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 443700
“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不再想什么,也不去想什么,最后懒得想。课堂实施中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天性和潜能;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教。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少教多学”,达到语文课堂有效甚至高效。
那么,该如何去尝试“少教多学”呢?
一、少教多学的尝试,要转变教育观念
少教多学,就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去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有的放矢地点拨总结,让语文课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让语文课堂实现多学少教。
二、少教多学的尝试,课前要充分预习
预习是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的前奏。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
首先,选择好预习的时间。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如果预习的时间较少,则应该把时间用于整体了解预习。
其次,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文本。通过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
第三,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再读文本。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大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第四,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文本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文本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
三、少教多学的尝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以学生自学为先,以课堂展示交流为主,提高鉴赏水平。这样既是资源共有,也是成果共享;既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又保证了学习的目的性。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有两点很重要:一要保证学生的预习是真正独立的,而不是从教辅书上抄来的;二要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要带着疑问来展示。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尽可能透彻地预读分析课文,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从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实现教师“少教”的价值。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我带给了很多惊喜,也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完全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正音、释文,分析文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每个课堂展示的环节中,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体验着学习语文的快乐。
四、少教多学的尝试,能使阅读写作延伸到课外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因此,课外阅读写作任务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生活,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感受课外的另一份天地。
可以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外名著;可以让学生写周记或把有意义的事写下来。
课外阅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如《读者》、《世界博览》、《芳草》等;提倡学生建立摘抄本,摘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外知识,摘抄所读课外读物的佳作佳句。
课外习作,一是想点子,找路子,开辟文学新园地,给学生拓展作文创新的领域;二是壮胆子,去怕字,敞开心扉谈生活,给学生拓宽作文创新的范围;三是说理字,写情字,走出校园写生活,让学生抒写丰富多彩的人生。同时,教师定期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老师对这些课后阅读、习作别忘了赞赏,通过激励培养他们更大的阅读写作自信心。这样,学生们多了发现的空间,多了自主的权利。课后阅读、习作在他们眼里是浩瀚的大海,蕴藏着无穷的乐趣,使自主学习的快乐永无止境。
论文作者:熊必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时间论文; 课外论文; 读懂论文; 阅读写作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