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及其人性化设计的思考论文_陈嘉琪

城市公共空间及其人性化设计的思考论文_陈嘉琪

身份证号码:44010619880209xxxx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很容易受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制约空间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借助与地理综合数据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信息的可视化与地图化,为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合理依据,进而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公共空间的设计质量。本文以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为切入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前言:城市公共场所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活动提供空间,在城市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也在变化,开始注重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突出人性化设计,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也体现着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

1城市公共空间与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有城市的“起居室”和“橱窗”之称。由于负担城市的复杂活动(政治、经济、文化)和多种功能,它是城市生态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公共空间还包含与生态、文化、美学及其他各种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使用方式相一致的多种目标。因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活动场所。我们探求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问题主要侧重于人类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在公共空间的表现,并以此作为是否能反映人类需求的标准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重要衡量尺度。总而言之,所谓的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如何构成城市空间诸要素、空间表现特征、空间美学意义的几个层面体现人类的内在精神需求问题。

2城市公共空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思想。一个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和城市,应该创造多样化、人性化的公共开敞空间,使空间为公众使用享受。人们常常看到的一幕—广场设计的一贯风格,外观简洁,经常和现代建筑联系在一起。可是人们却是拒绝这种地方,它不仅看上去荒凉,连个可以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人们在这种广场中不会发生什么行为活动。建筑师却很喜爱这种设计风格,因为这是设计创作的基础。但对于城市公共生活却是浪费的,城市的人们与环境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这样简洁的广场会对人们造成距离感,人们很少在没有和环境互动的空间进行自己的行为。同时城市公共生活必要的行为是在街道旁、广场、公园可以找到适宜的休息位置,满足老弱幼残等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这是人性化设计的根本。

3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素

3.1选址

选址是否合适会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对人流组成方向进行分析,确定形成的路径,以及与机动车的交叉等,明确周围城市功能结构以及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目的。最合适的公共空间位置,应该是可以吸引各种使用者的地点,即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可以满足多种方案设计要求,进而可以最大程度上达到人们活动需求。

3.2尺度

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需要合理确定其尺寸大小,一般需要根据其所处位置与环境来确定空间规模大小。其中,12m尺度可以向人们传达亲切感觉,24m尺寸为最宜人尺寸,而一般情况下围合广场最大应在135m以内。其中,对于公共空间尺寸的确定,应以满足清晰看见面部表情最大距离为依据。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更新,在确定公共空间尺寸时,不需要过分强调大尺寸来展现城市景观,更是将重点放在人性化角度,保证空间尺度大小可以达到居民适宜状态,形成有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例如以内部空间尺寸为8~10倍尺度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可以向人们传达亲密、舒适感觉。且对于广场尺度来说,在宽度超过周围建筑高度2倍后,便会具有空旷、分离感觉;而广场宽度小于建筑物高度,且建筑物间干涉度高,会传递封闭压抑感觉。

3.3服务半径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需要保证其可以满足居民行为活动需求,因此要重视可达性设计要求。一个新的公共活动空间,需要确定其建设的主要目的,了解其实际用途,并分析主要应用群体,掌握使用者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为提高空间应用效果,还需要确定潜在使用者来往地点,分析其可以为使用广场可以接受的最远距离,以此来确定公共空间服务半径。对于城市建设中常见的邻里公园与广场,因服务半径在居民接受范围内,在周围社区中的使用率非常高。一般人们从工作场所或者住宅无法看到公园或广场,其使用此类公共空间的可能性非常小。

4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措施

4.1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从城市整体结构方面作好整体的战略性空间规划,还要从邻里、社区、街区级到地区、城市级作好各层级的公共空间的规划。

有些城市公共空间在建设过程中一味追求视觉上的美感,不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导致一些不和谐音的产生,从根本上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2注重场所精神的营造

场所精神通常指空间的气质与品位,实质上是能给人心灵以震撼的空间艺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场力,是城市开放空间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通过建筑、构筑物的适度围合,形成积极空间,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感、领域感,结合当地的地域文脉特色,努力

赋予该空间以场所精神。那些大而不当的、仅供他人观赏的广场,因为不是以公众的使用为目标,离大众的情感与公共生活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都是与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背道而驰的。当空间规模过大时,可利用植物、地面高差、铺地、色彩、设施等创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空间场所的总体布局位于使用者易于接近的位置,遵从边界效应,将空间边缘部分作为设计重点,尽力增强公共空间的场所感、领域感,从而激发人们的吸引力。

4.3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

考虑无障碍设计,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要,同时也鼓励其他群体的使用,并确保各群体之间的活动不相互影响。让儿童、老人、残疾人都可能享受户外生活的乐趣,特别是对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时也理应机遇体贴关怀,使他们也能共享现代科技文明成果。

4.4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展现人文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工作中,对于融入的景观要能够整体提升建筑效果,丰富设计元素,对其具体的价值体现也有一定的要求,其必须具备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两者艺术表现力的相互协调,能够成为城市建筑靓丽的风景线,有利于促进自身文化特色的形成,深化城市的整体风貌。

随着历史的演变,传统文化得以积淀和积累,人类是其主要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换言之,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在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当注重历史意义的保留和再现,让当地居民在满足物质文化及精神需求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瞻仰伟人或文人墨客的风采。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当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性的人文特点,在不破坏原有旧城风貌的同时,融入更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元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历史文明精髓。在设计中,切勿抄袭,或过分西化,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核心。

5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城市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从城市规划角度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人性化设计能充分展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钱达.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01)

[2]社会生活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J].黄天.安徽建筑.2003(06)

[3]论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J].陶涛.现代装饰(理论).2016(03)

[4]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新思考[J].李小睿,耿学彪.中国包装工业.2015(18)

[5]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邹德慈.城市规划学刊.2006(05)

论文作者:陈嘉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城市公共空间及其人性化设计的思考论文_陈嘉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