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业大发展原因的微观分析_云南旅游论文

云南旅游业大发展原因的微观分析_云南旅游论文

微观探析云南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云南论文,微观论文,旅游业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云南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省份,改革开放20年来,旅游业发展很快。1980年云南省接待海外游客仅有20500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仅为175万美元,而1996年接待的海外游客量达到74.3万人次, 居全国第六位,旅游外汇收入达2.21亿美元,居全国第八位,全省旅游业收入占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①,比全国旅游总收入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7%还高1.3个百分点。要探析云南旅游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的原因, 除了宏观的因素如全球和平、稳定、发展的主流影响,改革开放后政局稳定、国民可支配的收入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居民闲暇时间增多等原因外,还存在其他的微观因素。本文试从“二个优势”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府的切实性扶持、外部环境作用等微观方面来分析云南旅游业实现长足发展的原因。

一 旅游资源优势

(一)云南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比较优势

云南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区位以及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造就了云南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到1995年底,云南拥有国家级、省级名胜区57处,占全国总数的15.2%,居全国之首;国家级、省级及地级自然保护区其数量和保护范围居全国第一;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古城9座,居全国第四位,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2个;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9处②。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云南旅游资源的数量众多,种类齐全。 旅游资源的价值除了取决于数量和种类的多寡外,更重要的是资源品位的高低即独特性的体现。云南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引世人瞩目,如举世闻名的“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宝石西双版纳”、“典型高石芽喀斯特景观路南石林”、“高山峡谷景观滇西北三江并流区”等③,分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具有顶级的旅游价值。在旅游资源的分布组合上,如丽江玉龙雪山与纳西族东巴文化,大理苍山洱海与南诏文化,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与傣族贝叶文化的结合堪称天然匹配。

云南旅游资源量多质好、内容丰富、独特、分布广、组合好是国内外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如京、沪两地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但缺乏典型集中的民族风情;闽粤虽有“南国情调”,却缺乏雪域风光。从区域范围上看,云南旅游资源以第三代旅游资源为主的“阳光沙滩”的东南亚地区存在着鲜明的对照和补充。在国内外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提高了云南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扩大了旅游市场占有率。

(二)开发出的旅游资源较多地保留自然完整、原始神秘的特性

与旅游业发展最好的地区京、沪、闽、粤等省对比,云南省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由于经济的不发达,资源的开发呈粗放方式,旅游资源的每一个地域单元仍无法形成自成系统的地域综合体,开发出的资源较多地保留了其自然完整原始的特性,因而染上神秘的色彩。而当今世界,生存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造成了旅游市场上出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体验异域生活及休闲度假的趋势,这种趋势恰好与云南自然完整、原始神秘的旅游资源珠联璧合,为云南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适时的契机。如丽江香格里拉旅游线的推出倍受欢迎就是一个例证。

二 区位优势

(一)复杂的地形、独特的气候

复杂的地形赋予云南独特的气候,而独特的气候使云南的旅游业如虎添翼。云南呈半圆形台阶状坐落于西南边陲,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相对高差达6663.6m,跨越7个气候带,几乎囊括了全国从南到北的各种气候类型。气候的多样化,又孕育了从滇西北的高山峡谷到滇西南热带雨林丰富多样的奇花异草、珍稀林木,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的佳称;植物的繁多又为众多的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所,使云南形成一个珍贵的“物种基因库”和珍禽异兽的乐园,享有“天然动物园”美誉。再者,云贵高原的特殊地形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共同抵御了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寒流,使云岭高原大部分地区四季如春,尤其是“春城”昆明宛如“天然空调”,这为云南旅游业增添了不少的吸引力。此外,许多亮丽风景,如玉龙雪山、版纳热带风光、大理的“风花雪月”等都是以一定的气候作为背景的。

