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场地内多台起重机械作业安全管理论文_姜兴阳

姜兴阳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工程分公司 510000

摘要:地铁地铁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交通行业的未来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铁工程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要对地铁工程进行更多了解,对地铁施工进行宣传,并要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促进我国地铁行业的发展,起重机是现代企业经济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可缺少的设备。随着企业生产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要求高,使用范围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通过起重机械的使用特点和吊装作业的流程,在狭小的场地内多台起重设备同时作业,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起重吊装 狭小场地 安全管理

前言:

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全线共土建5个标段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段5标项目部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起于北三环 1#竖井,向南敷设,以盾构隧道下穿北三环,抵达北三环 2#竖井,采用明挖隧道继续向南敷设,抵达韦家碾站,之后下穿韦家碾居 民区向南抵达区间盾构始发井(3#竖井),其后盾构线路下穿(侧穿)双水碾中学、双水碾街 沿街商铺、居民区、中环路双荆路段、双沙东路、沙河、升仙湖北路,抵达区间终点—4#、5# 盾构吊出井。工程线路起讫里程 YDK0+827.0~YDK2+300.0,全长 1473m,包含一站两区间:起点~韦家碾站采用“盾构+明挖”施工方法,含 2 个竖井、2 个风亭、2 个出入口,盾构隧道长 149m(双 延米);明挖隧道长 142.6m。韦家碾站地下二层侧式车站,长 195m,含 4 个出入口、2 个消防出入口、2 座风亭。韦家碾站~升仙湖站区间3 座竖井、1 座联络通道兼泵房,韦家碾站前明挖段及竖井长 197.787m,左线盾构隧道长715.780m,右线隧道长 733.913m。南段施工标段均在2014年相继开工,由于征拆原因北段5标开工日期推后到2016年9月,但合同要求2017年5月车站封顶,仅在8个月的时间完成一站两区间的工程,工期十分紧张,为保障工期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在施工高峰期间,韦家碾站及2#竖井施工现场使用汽车吊4台,塔吊3台、45T龙门吊2台、履带吊1台共计10台起重设备,现场施工人员高达500多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形势极为严峻,安全管理难度极大,起重吊装过程中如何保障现场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命题。

一、概论

起重吊装作业主要是指使用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汽车吊、升降机等起吊设备进行的吊装作业。起重吊装作业应该考虑到起重吊装机械的吊具、索具;起重吊装设备的额定起重量;支腿;起吊重量;作业半径和起升高度等参数。

在有限空间内同时开展多处吊装作业极易造成起重设备大臂相撞事故,或违规吊装,导致起重设备倾覆,造成严重的物体打击事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按照规章程序,实施标准化作业,遵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否则就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给项目带来沉重的代价。

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设计方案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问题是设计时不能够深入,设计者考虑不周,对于各方面的因素可能对工程的影响没有深入考虑,对其他工程施工出现事故的实例没有进行参考,此施工工地具有特殊性未考虑进去,地下连续墙设计埋土深度浅,一旦遇到大量的车流和大量的水就不能够抵御,不能够使水土饱和,使地铁工程出现坍塌。

2005年7月16日下午14时58分,某工程的一台QTZ80塔吊,臂长55米,高20米。该塔吊2005年7月11日由某公司进场安装至基本高度,7月16日下午刘某个人组织几名塔司顶升,14时58分在顶升过程违章操作,导致回转下支座以上部分全部坠落,造成1死4伤。

2015年11月4日下午3时53分,在成都双流大件路与云岭路交汇处,成都地铁10号线二期土建2标工程发生一起吊车作业时侧翻砸伤过路车辆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

通过上述案例不难发现每一起设备事故均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沉重的后果,根据《塔吊365网》和《塔机人才网》爆料数据显示:2015年1月1日-9月10日,仅塔机伤害事故,全国53起,死亡46人,受伤57人,而这种后果影响的不只是这46个失去宝贵生命的人,而是46个残缺不全、失去抵住的家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在施工生产作业中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杜绝“三违”现象,即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起重机运行管理必须进行规范作业,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

三、起重吊装作业中的安全管理规定

(一)起重吊装的作业流程

实行标准化作业流程作业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步骤。具体的作业流程包括以下内容:

(1)现场作业会。明确工作内容;对相近的工作任务描述比对;具体工作的实施步骤;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制定合理的吊装方案。

