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与高等教育服务业_大学论文

中国加入WTO与高等教育服务业_大学论文

入世与高等教育服务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的基本元属性决定了它必将成为一项巨大的服务产业

从人类进化的起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为了其生存、繁衍和发展,必须始终把握以下三个基本生存元:其一是生产,即使是低级的收集食品或捕获猎物等到如今的现代生产,其基本本质都是为了得到人类存活的基本食物需求;其二是生活,而其最基本的是繁衍后代,从而使人类能代代相存,而不致于绝种消失;其三是教育,它从最低层次的传授捕食、种植等教育,逐步提升,从而保证下一代能保持上一代生存能力,并加以提高而不致于消失。

作为人类活动基本元,其特点是人类如果离开了这个基本元,就将面临消亡,如不进行生产即无食物去维持生机,如不进行生活活动,没有下一代,人类即会消失;如没有教育,下一代就不会生产和生活,随之也面临消亡。同时,这三个基本元是相互关联的,从而在相互不断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构成了人类群体,直至当今社会。

生产实体及其运行,还不能够自由满足人类生活时,必须不断发展,并形成了许多相关行为,如货币交换、商业等等,所以说,生产是一种服务产业已不受人们所异义。就如服装业、食品业、轻工业提供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它们是服务产业。

在生活基本元中,除繁衍行为是个基本元外,随着生产发展,人类需求面扩大,对文化、音乐、体育等等需求的出现,人们已逐步认同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等的事实,并由此产生了许多的规范,更进一步巩固了其服务产业的地位。

然而,教育比文化、体育等更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即是人类活动,可以与生产、生活元中的某些活动无缘,而教育却是必不可少。所以其服务产业性质一直不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改革开放和对世界的了解,以及WTO服务贸易条例的解读,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的服务产业性质。

从人类三大基本元结构分析,基本元必须是可存在,可发展元,即如生产基本元在与其他两个基本元的关联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生活基本元也是如此,教育基本元必然如此,否则将消亡。所以教育必然会呈现出其服务产业性质,而且随着时间推延而越来越显露。从而,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时刻,承认和研究教育服务产业是十分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设计。

教育服务产业的形态分析

当今,我们对生产(如工业、农业)的产业形态已习以为常地熟悉了,而生活(如住房、文化)的产业形态也为大家所认识。经济全球化和WTO有关文件要求我们也如前二个基本元一样,了解和分析教育服务产业的形态。

1.教育服务产业有其关联形态,呈现出前置产业性。生产基本元必然会影响其它基本元,如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影响生活基本元的发展和产业性增强。例如经济发展与随之而来的居民收入的提高,自然会引发出文化享受、旅游观光等的发展,引发出医疗保健等产业性的凸现。同样,经济发展又会引起教育基本元由于需求的增强而产生的发展和服务产业形态初现。一样的道理,三个基本元相互影响,影响不仅在其发展,而且更会在其形态上发生变化。

综观理论分析和当前世界各国及我国教育进展与现实,教育服务产业具有与其他基本元的关联形态。从而教育能直接促进全社会各类产业的发展,而成为一个前置性产业。

上海近两年来,建造了103万平方米的高校学生公寓,超过了前50年高校学生宿舍总量。对材料、施工、设施、物业等等产业的带动影响之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提供了大批人员就业岗位。此外,上海高校招扩从1996年的2.7万人增至今年的8万人。众多学生的学习用品、书籍、仪器、生活用品的需求剧增,又引发了一次其他产业的发展。金融业在高校扩招,其中的得益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许多人都已经认同了教育是一个前置性的服务产业。

2.教育服务以其作为基本元的独立性,呈现了直接产业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上海为例,人均GDP已超过了4000美元,2000年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2000元(而深圳已超过21000元,广州也超过14000元)。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把钱用于改善生活,增进健康,特别是用于子女的培养,希望子女得到高层次的教育,和用于自身进修提高。高等教育已经从纯粹福利事业的传统观念中走了出来。于是高等教育的收费入学已乎没受到任何异议而走了出来。以上海为例,普通高校生约24万,以每年5000元学费计,全年为12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包括建设新校和添置设备。更由于学校的品牌资产的融入,这些建筑一俟落成,就迅速增值。这几年从全国范围说,高等教育系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壮大社会主义国家财富最优秀和最有贡献的部门。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又承担了大量社会劳动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谁都很难否认教育服务具有直接产业性。

