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钢筋堆场回顶加固分析论文_李增玉,张田庆

李增玉 张田庆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地下室顶板区域分主楼地下室和非主楼地下室(纯地下室车库顶)区域,纯地下室车库顶一般均有覆土,覆土上有景观或消防车道,施工期间一般地下室顶板完成后,会划分一个区域作为材料堆载的临时区域,待主体工程施工到一定的程度后,撤除该材料临时堆载区域,进行覆土回填,并施工园林景观及消防车道等,在利用地下室顶板进行堆载或行车时,对地下室顶板产生集中荷载,固需要对堆放荷载和设计荷载值进行及时验算,验算通过后即可实施。本文将针对施工现场地下室顶板钢筋加工堆场进行分析。

关键词:顶板;堆载;钢筋;分析

1.概况

项目位于龙源路与云龙路之间,临盘龙峡公园两岸。项目共分A、B、C、D四个地块,本工程地下1层,B、C、D地块总建筑面积272490.9m2。B地块规划9栋高层建筑、2栋配套用房,1#-9#楼是18层,建筑高度52.5m,配套用房地上2层,配套A11.1米,配套B9.3米,配套C10.7米。B地块占地面积42414.95m2,总建筑面积79720.2m2,地上55451.9m2,地下24268.3m2,地下室采用剪力墙+框架,地上采用剪力墙结构。

目前本工程部分地下室已施工完成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布置钢筋加工棚及材料堆场,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具体位置见平面布置,地下室顶板设计施工荷载允许5KN/㎡。施工期间的荷载远大于设计活荷载,需对钢筋原材堆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进行回顶加固,回顶参数和具体位置详见下图,钢筋加工棚和材料堆场下进行回顶,在施工地下室时与支模架一同搭设到位,将设置有钢筋加工棚或材料堆场的整体板(按照后浇带划分的)均进行回顶,钢筋加工棚、材料堆场处每侧扩大500mm保留原结构架体。

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除钢筋原材堆场外,严禁将重大的材料堆放于地下车库顶板上;要求堆放于车库顶板的建筑材料不能超过楼板上的允许承载力,钢筋原材堆在9m*6m的钢筋分隔仓上;每个分隔仓按照堆6捆钢筋原材,每捆2T,分隔仓共设置5个空格,总重量达到60T。当钢筋堆放在顶板位置时,不考虑顶板承载力,堆放钢筋荷载由下部回顶立杆承受,传至底板地基受力。

2.架体设计

钢筋料场回顶区域内,步距为1500㎜,顶托上设置双方钢管。计算按照最高4.4m进行计算。

搭设示意图

3、施工工艺

定位放线→定位、设置底座垫板→纵向扫地杆→立杆→纵、横向扫地杆→纵、横杆→剪刀撑。

3.1定位放线:搭设前,应先在地面上排划立杆间距,有梁的位置,先从梁中心开始向两边排划,分主次梁时,主梁优先,保证每根梁下有支撑。

3.2立杆底部应设垫木或底座,垫木厚度不得小于50mm。顶部应设可调支托,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杆内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横纵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扫地杆、横杆连接采用对接,当无法对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0mm,并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

进行分别固定在立杆上。

3.4满堂架体立杆,在外侧周围应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宽度应为4~6m,剪刀撑杆件的底步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4.注意事项

外架上作业人员必须是持证上岗人员,操作时必须有技工带领、指导,由低到高,逐步增加,不得任意单独上架子操作,要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凡从事架工工种的人员,必须持有定期(每年)体验合格证明。脚手架支搭以前,必须由项目生产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向所有参加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班组接受任务后,必须根据任务特点和交底要求进行认真讨论,确定支搭方法,明确分工。在开始操作前,施工员和安全员应对施工环境及所需防护用具做一次检查,清楚隐患后方可开始操作。架工在高处(距地高度2m以上)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底用并与已绑扎好的立、横杆挂牢,不得挂在不牢固的地方,不得在一根顺水杆上不扶任何支点行走,也不得架体上跳跃。在架体上操作应精力集中,禁止打闹和开玩笑,休息时应下架体。

参考文献:

[1]GB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

[2]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4]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5]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6]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论文作者:李增玉,张田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地下室顶板钢筋堆场回顶加固分析论文_李增玉,张田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