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流程及质量保证措施论文_赵鹏1,郝天磊2

赵鹏1 郝天磊2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湛江航标处 524005

摘要:本文基于近年来在水下连续墙施工工程中的经验,结合工程实例,探究水下连续墙技术流程、施工工艺及质量保障措施,以其为水下连续墙施工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下连续墙;技术流程;施工工艺

水下连续墙是当前水下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施工工艺,这种施工工艺在地面上借助深挖槽设备开挖出水下构筑物边墙,在挖出的狭长深槽内放置钢筋笼,在钢筋笼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筑墙体。由此筑起多段墙体,将多段墙体连接,形成了水下连续墙。水下连续墙被广泛应用于水下构筑物工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不影响水下管线;其二,施工工艺振幅不大,噪声较小,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其三,不受地质、水文等各项外界环境条件对水下连续墙的限制较小。因此,水下连续墙施工工艺适用于水下构筑物工程建设之中。

1、水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优势

1.1各种土质都可使用该工艺。传统水下施工往往受制于水文和地质条件,难以准确高效的设排水井点。而水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对施工环境的限制较少,除个别岩溶区域,或承压水头过高的区域外,都可施用水下连续墙施工。近年来,水下连续墙施工已成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重要施工手段。

1.2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大的噪声与振动,减少了因施工对临近建筑物及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

1.3可应用于构筑物密集区域,水下连续墙承载力度高、刚度大,可荷载较大侧向压力。并且,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变形较小,对周围地面高度影响较小,减少了周边地面的沉降,减少了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确保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2、工程分析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桥梁墩基础围堰形式。该桥梁墩技术在围堰形式的选择上存在以下难点。第一,该桥梁墩位仅靠铁路,缺少可进出场地的道路。倘若在水上施工,位于铁路既有线旁,难以深入开展施工,并且安全风险较大。第二,该墩位所在河床基岩裸露,且常年受洪水冲刷,沟壑丛生,有着极强的透水性,这种透水性增大了围堰施工难度,增大了安全隐患。鉴于上述地理条件,该水下连续墙采取“U”型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水下连续墙施工平面图

2.2施工工艺

施工流程:钻孔桩水上平台搭建——基底冲槽——钢管桩布置——基础浇筑——加固钢筋立模安装——水下连续墙浇筑

2.2.1钢管桩布置

在水上平台进行钢管桩的植入与砸槽施工。选用Ф402无缝钢管,上下游分别布置8根、6根,间距为3.0m。施工布置如图2所示

图1 连续墙载桩施工

钢管桩布置以载桩法进行施工,借助冲击钻机钻出Ф1.5m的孔,桩孔在岩层中的深入度应大于2.0m。管桩成孔过程中,顺着管桩岩面坡度冲钻为台阶式沟槽,砸入深度大于1.0m,沟槽宽度大于2.0m。完成管桩基础及沟槽后,进行清槽处理,将槽底沉淀下的渣滓清除,为后续混凝土浇筑做好准备,增强水下连续墙的抗渗力及荷载力。

2.2.2水下连续墙浇筑

对槽孔清理换浆后,施工监理人员应对槽孔及基础清理效果进行检查,检验合格后进行连续墙浇筑,改浇筑工程逐段立模浇筑的方式。

(1)连续墙内外模利用大块钢模进行组合拼装,每块模长10m,连续墙底部接触的模板按照底部实际大小逐一制作,并且要保证连续墙基础面与所有模板紧密贴合。安装模式时,3m左右可设置一道钢管桩,利用钢管桩进行支撑,钢管桩间的模板以对拉杆形式进行加固处理,其间间距设置为0.75×0.75m。

(2)为提升连续墙整体荷载力,防止因受力不均引发混凝土连续墙出现裂缝等问题,从而影响连续墙整体止水效果,可将钢筋骨架置于连续墙内部。φ20螺纹钢作为钢筋骨架主筋,φ10钢筋网片作为钢筋骨架面筋。在钢筋骨架设置上,竖向、横向间距分别为1m、0.5m。骨架两侧焊接入钢筋网片,使钢筋网片与骨架形成整体,根据钢管桩间距进行吊装制作与施工。

(3)在灌注连续墙水下混凝土之前,需要潜水员深入水中对连续墙基础面紧实情况进行检查,用沙袋模板对紧实度不高的部分进行堵塞贴合处理。在施工中,每模墙体分两次进行混凝土灌注,首次灌注高度在1-3m之间,确保混凝土全部封住模板与基础接触面,再次灌注时,高度至水面设计标高。逐段进行立模浇筑,确保浇筑后的连续墙与河岸构成闭合围堰。

图3 水下连续墙施工

3、水下连续墙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3.1终槽深度与设计深度齐平,同一槽段槽底开挖保持相同深度,且需确保槽底平整度。

3.2施工期间应保证槽内泥浆超出水下水位▽1m以上,并且确保其在导墙顶面下方0.3-0.5m处。

3.3钢筋网尺寸、规格严格遵循工程设计要求,加工制作遵循水下连续墙施工规范。

3.4清槽完毕后,即刻吊装钢筋网,入槽时,应确保钢筋网的完整性,防止其发生变形,一旦发生变形,则不可入槽。合格的钢筋网入槽后应即刻浇筑水下砼,其操作间隔时间应在四小时以内,进行灌注之前还要对沉渣厚度进行复测。安置标高按照设计要求而定。

3.5加强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培养,基于《安全施工管理条例》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引导全体施工人员树立安全与责任意识。同时明确各级部门的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施工理念贯穿于施工建设始终。

3.6吊装过程中,要确保吊机站位的平稳性与合理性,避免出现超重、超距离起吊,对于进行起吊操作的人员,应选择责任心强,且操作技能水平高的专业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化施工。

3.7针对围堰小规模用水等漏水问题,可由潜水员潜入水中确定岩石裂缝位置,连续墙顶部设置钻机,从顶部钻孔至裂缝位置,然后以双液压浆进行止水处理。倘若裂缝较大止水难度大,亦或压浆止水达不到预期效果,可以在用水位置以钻机冲击砸槽,而后对其进行混凝土灌注,以封闭裂缝沟壑。

参考文献:

[1]常龙,诸葛仲彦,袁光辉,潘光诚,袁泉.溶洞发育地区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7,46(14):18-21.

[2]易岸峰.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泥浆重度计算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05):1019-1023.

[3]丁晓.地下连续墙水下施工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2014,40(20):127-128.

[4]陈永祥.硬岩地层水下控制爆破结合冲击钻连续墙成槽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14,20(01):84-86.

论文作者:赵鹏1,郝天磊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水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流程及质量保证措施论文_赵鹏1,郝天磊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