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初级中学 445609
英语是当今世界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同时也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时期。《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情操等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可采取以下形式进行。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用心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自然渗透。例如,在学习“What should we do for the Olympics?”这一话题时,通过Jane和一位想学英语的出租车司机Fan Zhiwei的对话。教育学生不但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而且要努力学好英语;同时还设置一段外国游客到当地坪坝营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旅游的对话,在对话中,一些学生扮演游客,一些扮演当地学生。通过听、说、演来体会什么是礼貌行为,什么是没有礼貌的表现,通过对话,教育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情大方的品德和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意识。又如,在学习“I can’t stand the environment here.”中的Section A时,Kangkang和Granny的对话中,Granny抱怨她不能忍受那儿的环境,其原因是在她居住的附近有一个化工厂不断排出难闻的气体,使她呼吸困难,而且工厂的噪音太大,使她心情很差,晚上不能入睡,从而想搬离那儿,教师就可结合筒车坝火电厂和化肥厂在生产过程中,也同样把有毒的气体排出,把不通过净化的污水排入河中这一现象,提问学生: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和将来应该怎么做?通过分组激烈的讨论后,每组抽一名学生总结,有的说:“We should write to the newspaper about the problems.” 。有的说:“We had better write to the local government.”。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为了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爱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健康,要尽自己的所能,阻止那些不法行为。
二、在联系实际中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七年级的教材主要是以日常交际为主,从表面上看好像与德育方面的教育关系不大,但是这些日常交际用语的内容真实,贴近生活,把它们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联系起来是一种很好的进行德育教育的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刚上课,一男同学急忙跑进教室,将前面一女同学推倒,男生马上扶起女生说道:“Sorry.”。原本要“大骂”的女生笑着说:“It doesn’t matter.”。教师走上讲台就立即给学生进行损害他人利益要主动道歉,同时也要体谅别人、宽宏大量的德育教育。又如一学生在做练习时把自己用完的圆珠笔随手扔在地上。下课前,教师问:“Have we learned Saving the Earth?”。待学生回答后问:“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同时指明(扔笔的同学)回答,教师就这一现象要求学生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大自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尽自己的力量,并让他们特地记住:“It i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让这句话时刻警醒同学们的言行。
三、用教师表率渗透德育
常言道:“什么样的师傅教出什么样的徒弟。”学生最善于模仿老师的言行。教师的引导示范尤其是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影响极大,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如对学生提问,教师应先说:“Excuse me,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待学生回答后说:“Thank you very much.You are a good student.Sit down,please!”。在课堂上,教师的书写一定要规范工整,不能连写的地方就不连写,版书设计要优美,使学生感受到漂亮的书写也是一种美。 同时在课余时间也坚持用礼貌用语与学生打招呼,如:“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又如学生送练习本到办公室,教师要对学生说:“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veny much.”等等。这样不但对学生起到了讲礼貌的示范,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如何掌握和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做到课堂教学练硬功,组织教材练内功,渗透德育下真功。德育渗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潜在的德育因素,以“润物细无声”这一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能达到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共同提高的目的。
论文作者:陈孝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这一论文; 自己的论文; 英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