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悦倩[1]2004年在《海尔新型冰箱的市场开发和实地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本篇论文作者对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并且对冰箱市场也进行过详尽的调查研究,所以就关于海尔“冰箱产品”市场开发的策略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内容包括:①目前“新型冰箱”的市场分析;②未来几年内“新型冰箱市场”的市场需求量;③海尔冰箱公司是否应该在目前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再开发;④如果要进行市场开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市场竞争策略和定价策略;⑤如果要实施“新型海尔冰箱”市场开发方案,那么应该选择何种市场定位;⑥应该选择的目标市场是什么;⑦市场开发应该选择怎样的产品组合策略;⑧在进行市场开发后预期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果等等。 在进行完详细的研究之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结论: (1)预测出未来几年“新型冰箱”市场需求量; (2)海尔冰箱公司是否应该进行“新型冰箱”的市场再开发; (3)进行市场开发所应该具备的人力资源配置; (4)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 (5)进行市场细分,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 (6)选择合适的市场定位; (7)最佳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 (8)进行市场开发对预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 对于以上若千问题,笔者运用许多理论和数学模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可以相信,得出的最终结论对于海尔冰箱公司今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特别是针对“新型冰箱”这种具体产品今后应该如何发展(方向、规模)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个人的见解,这对于目前海尔冰箱公司在“冰箱市场”上是采取“攻”还是采取“守”的策略选择上都具有借鉴意义。随着“十六大”上‘全面奔小康’的宏伟目标的实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他们对于未来冰箱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个性化、时尚化、差异化,这将给新型冰箱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并且,笔者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了未来几年“新型冰箱”的需求量,这些数据对于梅尔冰箱公司今后的产品战略和发展方向的选择都有一定的价值。在进行市场开发所应该具备的条件方面,笔者借鉴了目前国内外生产新型冰箱企业的先进资料,对应该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本论文基本的研究思路是:针对市场开发中的每一种因紊(如:竞争策略、未来市场容t、价格策略选择、市场定位、目标市场选择等等)结合了相关的理论或数学模型,用理论作为指导,进行详尽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如在对未来市场预期的研究中,采用了统计学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法,根据历史数据拟合出一条新型冰箱未来需求t趋势线,以拟合出的趋势线为依据,试探性预测出未来的“新型冰箱”需求t. 第一步,对进行市场开发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了未来冰箱市场的走向:差别化、个性化;然后通过运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出的曲线预测出未来新型冰箱的需求t,表明未来冰箱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第二步,通过对公司内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得出海尔冰箱公司进行市场开发的优劣势及机遇和威胁;随后对进行市场开发的策略选择问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应该在市场开发中采取的竟争策略、价格策略、市场定位等;通过对市场开发后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的研究,得出的各项经济指标值有力地支持了进行市场开发的设想。最后,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实施“新型冰箱”市场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金鑫[2]2009年在《面向分布式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使得知识经济成为发展主流,知识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在各种要素投入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企业面临知识要素的国际化竞争,知识成为企业持续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领先企业开始探索实践一种新型的创新模式—“分布式创新”(Distributed innovation),即以先进的知识管理为基础寻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从而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来获得竞争优势。然而,相比这些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中国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却面临“分布式创新黑箱”问题,即不知如何通过分布式创新过程来积累不同层次的知识以构筑持续竞争优势。因而,研究怎样用分布式创新理论来指导我国企业获取全球创新资源,并运用正确的知识共享机制达到掌握核心技术知识这一目的,就有了战略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正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相关研究。然而,企业分布式创新还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目前的研究大多涵盖多个领域展开,如开放式创新、创新网络、集成创新、全球产品开发、虚拟团队、外包与众包的研究等。很少有研究从管理学层面上研究企业分布式创新内涵特征及知识获取这一重要作用机制和路径,因而针对实践中的分布式创新困境,如分布式创新的时空限制、互动和社交机会的缺失、信任与承诺问题及低层次的协作等阻碍知识共享的问题,尚无法从现有文献中找到满意的解答。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亟待建立分布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以完善技术创新理论并对产业实践进行指导。因而,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本文在相关文献阅读和实际企业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叁个基本的研究问题:(1)企业分布式创新构成要素有哪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如何?(2)企业分布式创新过程中存在怎样的知识共享机制?(3)企业如何开展基于知识积累的分布式创新战略?在研究逻辑上,通过重点回顾分布式创新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及组织学习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相关理论,对叁家较典型的中国企业的分布式创新项目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归纳出了分布式创新要素及叁种知识共享机制的初步概念模型。