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论文_吕莹

略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论文_吕莹

(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兴中学 成都 610000)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相当时间注重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尤其是朗读能力,强化学生的朗读习惯,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基本语文朗读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训练 作用体现

读是语文课学习第一要务。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也可认为是读的教学。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优秀文化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我们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好朗读,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功能。笔者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对学生朗读训练,让朗读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一、朗读让学生领悟语言之美。

国外一著名教育家讲过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那就是一一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他的这一观点笔者非常赞同,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实践。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读书听,有时还尝试配乐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领略《春》的艺术魅力,感受《最后一次讲演》的震撼力量,体会《岳阳楼记》的人文传统,欣赏《望岳》的气势与胸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兴趣大大高涨,书声琅琅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了心灵和语言的升华。

二、朗读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在朗读教学中,同是一篇诗词或文章段落,干巴巴的读与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给听者的感受、感染、影响也要不同的。对于好的朗读,人们会由衷的赞美,给人以音乐和艺术的双重享受。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例如:《听潮》,此文着力突出海潮这部伟大的乐章之美,由恬静柔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美的“梦幻曲”到清新悦耳的“奏鸣曲",再到撼人心魄的“交响曲”,以及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构成了极美的意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们反复朗读、吟诵,在诵读中大家仿佛同作者一起在夜幕笼罩的海边听潮,具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形成对海潮完美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

三、朗读让学生催化联想想象。

众所周知,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感觉的就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所以,我们说联想和想象是语言的翅膀,朗读则是托起着双翅膀的空气。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联想和想象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没有联想和想象,语文课就失去了自身的魅力。这样,他们就会有联想和想象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突出这两个方面。让学生在朗读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展开双翅自由翱翔于语言的天空。例如,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会让人产生春雨细密,悄然润物,诗人喜不自禁的联想。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朗读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为文中描绘的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内容。反复朗读,这种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联想和想象力就会越丰富,催化的正能量就越强。

四、朗读让学生激发语文兴趣。

在朗读环境中试想一下,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意境时,有谁不动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情趣的体验。所以,加强朗读大有益处。当然,激发兴趣不单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甚至是在网络里来进行。我经常利用“中国朗诵网”,“配乐朗诵网”,等网站寻找朗诵材料,并向学生推荐这些优秀网站,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2颁布的《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已的视野,培育朗读激情”,“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从而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事实上,当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时,他们自然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广泛阅读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更给我们读书提供了便捷有利的渠道和广阔的空间与素材。

五、朗读让学生积累语文素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没有积累,自然就淡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我们知道,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勤于积累,方能后积而薄发。而积累的过程如同化蛹为蝶,想成为蝴蝶,必须经过成蛹的过程,相对于蝴蝶短暂的翩翩飞舞而言,这个过程极其漫长,然而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背诵引导学生品味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更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只有学生语感逐步增强,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才能渐进提高。

六、朗读让学生陶冶美好情操。

通过朗读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将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而这正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朗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会知道朋友情谊的深厚;朗读文天祥的《正气歌》会知道如何有浩然正气;朗读朱自清的《背影》会知道父爱的伟大;……在朗读中,学生逐步会与他们融在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会因他们的命运和态度而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也会在朗读中辨别真善美、假恶丑,进而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为自己今后人生之路构建起一座健康而美丽的精神家园。

总之,《新课标》将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注重对学生平常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认真对侍,并要努力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吕莹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略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论文_吕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