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因此,“欣赏?评述”领域课程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小学美术课堂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欣赏课,教师不重视,学生不积极,导致“欣赏?评述”领域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设计要分学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因此,我针对中低年级学生,意图通过对欣赏课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其教学策略的探究使小学欣赏课在实际教学中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评述
欣赏和创作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艺术创作是对美的欣赏感悟累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爆发。因此,艺术欣赏课在美术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接触经典,走近大师,能让学生对美的知觉更加敏锐。虽然,小学美术课程设置中“欣赏?评述”领域课程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教师、学者的关注。
一、“欣赏”课程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现状
欣赏评述课程在小学美术课程中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有学者强调欣赏评述的重要性,但效果并不明显。作为一线的小学美术教师,我清楚的知道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课非常的难上,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学生。低年级学生普遍有贪玩的本性,他们较偏爱一些可以动手“玩”的手工制作课程,亦或是十分感兴趣的画画创作课程;但是面对一些民俗的、古典的欣赏课程,他们最感兴趣的不是作品本身的内涵,而是作品上好玩的颜色和花纹,一讲到存在的寓意或是感受时,学生回答使就普遍出现词穷的情况,能够说的就是:色彩鲜艳,十分好看,而有的同学则会选择沉默。对于低年级美术教师,备课也十分的困难,在找资料时要找一些学生可能十分感兴趣的,在讲解时也要避免一些专业术语的出现,碰到必须讲的术语时,基本上要花费大半的时间去让学生理解。以至于专门上这个领域的课程反而更像是在走过场,几节欣赏课放一起上已经成为常态,并不能真正的发挥欣赏评述课的实际效果。
二、“欣赏”策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尝试
根据以上课程的现状分析,我设计了一个教学实验,就人美版的三年级教材中的《多彩的民间美术》,在三年级A班首先用平时的方法备课,课前没有特地让A班学生搜集民间美术的资料,上课时在课件放到我国少数民族装饰图案时,学生觉得很新奇,显得很兴奋,但是由于课前没有一定的积累,在讲到不常见的民族特色物品时,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老师介绍这个物品的特色和寓意,而不能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在绘画作品欣赏时,也采用师问生答,在适当时候加以引导的方式,发现学生在“评述”过程中普遍出现词穷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了B班的教学计划,在周五放学前给B班学生发放收集卡,让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在收集卡上写下自己知道的民间美术以及向询问而了解的民间美术,在周一课上《多彩的民间美术》前,学生相互交互收集卡,并提出他们最想了解的,最喜欢的民间美术,针对同学提出的这几项民间美术类别我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了调整,上课时先让学生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先前了解到的一个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当他介绍完,课件上切出相应的照片,老师对已经很充分的介绍进行表扬,遗漏的进行补充,当学生看到自己介绍的手工艺品在投影上出现时显得异常兴奋,整个相互介绍民间美术的过程都异常活跃。
三、“欣赏”策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设想
根据以上现状的分析和试验结果,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单单在教师身上,学生方面也应该付出一些努力,我设想了以下几点:
1.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是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之上,把枯燥无味的传统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让他们主动去听,主动去学,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在学期的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完成问卷,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课的类型,最想学的画等等,我在之前对学生喜爱的欣赏课内容的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动画片和动物纪录片,设想如果在讲到中国画时结合中国经典的水墨连环画,甚至可以播放一些中国最早的水墨画制作的动画片(例如:讲到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就可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理解这幅画的含义)在讲到民间特色工艺比如“年画”时,巧妙结合中国经典动画、皮影等特色文化是不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增强课程的知识性
光“玩”着学一定程度上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听得进,但一定的美术知识还是需要学生去熟记。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设计“美术知识收集卡”,在学期一开始发放给学生,用于每节课后纪录这节课所学到的美术用语和美术小知识,一个月为一期,用一节课来让学生交换收集卡,补充并介绍,做到一个复习的作用,每月评选一位收集之星,教师对其给予适当奖励,以此鼓励学生学习,激发他们收集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可以就地取材,加入校本特色竹笛、书法和太极拳与地方特色文化的知识,让收集卡上的内容更丰富,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特色文化,增加学生地域自豪感,民族自豪感。
3. 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当然老师也需要改变自己的备课模式,让自己的课有趣味,就必须寻找相关的资料、视频甚至是音乐,选择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学生的视角去选择图片等教学资料,例如学生最感兴趣的花纹,就可以从花纹切入,找到生活中对应的事物,引出寓意。也可以设计一些小制作和小比赛,例如比一比谁想到的形状多,哪一个小组发现的种类多等等,让学生做主持和裁判,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讲到剪纸或者竹编工艺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手脑并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总之,一堂生动而有趣的欣赏评述课,需要师生默契的配合。教师需要渊博的知识和教学的技巧,这样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自己的课堂中来;学生也要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丰富自己,让自己快速的在美术课堂中成长。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教师和学生才都能够得到的意想不到的进步,欣赏评述课的真正意义才会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仇士娟.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 新课程(小学),2012(07).
2.张吉霞.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探索[J]. 小学教学参考,2011(06).
3.胡军.在“欣赏?评述”领域进行美术教学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6).
论文作者:赵苓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课程论文; 美术课论文; 民间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