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这初始概念模型进行了细化,构建了企业分布式创新要素与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统计验证分析;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探讨了我国企业实施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的相应管理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分布式创新内涵要素的解构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整合归纳已有分布式创新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在英国CRIC学派和美国MIT学派的研究基础上,初步定义并分析了分布式创新的内涵、动机、管理挑战及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并通过对上海冷箱CIMS、吉利金刚和海尔冰箱的叁个探索性案例分析,将分布式创新的要素解构为分布式结构、分布式认知与分布式协同这叁个因素,而分布式结构包括项目成员分布度及项目模块化;分布式认知主要包含信任、分布式领导及认知相似;分布式协同则由分布式协同技术及创新激励组成。对这些要素的解构形成了可以测量的具体题项,通过大样本问卷的SEM建模验证表明,分布式结构、分布式认知与分布式协同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直接影响,从而初步证明分布式创新确实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这也回答了本研究子问题一“企业分布式创新构成要素有哪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如何?”2.基于文献阅读并结合叁个探索性案例分析,本文创造性地引入了知识产权共享作为探索企业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作用机制的补充。即通过梳理已有知识管理理论中知识共享的定义、障碍、常见模式、新兴趋势及知识共享与分布式创新的关系等,突破知识管理研究中编码化与个人化方法的常规结论,把产业分布式创新实践中新出现的知识产权共享单独作为一种机制纳入现有研究框架。即认为分布式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包括文档资料共享(通常编码化或显性知识共享的综合)、成员学习共享(个人化和个性化共享方法的综合)和知识产权共享叁种。通过SEM建模,本文分析了叁种知识共享机制在分布式创新要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叁种知识共享机制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直接影响,但是分布式创新要素对叁种知识共享机制的影响较复杂,其中,分布式结构对文档资料共享和知识产权共享有较小的正向影响,而对成员学习共享却是负向的,这证明了分布式创新仅仅人员及技术分散并不能显着带来绩效的提升及知识共享,必须辅助以其它要素。即要加强分布式认知及分布式协同,这两个要素对叁个知识共享都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从“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机制-企业创新绩效”的总效应来看,叁个分布式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还是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也是分布式结构的影响较小,总体来看本文选择的中介变量(知识共享机制)是符合理论原理与企业实际。至此,这些实证结果对本研究子问题二即“企业分布式创新过程中存在怎样的知识共享机制”进行了肯定回答。3.企业应对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的管理措施。在前述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创新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促进企业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的应对措施,认为企业要基于分布式创新要素动态组合叁种知识共享机制。在分布式结构方面,要优化配置分布式创新项目成员并实施模块化战略;在分布式认知方面,要培养分布式创新项目成员的信任关系,在项目中实施分布式领导并缩小项目成员间的知识距离;在分布式协同方面,要配置基本的IT支撑应用系统及专业工具系统,并建立知识共享运行机制、知识共享明晰机制、知识共享绩效机制和知识共享奖惩机制。在上述这些措施基础上,动态组合文档资料共享、成员学习共享和知识产权共享这叁种机制。这确切回答了本研究子问题叁,即“企业如何开展基于知识积累的分布式创新战略?”。总之,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国外学者提出的企业分布式创新理论,从知识共享作用机制的分析视角使企业层面的分布式创新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我国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从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知识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新的、切实可行的视角与思路。
郑辉南[3]2013年在《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在行业和社会中不是单独存在的,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战略联盟,同时,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培养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战略联盟和企业核心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多数学者只是认为战略联盟对构建核心能力有帮助,很少学者关注战略联盟影响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战略联盟通过这些因素对核心能力的具体影响。因此基于上述理论与现实背景,本文的研究主旨是探索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其中,战略联盟到底是通过什么因素作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联盟通过这些因素对核心能力的具体影响是怎样的?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案例分阶段的方法进行案例研究。本文选择海尔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并且通过实地访谈以及二手资料数据收集的方式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对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联盟、资源整合、知识管理、核心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就这些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理证明,最后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在核心能力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战略联盟都能通过资源整合和知识管理这两个主要因素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第二,战略联盟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有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在核心能力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战略联盟都能对核心能力有积极影响,是提升核心能力的有效手段,尤其在成熟和跃迁阶段,战略联盟的重要性更高;第叁,联盟机制对战略联盟与核心能力的关系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着眼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动态过程,因此它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一方面,本文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动态地研究战略联盟对企业的核心能力的影响,扩宽了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本文基于理论研究的结果和案例分析的现实,在结论部分以企业发展壮大的动态视角构建了关于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模型,试图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帮助。
