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茂林小学 744300
【摘要】小学作为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感知和认知能力,这些都是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做的,只有奠定好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才会起到辅助作用。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索;能力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058-01
目前,小学数学课本从形式上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能力,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根本。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到了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数学课数数时,我先准备充足的教具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数学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操作技能通常是指根据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去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比如测量、画图、制表、制做统计图等技能。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忽视,因为考试根本不考这些内容。但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将这种技能的训练高度重视起来。比如,对低年级的教学,教师要注意指导他们,让他们学会画线段,学会量线段的长度,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学会画直角,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等技能。对中年级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训练他们,让他们会使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使用量角器按照教师指定的角度画角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高年级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训练他们,让他们学会按照教师的要求画图,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的做法应该是:把这种操作技能的训练分为两步,其一是教师边做示范,边教方法,让学生获得的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动作的视觉形象是清晰的、准确的、无误的。其二是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甚而至于要手把手地指正,以强化和巩固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方法,进而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
四、引导培养多视角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做好课前教具准备,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认为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扬个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观察者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一种问题有多种处理方式和多种处理结果。
五、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实践才能学好知识。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也就是说,学了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其中。这样,学生亲身体会、练习,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或买“糖”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数学教学中新的信息的增加和教材中新的内容的出现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利税问题、关于计算机问题、关于估算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存,走在学生的前列,才能搞好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志仁.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0.
[2]王欢.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3]詹吕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学习.[J]数学科研,2008(14).
论文作者:李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