(2)工作前危险预知思考。思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突发的自然或者人为的情况,引起 作业环境变得恶劣,影响正常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应 有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作业负责人组织从事该 项作业的人员,在作业现场利用较短时间,根据危险 预知标准化提出的内容,对“人员、设备、工具、环境、 对象”进行确认,并将防范措施逐项落实到人。

(3)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除。危险源是指可 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 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事故隐患是生产经营单位违 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工序执行。按照设计的吊装方案,对各环节工序按照标准流程执行。

(二)作业中的安全管理

(1)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必须设立安全警示牌,非工作人员不准入内。

(3)施工作业时,夜间必须有足够的灯光照明,大风、大雨、雷电等天气应该立即停止作业。

(4)吊装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

(5)起吊作业前,应该按照规定对会用到的所有设备工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能存在侥 幸心理。

(6)实施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自己的岗位,按照标准流程工作。

(7)吊装机械时,既要注意遵守通用标准,也要注 意遵守机械的操作规程。

(8)吊装作业时,必须根据规定合理安排被吊货 物,并据此选择适合的吊具、索具。

(9)遵守起重吊装“十不吊”规定,即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斜牵斜挂不准吊;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负荷 不准吊;散物捆扎不牢或物料装放过满不准吊;吊物 上有人不准吊;埋在地下物不准吊;机械安全装置失 灵或带病时不准吊;现场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起落点 不准吊;棱刃物与钢丝绳直接接触无保护措施不准 吊;6级以上风不准吊。

四、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措施

(一)人脸识别系统

每台起重设备增加起重设备人脸识别系统,通过科学管理手段确保一人一机,工期紧张的工程,起重作业是非常任务繁重,如何确保频繁交叉作业情况下起重设备能够安全运作,是安全管控的重点。除了进行严格的从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等机制,应在起重设备上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做到专人专机,实现对特种设备驾驶员从被动监督转换为主动监控,预防由非专业驾驶员非法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

塔吊人脸识别系统应用

(二)视频监控系统与隐患排查系统

推广视频监控系统与隐患排查系统相结合,安全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手机观察视频监控中违规作业行为,按照系统设定人员,优质高效完成现场排查任务,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班前安全讲话

在安全管理活动中班组班前安全讲话尤为重要,让基层职工通过自己的发言,说出从基层来的经验问题,能够发现真正的危险 所在,职工自身也在无意识中提高了安全意识。通过 班前会领导和职工互动的做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 管理的实现率在施工中严格控制现场吊装安全。

(四)一人一机奖惩制度

为维护项目部安全、快速发展,预防和减少各类起重吊装事故,项目部编制《一人一机奖惩制度》考核奖惩办法,每周组织起重设备专项检查,检查过程中针对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及指挥人员进行考核,每月28日汇总4次周考核结果形成月考核。考核实行评比制,考核小组组长由项目部常务经理担任,副组长由生产副经理、安全总监、生产副经理担任,组员由安质部、机电部、工区负责人组成,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每月由考核小组评选三名优秀防护员,考核优秀者奖励500元,合格奖励300元,不合格者罚款200元,2周考核评比不合格取消防护员资格,当月考勤清零,清退出场更换人员,根据每周检查考核情况,由安质部汇总考核小组意见进行考核评比,评比结果进行各个工区公示。

通过施工现场采取了以上措施2016年11月份以后隐患逐步下降,直至2016年12月开始平稳,根据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5标项目部隐患排查的问题库数据统计行成如下柱状图,可见安全隐患逐步下降,措施效果非常良好。

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5标项目部起重吊装问题库统计柱状图

结束语:

通过起重设备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和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推行“视频监控系统”与“隐患排查系统”相结合,确保现场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状态可控,通过项目部安全隐患排数据显示,可见安全隐患控制是呈良好趋势发展的,刚开工时措施不齐全,隐患指数呈上升趋势,通过逐渐的完善管理措施,隐患逐渐减少,直至第四个月项目安全隐患数量基本保持平稳状态,现场安全环境良好。安全管理是一门学科,只有不断的研究它,不断的超越目前的安全管理手段,要不断的创新,要通过对地铁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探讨,创新管理思维,使地铁施工单位可在地铁施工中能行之有效的采取措施来预防安全事故隐患,为减少施工的周期及提高地铁施工的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克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 三版,2011.

[2]吴宗之.安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三版, 2011.

[3]朱兆华主编,罗顶瑞主审.起重作业安全技术问答[M].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姜兴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分析小场地内多台起重机械作业安全管理论文_姜兴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