钟文武[4]2004年在《科龙公司营销渠道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上,科龙公司家电产品面临着众多的机会与威胁。如何制定一种既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机会又能克服自身的弱点去回避风险的渠道模式,已经成为科龙能否成功的关键。 本文对渠道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对国内家电企业渠道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科龙公司家电产品应该采取的渠道模式。 在科龙公司家电产品的渠道模式实施上,建议科龙公司在全公司推行渠道管理、培育新型企业文化、加强组织创新建立高效执行团队、建立学习型组织等方面做好工作,以保证新的渠道模式的有效实施。
翟贵君[5]2007年在《伊莱克斯(中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营销渠道改进与管理》文中指出家电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冰箱行业又是其中最成熟的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品牌、技术、性能、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同质化日益明显,营销渠道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资源,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现在,营销渠道策略已经受到企业的重视,理论界也出版了一些专着、论文及实践经验总结,但它们大部分还都是对于共性问题的探讨和宏观方面的指导,而具体到一个企业在一个具体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操作的指导性不强。因此,研究关于家用电器的营销渠道策略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在阅读了大量资料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完成这篇论文。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相关理论包括营销渠道理论、竞争理论、激励理论和决策评价方法等;其次,对伊莱克斯江西分公司营销渠道构建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详实地分析;再次,分析了我国家电营销渠道的发展过程和叁种主要渠道模式以及伊莱克斯江西分公司营销渠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改进方案,制定了适合江西分公司发展的新型渠道模式即:区域代理和分公司直供的混合多元化渠道模式,其中重点论述渠道方案设计、渠道成员的选择、渠道绩效评估、渠道冲突管理和营销队伍建设等内容。伊莱克斯江西分公司过去忽视了渠道建设,原有传统的渠道模式已经不适市场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近一步发展。笔者为伊莱克斯江西分公司设计的渠道改进方案切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为江西分公司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陈初[6]2004年在《中国农村冰箱市场营销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后,势头迅猛,市场营销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国农村冰箱市场进行实际调查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理论结合实际对中国农村冰箱市场营销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对中国冰箱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介绍了行业内的强势品牌,如海尔、科龙、西门子的发展状况和营销策略。然后,对中国农村冰箱市场需求与竞争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农村市场定义、细分市场、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并对农村消费者群体进行分类,概括了其基本特征,数量分析了农村冰箱市场容量,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电冰箱市场的现状、销售渠道状况等对农村冰箱的未来需求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同时对农村消费者进行了市场细分和需求差异分析,找出了农村市场难以开拓的主要原因。之后,深入分析了科龙、海尔、西门子各企业开拓农村冰箱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得到的启示是:开拓中国农村电冰箱市场必须正确运用价格战策略,运用七种渠道控制工具:品牌、战略目标、厂家服务、利益、销售终端、叁方协议抵押金、大额打款返利,牢控营销渠道,精耕细作,与经销商建立关系密切的分销联合体,注重零售终端的建设,严格管理销售员,就能使农村市场占有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本文着重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意吸收市场营销理论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勇于创新,力求为开发中国农村冰箱市场提供依据和参考。
师海涛[7]2004年在《海尔家电营销渠道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大的技术变革使得营销渠道变得愈加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逐渐意识到营销渠道的重要性,并且将营销渠道管理提升到竞争战略层面。然而,在渠道管理方面,大多数企业沿用的仍是经营初期传统的渠道模式和管理方式。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和创新趋势如何。渠道模式的变革和增值怎样实现,渠道成员在变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海尔营销渠道创新问题。 第一章为导论,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做了阐述。第二章介绍了营销渠道的基本理论,为后边的研究打下铺垫。第叁章对中国家电业和海尔的营销模式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介绍。第四章分析了海尔营销渠道的不足之处。第五章进行海尔营销渠道研究,总结了包括直接渠道、呼叫中心和网络营销渠道等几种模式。第六章提出了海尔营销渠道的配套措施。