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体制论文,生机论文,活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因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之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则进一步明确了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转轨的攻坚时期。
一、建立新体制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我们知道,国有经济不仅包括国有工业、商业和交通企业,而且还包括银行;不仅包括国有独资企业,而且包括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企业。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国有企业的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在于国有经济的结构不够合理,面临着战略性调整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从宏观上把国有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特别是考虑如何运营好国有资本,提高国有经济的效益,使其保值增值,发展壮大。
1、正确认识国有经济面临的形势,坚定搞好国有经济的信心
首先要看到,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削弱,在许多方面仍然具备着独特的优势,集中着巨额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财富。国有经济部门资产总量在全社会资产总量中的比重超过了任何其他经济部门。其次要看到,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国有企业所面临的不少困难和问题,其原因不是出在所有制上面,而是由于企业机制问题、外部环境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取得一些成绩,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最近两年来,联合、兼并、重组、合资、搬迁改造、转产改造,各地都迈出较大步伐。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兼并、破产的政策出台后,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国有小企业改革力度,使国有小企业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国有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方向,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搞好国有经济是大有希望的。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搞活国有资本来搞活国有经济
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实质,是搞活国有资本。国有资本不仅包括国家投资的产业资本,而且也包括国有金融资本。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就是通盘考虑财政、银行和企业的改革,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国有资本的营运效率和效益。我们说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其主要目的是要让国有经济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让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中央提出搞好大企业、放活小企业,就是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并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战略措施。
搞活国有资本,必须要研究和制定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国有资本的投向、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对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产业,国有资本要独资经营;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交通、通讯、基础原材料产业,国有资本要实现控股;对一般竞争性产业,国有资本也要通过参股、联合、协作、组建集团等,带动更多的非国有经济发展。应该明确的是,国有资本的结构调整很多都涉及到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要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要把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企业内部改革和外部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把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企业改革结合起来。
为此,要集中力量抓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要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要加大企业兼并、破产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落后企业;推动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搞好搞活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目前存在的债务负担重、富余人员多和企业办社会等现实困难,是当前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九五”前期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办法,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加以解决,以促进国有经济转换运行机制。
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配套推进其他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和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仅靠单项改革很难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总体部署,配套推进。
1、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政企分开。必须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营运体系,为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奠定基础,为政企分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创造条件。要通过委托代理,明确国有资本营运主体及其权责,建立明确的国有资本营运责任制。
2、加快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健全个人帐户。有了个人帐户,职工变动工作单位,其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单位储存累计的养老、医疗保险金可随个人转移,这就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搞个人帐户调动了个人缴费的积极性,也能相应减轻企业负担。目前,要在推行全国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把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和充实个人帐户上。医疗制度改革要坚持属地化原则,医疗保险不应再搞部门统筹。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点是,如何解决社会保险基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要从体制转轨的现实出发,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多渠道解决。
3、培育市场体系。目前,建立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加快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近几年,我国各类要素市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总的来说仍然滞后,特别是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严重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培育和发展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力度,为企业进入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资金市场培育的关键是要形成市场决定资金价格即利率的机制。劳动力市场培育的重点是,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机制和规则。
4、建立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计划、财政、金融等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和制约的机制。一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的调控功能,形成有效运行的货币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外汇管理体制。二是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形成和完善新的财政政策职能体系。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主要用间接方式调控和管理全社会投资活动的新型体制。
三、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纲要》明确指出,“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实现两大任务,一是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保证农民收入较快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包括基本解决目前尚处于贫困状态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全面实现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基础,也是全部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按计划完成这个任务,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比“八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每年还要解决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就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攀升新台阶。实现未来奋斗目标仍要通过深化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初步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农村经济体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为此,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初步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定价为主的价格机制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向深入;要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推动乡镇企业发展不断上水平、上档次;要推动农村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引导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够实现《纲要》确定的这一宏伟目标,为下个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