(二)“南大门”的对外开放

云南拥有9个国家级口岸和12个省级口岸以及4060公里的边境线,是通向东南亚、南亚,进而联络全世界的“南大门”。90年代以来,云南充分利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进入最好发展时期,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旅游资源充分显示出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通过扩大与东南亚的经贸合作,举办昆交会、中国艺术节等活动,打通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旅游通道,使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新、马、泰成为云南的一级旅游市场。在这种良好的区位条件下,区域性旅游业的发展,东南亚旅游圈的繁荣,必然带动云南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三、政府的切实性扶持

从世界范围上看,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如西班牙、日本、韩国等都把旅游业看作是增加收入和提供就业的最佳途径,将其置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从而各级政府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在我国,在政府给予切实性政策扶持旅游业的发展方面,云南省政府算是走在全国的前列。

(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官方定位

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地、州(市)、县等各级政府部门都看到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并将旅游资源开发提到议事日程,适时地开发景区景点,使潜在的神秘的旅游资源优势及时转化为经济优势。1986年省政府就提出把旅游业作为云南六大优势产业之一进行培植;1995年8 月省第六次党代会又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发展,并列入《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之中④,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促使旅游业由“接待型”向“经营型”转化。云南各级政府能顺应世界潮流,果断抉择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关键。

(二)系列政策的出台

云南上下各级政府确立一致的观念、目标后,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产业政策。如省人大出台的《云南省旅游业条例》、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云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区)优惠政策》等重要文件、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等等,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优势。此外,在省内“旅游州长”、“旅游县长”的设立也显示了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切实性扶持。

(三)旅游形象的总体宣传

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掘,离不开大力的宣传。云南省各政府部门以东南亚作为枢纽,充分发挥“南大门”窗口的优势,向全世界宣传神秘的云南、美丽的云南。在国内通过炒热新闻、旅游专报、广告、影视等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这种总体宣传在海内外形成一定规模后,必然整合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四 外部环境的催化作用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除了资源的区位优势、政策的扶持外,外部环境的催化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居民消费空档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仍是庞大的中低收入阶层。消费存在城镇和农村两个空档⑤。就城镇而言,大件耐用消费品已基本饱和,但10万元以上的汽车、住房等对中低收入家庭仍是可望不可及。即使国家已出台信贷消费的种种有利措施,但这部分的消费仍处于空档状态。对农村来说,房子问题已经解决,面临的是消费升级的问题。而旅游可以同时满足百元级、千元级、万元级的消费,涵盖了各个消费层次,包容量非常大,许多居民看好“量入而出”的旅游消费,云南旅游资源在国内的比较优势,必然吸引众多游客入滇。

(二)边疆民族安定团结,民族文化研究深入

云南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中国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使边疆各民族出现团结稳定、经济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云南共有26种民族,而由2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景观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典型最为集中的,这也是云南旅游业的一大特色。这些民族文化如古化石文化、贝叶文化、东巴文化、大理南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节庆、歌舞、服饰、餐饮、婚恋、工艺与体育、居所等风情,经过各阶层人士的学术研究论证,美术、摄影、书法的展览,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的演示,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和认可,从而提高了云南旅游业的文化品味。

(三)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经济的比较优势

在工农业发展都较为落后的云南,由于具备丰富齐全的旅游资源,加之旅游业本身具有高增殖、高创汇、高就业的产业优势,二者的结合使旅游业更容易从资源转化为现实经济。这种转化在云南省众多的经济部门和行业中存在比较优势。从1994年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旅游业在云南省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5.1%,已超过电子(0.1%)、食品(0.14%)、建筑(4.9%)、化工制造(1.7%)等行业⑧;旅游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万元/人, 已超过电子(1.78万元/人)、建筑(1.1万元/人)、食品(0.80 万元/人)等行业⑨。旅游业在云南已成为高速增长和具有良好效益的行业,在全省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也愈以突出。可见,在云南省特定的经济条件下,旅游业自然成为云南优先发展的行业。

标签:;  ;  

云南旅游业大发展原因的微观分析_云南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