第七章结束语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彭家钧[8]2014年在《基于网络组织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比过去更加复杂、不确定和充满竞争,动态适应环境的有机组织结构、有效支持战略的管理控制系统以及员工的企业家精神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传统的科层组织结构以及基于命令和控制的管理控制系统越来越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为此,许多企业开始采用网络组织结构,需构建一种基于网络组织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本文首先对科层组织结构及传统的管理控制系统在新经济环境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网络组织的特征及其对传统管理控制系统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了一种将组织内部网络结构与组织间网络结构跨边界整合的新型网络组织,它以顾客为中心,以自主经营团队为经营单元,组织内外部成员跨边界自主合作。本文提出的自主经营团队是一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新型团队,作为网络组织的节点。网络组织通过构建整合的平台为各团队提供资源、信息、机制和文化等支持,促进战略协同与整合。随后,本文研究了基于网络组织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机理、权变机制和理论框架,分析了网络组织管理控制的目标、体系、角色和方式的转变,对网络组织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特别是其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对中国企业海尔集团以自主经营体为单元的网络组织和以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为特色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进行了案例研究,对理论进行印证。本文构建了基于网络组织的广义管理控制系统,将战略形成、战略执行与运营过程有机整合,在正式控制系统基础上导入非正式控制系统,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文化、信息系统等融入管理控制系统。本文认为,战略更新、组织变革与管理控制系统权变之间应动态匹配和相互促进。本文认为,构建网络组织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是从传统管理者视角的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员工视角的自主经营,驱动员工的企业家精神,实现员工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自主决策和创造价值、自主创新和控制风险,实现组织与员工目标的内在统一。同时,网络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需要转型。管理控制的目标在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还包括促进组织创新和自主适应;管理控制手段从正式控制转向强化非正式控制和自主管理,从委托代理视角的对立博弈转向社会关系视角的信任合作,从纵向控制转向横向自主协调;管理控制机制从科层控制转向基于自主控制、市场控制与社会控制的整合机制;管理控制的角色从对员工的约束转向对员工的充分赋权。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组织的新型管理控制理论框架。网络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自主适应系统、绩效管理系统、信念系统和边界控制系统。其中,自主适应系统主要通过构建柔性的战略体系、网络组织结构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来自主适应环境变化;绩效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团队自主预算管理、团队绩效评价和团队激励来驱动战略绩效和运营绩效目标的实现;信念系统主要通过激发员工的企业家精神,驱动团队自主承诺目标和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实现目标统一和战略协同;边界控制系统主要驱动团队的自我约束,规避组织的战略风险和运营风险。不同系统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整合运行。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叁个方面。第一,本文以竞争型企业为例分析了网络组织这一新型组织形式的结构、特征及其对传统管理控制系统的挑战,研究了基于网络组织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和实践案例,构建了基于网络组织的新型管理控制理论,这对传统基于科层组织的从管理者视角进行自上而下控制的管理控制理论进行了深刻变革。第二,本文以跨边界自主经营团队作为网络组织的单元,研究了基于自主团队的新型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激励和非正式控制等过程,这对传统的基于责任中心的管理控制进行了变革。第叁,本文对网络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创新,构建了以市场控制、自主控制、非正式控制、协同控制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管理控制机制,这对传统的主要依靠科层控制、外部控制和正式控制的管理控制机制进行了创新。
冯暖意[9]2012年在《F公司冰箱出口拉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制造的冰箱产品也不例外的走向世界。但当前世界格局动荡,国际环境错综复杂,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纷至沓来,贸易壁垒不断重演,市场瞬息万变,欧美市场在萎缩,而拉美国家市场逐渐开放,且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拥有宠大的消费群体,又为企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对于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以科学、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做生意”,肯定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因此,如何适时调整和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以便迅速进入拉美市场,提高该市场的占有份额,是中国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F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拉美市场的营销环境,理论结合实际,制定F公司冰箱出口拉美市场的营销策略。首先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及市场营销管理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冰箱行业的发展态势和F公司冰箱出口和营销现状及南美市场开发情况,然后对拉美市场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进行分析,并在波特五力分析和SWOT分析的基础上,细分拉美市场并确定F公司冰箱在拉美地区的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制定F公司冰箱在拉美市场的营销策略,最后提出实施该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分析当企业处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期,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自身能力不再与环境相匹配时,企业该如何在企业整体战略指导下,通过另寻出路,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实行一系列的恰当的营销变革来达到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尽管本文是对F公司的营销策略的的研究,但是对类似的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在如今快速变化的时代中面临类似情况的企业提供参考,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胡曙虹[10]2017年在《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及价值链的快速分解,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和重组,世界进入以创新资源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时代。