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液采集后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论文_罗慧川

郴州市中心血站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采集后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前往郴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14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血液的标本进行研究分析,将观察140份血液进行采集后对采集的标本时间的RBC-S0D、RBC-C3b、IL-8和RBC-IC等指标变化的情况,对其采取分析与对比。结果:在血液储存时的30d与15d的RBC-S0D、RBC-C3b指标都比血液储存时1d的指标低,在此当中,血液储存时30d差异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储存30d与15d的IL-8与RBC-IC的指标明显比血液储存1d时的指标高,血液储存时30d差异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血液储存时时间的延长,导致红细胞免疫功能也随之降低,所以为了保证临床血液安全性,应该给患者输入上15d左右的血液。

【关键词】血液采集;红细胞免疫功能;临床安全输血;储存时间

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为输血,输血的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的健康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生活和物质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输血时的安全,通过持续的努力与研究,很多由于血液传播所引发的疾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1]。但有研究显示,对于血液时间为15d以上时对血液输血时重症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但是对于发生此现象原因还没有得到确定[2]。所以为了探讨血液采集后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本文选择了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前往郴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140名献血者实行研究,对采集的标本时间的RBC-S0D、RBC-C3b、IL-8和RBC-IC等指标变化的情况,对其采取分析与对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前往郴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14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140名无偿献血人群都与无偿献血相关标准符合。其中男性90例,女性50例;年龄为20~46岁,平均年龄为(31.5±4.9)。将140份血液的标本和血袋当中CPD的保养液相混合,对血袋中的细管小辫注射在当中,并对新鲜血样进行留取为0.5mL/份,该血样作为当天的新鲜血样进行标本的检测,其他采集的标本将热合封闭的方式分成3段并且放于4℃的温度下进行保持待检。

1.2仪器与试剂

仪器选择日立的7180生化分析仪器和罗氏的2010型号的发光免疫仪器。选择标本RBC-C3b花环率与RBC-IC花环率实行检测,试剂是上海医院提供,生产批号20110909;经过放射免疫的方法来对RBC-SOD实行测定,试剂盒是南京研究所提供,生产批号 20111015;同样经过放射免疫的方法对IL-8实行测定,试剂盒是北京研究所提供,生产批号 201112。

1.3方法

测试方法RBC-C3b:将清洗后红细胞0.1mL配成红细胞的悬液1.25*107/mL.采用50μL悬液将其加入补体致酵母菌50μL中,将其混合均匀,放入37℃中并对其采取30min水浴,加入生理盐水100mL,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浓度为0.25%的戊二醛50mL进行固定,将其取出对其采取瑞氏染色,采用高倍镜选用200个红细胞,将技术变为百分率从而得出的指标值为BRC-C3b。RBC-IC与RBC-S0D的指标检测采取相同办法对其进行测量,只有一个区别在于把实验中的酵母菌换做未致的酵母菌采取实验,结果指标与RBC-C3b相同。IL-8实验:给试管加入全血0.2mL与浓度为0.9%的NaCl溶液0.2mL,混合均匀在新的试管内,采取37℃的60min水浴,进行分离,取出清液,最后依据步骤进行指标测量。

1.4观察指标

对140名献血者的血液进行观察,将其时间1、15、30d的RBC-S0D、RBC-C3b、IL-8和RBC-IC等指标变化的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

1.5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在血液储存时的30d与15d的RBC-S0D、RBC-C3b指标都比血液储存时1d的指标低,在此种,血液储存时30d差异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储存30d与15d的IL-8与RBC-IC的指标明显比血液储存1d时的指标高,血液储存时30d差异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注:和血液储存1天相对比,*p<0.05;和15天相对比,#p<0.05。

3讨论

红细胞的受体分子Ⅰ型主要分布于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与树突状细胞上,但因为红细胞在机体中多于其他细胞许多,从而红细胞中CRI的分子占人体CRI总分子90%以上[3]。在正常情况中,人体红细胞的CRI可以粘附许多的IC且携带到人体的肝与脾脏中,最后细胞对其进行清除,所以CRI分子在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中尤为重要是重要的基础[4]。根据相关报道的显示,当患者受疾病作用时,机体所产生IC导致大量堆积在肝脏与肾脏等组织中,进而引起补体系统的激活,带来炎症的发生,引发肝脏与肾脏损伤的反应,所以可以看出RBC-CRI与IC的结合对IC清除的效果和对肾脏与肝脏的饱和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5-6]。

由于近年来人们对输血时的安全有了更多的重视,所以在临床上,在输血时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查尤为重要,从而对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进行保护[7-8]。在本文研究结果中,由于血液储存时间延长,所以红细胞免疫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因为血液储存时间有所延长,所以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为了对临床输血的安全进行保障,对患者血液的储存时间应该在15d左右,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先绪,彭益,雷雨激等.血液储存时间对心脑血管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7):970-972.

[2]王丹,林秀妹,陈锦华等.远距离外出采血对红细胞保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65-667.

[3]张雅西.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3):2-3.

[4]雷雨激,彭益,吕海涛等.血液储存时间对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41-43.

[5]王丹,陈锦华,曾毅彪等.模拟野战条件下环境下应急采血的血液质量评价[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5):513-516.

[6]夏维英,张网兰,蒋琼等.不同白细胞滤除方式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溶血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7):646-647.

[7]王素玲,王切,何天博等.虾青素对悬浮红细胞储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3):267-270.

[8]曾劲.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6):3161-3162.

论文作者:罗慧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探讨血液采集后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论文_罗慧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