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思想政治易混知识点系列归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点论文,思想政治论文,系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一”字类
1.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步。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
3.我国的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二、关于“二”字类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对外资金交流包括引进外资和输出资金两个方面。
3.对外技术交流包括引进技术和出口技术两个方面。
4.我国引进外资有两大吸引力(教材P51正文第3自然段)。
5.人民民主专政有两个方面: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对分子的专政。
6.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
7.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9.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
三、关于“三”字类
1.三大改造:即对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教材P26正文第一自然段)
3.我国人口增长将相继出现三个高峰:人口总数的高峰,劳动年龄人口的高峰,老年人口的高峰。
4.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劳动权、休息权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5.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必须做到三个方面要求。(教材P102正文倒数第一自然段至P103正文第二自然段)
6.我国的外资经济是指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7.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三个: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对外技术交流。
8.人口素质包括三方面: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9.人口的年龄结构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
四、关于“最”字类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宪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5.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6.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7.青年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期。
8.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9.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的过程将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
10.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五、关于“内容”类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坚持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3.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六、关于“目标”类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标是……(教材P20倒数第一自然段至P21第二排)。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我国人口控制目标是……(教材P67第一自然段)。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关于“标志”类
1.我国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人口素质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八、关于“中心”类
1.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九、关于“核心”类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
2.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3.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思想道德建设。
十、关于“关键”类
1.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条件落后,是制约我国民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
2.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4.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教材P28 最后一段)。
5.增强企业活力关键是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6.要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关键是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关键是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宪法意识,自觉守法,学会用法。
8.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科学技术是关键。
9.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十一、关于“基础”类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4.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5.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6.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基础。
7.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
十二、关于“基本”类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项基本政策。
2.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4.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5.在我国现阶段,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力量。
6.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7.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守法是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
9.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
10.共同理想为个人理想指明了基本方向。
十三、关于“根本”类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证。
2.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是否有利于”即:……(教材P25正文第三段)。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前提。
4.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5.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9.宪法是我们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0.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也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
十四、关于“目的”类
1.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2.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3.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十五、关于“原则”类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分配。
3.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5.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十六、关于“途径”类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主要途径。
2.公民的监督权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3.受教育是公民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公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十七、关于“条件”类
1.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
2.对外开放是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条件。
3.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是现代生产的基础条件。
4.各民族紧密团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条件。
5.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决定性条件。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要条件。
7.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十八、关于“本质”类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十九、关于“任务”类
1.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任务是……(教材P74 正文最后一段)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材P118最后一自然段)
3.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有法可依。
4.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十、关于“主体”、“主导”、“主力军”类
1.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人民的主体。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3.乡镇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体。
4.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5.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6.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7.乡镇企业是推进农村城镇建设的主力军。
8.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