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疗效分析论文_胡芳,李健,李哲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2.长春市南关区康博门诊口腔科;3.长春理工大学校医院口腔科

摘要:目的 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AgP患者60例,进行全口牙周基础治疗。经过基础治疗1、3、6个月后复查,检查患者口中所有天然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牙龈退缩(GR),记录松动度。结果 治疗后1个月观察牙龈组织炎症好转,牙龈色泽、形态在多数牙位恢复正常。治疗3个月PD、CAL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R增多、松动度明显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PD、CAL与治疗前相比降低,GR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松动度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6个月,≥3.5 mm牙周袋和BOP所占比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础治疗是治疗AgP的有效手段,中短期疗效可靠。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附着丧失

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相对少见的牙周炎。目前对AgP病因并未完全明了,但某些微生物感染以及机体防御能力缺陷是引起AgP的两个主要因素。AgP发展较迅猛,也可转为间歇性静止期。AgP常导致患者早年拔牙,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彻底治疗,要彻底消除感染,并尽量创造长期保持牙周组织健康环境[1]。牙周基础治疗是治疗AgP的重要手段之一[2]。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彻底清除龈下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病治疗的基础。临床指标是反映牙周状况及牙周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牙龈退缩(GR)、松动度等临床指标变化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在AgP治疗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AgP患者60例(利用Excel软件对就诊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7 ~ 24岁;共计10 045个探查位点,诊断标准参见第3版《牙周病学》。纳入标准为:(1)无慢性系统性疾病;(2)半年内未接受过牙周系统治疗;(3)1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或其他影响免疫反应的药物;(4)妇女未妊娠,非哺乳期;(5)无吸烟史;(6)无严重错牙合畸形;(7)未接受过不正规的正畸治疗,或在正畸治疗前已规范治疗存在的牙周病。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程序 进行口腔卫生指导,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全口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同时联合全身应用抗生素。龈上洁治术后进行牙周临床指标检查作为基线资料,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后1、3、6个月复查。1个月时检查软组织恢复情况;3个月时牙周临床指标检查;6个月时进行牙周临床指标检查,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之后定期复查维护。

1.2.2临床检查 检查患者口中所有天然牙PD、CAL、BOP、GR,记录松动度。其中PD、CAL、GR、BOP检测部位为颊侧近中、中央、远中及舌侧近中、中央、远中。牙周临床指标检查均由同一位医师在同一时间完成。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 计 分 析,统 计 方 法 采 用 单 因 素 方 差 分 析(ANOVA)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治疗后1个月大体观察牙龈组织炎症明显好转,牙龈色泽、形态在多数牙位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PD、CA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增加、松动度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PD、CAL与治疗前相比低,GR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动度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不同深度牙周袋情况 ≥3.5 mm牙周袋治疗前占70.55%,治疗后3个月占51.60%,治疗后6个月占51.27%,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治 疗 前 后BOP情 况 治 疗 前BOP占62.65%;治疗后3个月BOP占21.23%,治疗后6个月BOP占19.65%。治疗前后相比,BOP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牙周治疗目的是控制炎症发展过程,减少细菌滋生和牙齿表面结石沉积,保留患牙,维持正常咀嚼功能。龈下刮治是牙周炎基础治疗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清除根面上的牙石、菌斑生物膜及病变牙骨质,形成光滑、清洁、无毒的根面,达到清除牙周炎症的目的,并为临近牙周组织新附着或再附着创造条件,建立与牙周健康相适应的局部环境和微生物群。与有炎症的根面相比,牙周膜细胞更易在健康牙面上黏附和生长。本研究基线资料中,牙周检查是在洁治术后进行的,龈上结石及大量龈下结石的存在会影响牙周临床指标检测的有效性,而且由于组织水肿,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大部破坏,同样的探诊力量可使探针穿透袋底部而达到结缔组织内,终止于炎症区外围的正常胶原的冠方,这样所测得的牙周袋深度大于实际深度[4]。临床发现,治疗后牙齿松动度好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R治疗后6个月比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组织有所恢复,PD和CAL有所好转,但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治疗后深牙周袋(≥5.5mm)和BOP位点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基础治疗是治疗AgP的有效手段,疗效可靠。由于在AgP中菌群的重要意义,笔者进行基础治疗同时还全身联合应用了抗生素。但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仅适用于中等程度的牙周袋,深牙周袋很难通过基础治疗下降到3.5 mm以下,特别是厚龈型患者以及后牙区,由于牙根结构复杂、根分叉的存在及发育问题如釉突存在等种种因素使基础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后牙根分叉宽度往往小于刮治器宽度。在牙周炎症控制后,长期疗效由患者依从性和维护治疗的有效性决定。菌斑控制十分重要,应采取各种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孟焕新,张立.牙周临床——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1):81-84.

[2]刘琼,孙江.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5年牙周系统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5(12):755-758.

[3] 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79-180.

[4]孟焕新.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

论文作者:胡芳,李健,李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青少年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疗效分析论文_胡芳,李健,李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