设计者能够在施工图阶段对各种相关产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推荐,提供给业主单位符合设计要求的参考产品目录。另一方面因素则来自体制,即建筑设计施工领域的政府捆绑式“市场机制”的问题。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造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建筑,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鼓励市场化的建筑设计健康发展,包括鼓励能为建设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优质服务的设计企业,鼓励差别化的收费标准,同时打破传统的设计分段分包模式,真正形成设计-服务-质量保证一条龙的良性循环格局。
综上所述,建设单位在设计管理这一领域的工作目标、范围以及工作方法,即“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作为需求方和使用方的对目标和进度计划的管理之外,如何“拾遗补缺”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即,在规划设计直至施工验收的建设全过程中,设计单位不能提供服务的或距离实施目标相距甚远的“距离”部分,如何在与设计单位的互动过程中尽可能加以克服,加以改进这一课题。
建设单位设计管理的“为”与“不为”
第一节中分析的“管什么”里,针对设计单位前期和后期服务的缺失,以及施工图不到位的现状,作为建设单位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或不可为?
前期收集设计需求信息,编制设计任务书虽不是学校的首创,但就编制的质量和深度而言未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设计任务书也就是商业领域所说的项目策划书,对于项目的开展和掌控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这是作为建设单位必须“为”的部分。但从结果上看,“为”的效果有限。而提高项目策划阶段的精准度,必须有专业设计团队的技术支撑,通过与需求方的互动,编制出实际可行的面积分配指标。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少设计单位的前期服务,几乎所有的单体建筑在后续的方案设计过程中,都出现了调整设计任务书中的面积分配,甚至增加建筑规模的现象。在目前的行业现状背景下,建设单位编制设计任务书的“可为度”也只能如此了。
关于设计图纸交付后,针对图纸深度不够,甩项落项,甚至设计不合理等现象,作为业主单位的设计管理,该在哪些方面有为,哪些方面不可为呢?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造成上述图纸质量不佳的原因很多,规模大知名度高的设计单位有卖方市场的问题,有当前普遍存在的设计单位施工图力量薄弱等设计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前文中阐述的行业背景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某个业主单位能有所为的,我们所能做的我认为只有两点:一是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提高本项目在设计单位中的重视程度。二是尽可能为设计单位创造好的条件。好的条件首先应当是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其次是提供充分的明确的需求信息和及时履行设计合同付款。实践证明,新建项目没有满足上述两个前提的,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赶工期而压缩设计周期,其结果是付出比设计费高出许多倍的后期洽商变更以及材料设备的成本。最终效果不但达不到“快”的效果,反而牺牲了原本应有的设计品质。
总之,建设单位的设计管理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工程和基建管理,许多对施工单位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手法对于知识型设计企业来说并不适用。上面总结的若干点实践体会距离成熟经验还有相当的差距,而真正实现规范化有实效的高质量设计管理,还有待于行业自身以及制约行业发展的制度本身的改革。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和产业转型的进程,篇头所述的许多不合理现状会得到实质性的改观。
论文作者:张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建设单位论文; 单位论文; 设计管理论文; 施工图论文; 业主论文; 这一论文; 目标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