更广泛地说,高等教育的科技成果及其转化,无不体现其直接产业性。

3.教育服务以其独特的延续功能,呈现了潜在产业性。教育服务产生的不是其他工业农业产业的静态的、消耗性产品,而是发展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并且科学技术、社会精神,其他产业类发展能力必须依附于人之中。虽然我们从来没有统计过高等教育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为社会所产生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具体计量,但是人人都承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只能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教育服务产业的潜在特性是十分显而易见的。

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审视教育服务产业

当今,在刚刚认识教育服务产业的时候,我们就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而进入WTO又逼使我们尽快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来审视教育服务产业。

以人类活动三基本元结构和教育服务产业形态分析看,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

1.从教育服务产业多层次定位高等教育。如同所有的产业都有多层次性(如服装产品多层次、住房水平多层次等等)一样,教育服务产业无法回避其多层次性。特别是高等教育,其多层次性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我们用一张统一的毕业文凭,甚至任命统一的行政级别,我们都无法否认高等教育的多层次性。所以高等教育必须遵循为各类人员和社会各类部门服务的多层次原则,这样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满足各阶层人员的需求。

2.高等教育服务同样要遵循产业运行规则。作为教育服务产业的主要部分,高等教育运行必须遵循基本的产业运行规则。其一是高校运行要重视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许多高校一致的呼声是要求增加投资,但是很少有高校去考虑效益。如每万元投入的科技论文数,每位教授指导博士生数,每位教授年论文和其他成果量,每1000平方米建筑学生率等等在产业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数量分析。从上海高校的分析看,有些学校的整体效益之低令人惊讶。作为任何产业的负责者对如此状态,他决不是加大投资,而首先是整顿提高效益。难道高等教育就不需要作这样重新的考虑吗?其二是高等学校要遵守责任制的运行规则。有些高校几十年无发展,有的甚至在各种非教育活动中亏损数千万元。相比任何的产业部门,高等学校的管理者是否应该负有应该的责任是十分清楚的。其三高等教育必然要承认服务竞争原则。任何产业都必须处于竞争之中才有利于发展,有益于社会和民众,高等教育也不会例外,因为它是教育服务产业内容之一。当前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已经开始了这样的竞争,在竞争中有些社会力量举办高校从条件和教学,包括理念和水平都超过了一些国办的办了几十年的高校。如上海的杉达学院就是如此。但是谁可以淘汰这些办而无益、去之不舍的高校?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必须深层次考虑由于其服务产业形式而必须遵循的法则。

3.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必然要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一作为产业,其投资结构、运行结构、人员结构、分配结构、积累结构和再生产结构是缺一不可的六大结构,从而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服务产业无法超脱这一个必然的规律。当前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多元化和合理化已为许多人认可,许多教育集团也应运而生,而且取得了成功。就当前而言,教育服务产业的分配结构,以其不合理性导致高校人才流失、教师水平不高等等的弊病。现在不少学校采取了非寻常措施,会有所改善,但是收益不大。以上海在2000年年底对若干所学校1999年和2000年进校人员总收入调查,1999年进校博士生月收入最高是3055元,最低是2071元,硕士生最高是2234元,最低是1372元。2000年进校博士生最高月收入是2581元,最低是1740元,硕士生最高是2004元,最低是1238元。而社会招聘时,一些行业特别是IT行业,博士月薪8000元已不少见,即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基本差距很大。更有甚者,高校中不少教授月收入已超1万,甚至更多,与进校博士生有4~5倍之差。这种结构在国际上也不多见。所以依作者之见,当务之急必须调整好学校内部分配结构,同时改革原有运行机制,确实让一批优秀人员进入学校,并完成能力与经验和积累过程,使其在将来能成为科学、教学的带领人。

前一阶段似乎一谈教育就认为要产业化,继而是高收费,似乎只有高收费才是产业化。但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具有教育服务产业特性,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去研究,而不能一谈经济就仅仅停留在多收费的观点上,大搞高学费的中外合作办学等。

标签:;  ;  

中国加入WTO与高等教育服务业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