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和临床治疗作用探讨李俐论文_李俐

李俐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红河 6544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和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7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患儿的粪便涂片进行检测,并且进行药敏实验,根据检验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手段。结果:患儿腹泻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由溶血性弧菌所致,比例为27.78%,其次为沙门菌,比例为25.00%。非感染性腹泻中,食饵性腹泻是主要影响因素,比例为27.78%。患儿治疗后,显效患儿55例(76.39%),有效患儿15例(20.83%),无效患儿2例(2.78%)。结论: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主要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且主要以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以及食饵性腹泻为主,临床治疗需要根据病症合理的使用药物。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治疗;致病因素

腹泻是幼儿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以及大便形态改变,部分患儿伴有腹痛,严重时患儿甚至出现脱水,因此,在对患者的治疗中,要探究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以便采用科学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结合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腹泻患儿,探究腹泻的致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7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40例,女性患儿32例,患儿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3.5±0.3)岁。纳入标准:(1)患儿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腹泻;(2)患儿家属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肝肾系统疾病患儿;(2)免疫能力低下患儿。

1.2 研究方法

取患儿的粪便涂片进行检测,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涂片后,采用革兰染色法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同时,对粪便的样本进行培养,保证整体温度在35℃,通过中国蓝平板以及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样本进行血清检测,病原菌表示平板上出现三个以上+,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处理,最后对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

给予患儿蒙脱石散剂(Beaufour Ipsen Pharma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7391)进行治疗,加入温水服用,每天给予患儿3次,1岁以下患儿每天3g,1-2岁患儿每天6g,2岁以上患儿每天9g。同时给予患儿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法国BIOCODEX公司生产,批准文号S20100085)济宁治疗,3岁以下儿童每次1次,每次0.25g,3岁以上儿童每天2次,每次0.25g。对于非感染腹泻患儿,给予胃蛋白酶片(三宝生化药业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4022230)进行治疗,餐前服用,每天3次,每次2片。

1.3 观察指标

患儿治疗效果:显效,患儿大便次数减少2次以上,大便成型且恢复正常;有效,患儿大便次数减少,症状改善。无效,患儿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X2,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患儿腹泻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由溶血性弧菌所致,比例为27.78%,其次为沙门菌,比例为25.00%。非感染性腹泻中,食饵性腹泻是主要影响因素,比例为27.78%。见表1所示。

2.2 患儿治疗效果分析

患儿治疗后,显效患儿55例(76.39%),有效患儿15例(20.83%),无效患儿2例(2.78%)。

3 讨论

小儿腹泻属于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中,根据患儿的发病类型,可以将疾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类型,其主要是由于患儿身体免疫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在饮食不当的环境下,十分容易造成体内菌群的失衡,导致患儿出现疾病[1]。患儿出现腹泻时,通常存在发病急以及腹泻腹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造成患儿体内脱水,为患儿带来较大的痛苦。因此,在对患儿腹泻的治疗中,需要对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便合理的控制患儿的疾病。

本次研究中,患儿腹泻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由溶血性弧菌所致,比例为27.78%,其次为沙门菌,比例为25.00%。非感染性腹泻中,食饵性腹泻是主要影响因素,比例为27.78%。说明患儿腹泻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种,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致病菌所致。溶血性弧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患儿饮食不当的环境下,会出现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沙门菌属于肠道致病菌,通常是饮食不当所致,患儿由于自身免疫能力较弱,导致容易出现感染。非感染性腹泻中,食饵性腹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在患儿腹泻疾病中,体内菌群失衡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临床研究显示,细菌性感染是造成患儿腹泻的主要因素,且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患儿在发病后,容易造成体内菌群的失衡,从而导致患儿出现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2]。还有研究指出,患儿的腹泻主要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腹泻多为致病菌所致,而非感染性腹泻则主要以饮食不当或者食饵性腹泻所致[3]。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合理的划分。与本次研究观点相符。

患儿治疗后,显效患儿55例(76.39%),有效患儿15例(20.83%),无效患儿2例(2.78%)。说明在对患儿的治疗中,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其主要是由于患儿腹泻主要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种模式,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菌群失衡所致,对患儿采用蒙脱石散剂以及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该药物的治疗,可以抑制患儿体内的菌群失衡,使患儿体内的菌种处于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而对于非感染性患儿,采用胃蛋白酶片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儿的消化以及胃肠蠕动,同时可以加速蛋白酶的分解,在患儿体内形成多肽,进而达到控制腹泻的目的。临床研究显示,对患儿腹泻的治疗中,需要对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于细菌性的感染,需要以调节患儿的菌群平衡为主,采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调节患儿体内菌群的平衡,继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4]。还有研究指出,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所致,可以给予患儿服用胃蛋白酶,促进体内多肽的合成,从而调节胃肠蠕动,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5]。其与本次研究观点相符。

总之,患儿的腹泻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由溶血性弧菌所致,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食饵性腹泻。在对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实际类型而采取药物治疗,以便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黎.小儿腹泻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03):13-15.

[2]段云飞.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8-9.

[3]陈颖,石明芳,曾嵘.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6,28(05):687-690.

[4]方鹤松.小儿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9):1537-1540.

[5]黄可.浅谈小儿腹泻的病因和治疗方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07):63-65.

论文作者:李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和临床治疗作用探讨李俐论文_李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