利用世界各地创新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创新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全球跨国R&D投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全球面临国际对外投资模式的重大转变,中国不仅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东道国,也日渐转型为活跃的海外R&D投资母国。作为R&D全球化的后发者,中国企业在R&D国际化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的区位,谋划并组织其空间布局以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其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命题。本文从中国企业R&D国际化这一新兴现象出发,总体研究目标是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企业R&D全球化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动态、及全面分析目前中国企业R&D国际化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等问题。全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如下:(1)企业R&D国际化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回顾并梳理了传统国际投资理论、跨国公司R&D全球化理论、区位选择理论、开放式创新与全球创新网络及新兴国家企业R&D国际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脉络及企业R&D国际化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认为相比于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R&D国际化行为,已有相关理论对解释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2)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现状及特征。中国企业R&D国际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发达国家相比晚了近20年,R&D投资规模较小。R&D投资方式包括新建海外R&D机构、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建立全球R&D联盟。从新建海外R&D机构及PCT专利申请量2个指标来看,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同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新建海外R&D机构数量最多、增速最快。从行业类别来看,实施R&D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及专业性服务业。从海外R&D机构的研发类型来看,最初在海外设立R&D机构的部分中国企业采取了研发导向型先行的战略,逐步发展成研发导向型为主,研究导向型和开发导向型并重的研发模式。(3)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以新建海外R&D机构的数量为例分析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从东道国角度看,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区域分布广泛,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期内,中国企业在全球102个国家设立了海外R&D机构,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等技术先进、研发资源密集的发达国家。从企业来源地角度看,实施R&D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空间分布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北及向内陆扩散的趋势,表现出高度不均衡的空间特征,其地理分布格局与中国城市等级体系基本吻合。集中分布在长叁角、珠叁角、环渤海叁大地区,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不同行业企业R&D投资东道国和来源地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4)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根据零断尾负二项回归分析的结果,认为仅从东道国角度来看,东道国的创新能力、R&D资源数量、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制度保障等R&D供给方面的因素,以及以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数量、地理距离等代表的两国经济往来密切程度的关联要素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其进行R&D投资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地,将中国企业海外R&D机构分为研究导向型、开发导向型和研发导向型3类,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微观层面、企业来源地中观层面及东道国宏观层面3个不同尺度的因素,采用多项Logit回归方法对不同研发类型企业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年龄、性质、行业类别等自身属性对企业海外R&D机构所从事的具体R&D活动类型有不同的影响;母公司创新能力越强会更有利于企业海外R&D机构从事以新技术或新知识获取为主的研究导向型R&D活动;企业来源地经济外向度越高,设立研发导向型海外R&D机构的可能性也越大;东道国不同因素对吸引不同研发类型的海外R&D机构进行投资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最后,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类型归纳为技术及创新资源寻求型、政策利用型和市场关联型3类,其中前两类的R&D投资流向主要为“上行流”,市场关联型的R&D投资流向主要为“混合流”。(5)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选取中国企业R&D国际化具有代表性的3家企业——华为、海尔集团、长安汽车作为案例,采用国内外销售额这一指标测度企业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认为其市场定位分别为全球市场、多国市场和母国市场。采用企业R&D经费投入、国内及PCT专利申请量为测度指标,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对比,将3家企业的技术水平分别定位为全球领先者,国内领先者和后发追随者。从R&D国际化的战略动机来看,华为海外R&D机构的功能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技术转移;海尔集团海外R&D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东道国技术及资源优势进行技术开发以服务于东道国或区域市场;长安汽车设立海外R&D机构主要是获取东道国在汽车研发领域不同的技术优势,并汇聚到总部为国内市场服务。基于对案例企业市场、技术水平定位及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及战略动机的分析,本文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归纳为多中心协同型、多区域分散型和多模块聚合型3类。(6)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MTS”分析框架。以大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案例研究,从中国企业自身的市场和技术水平定位出发,综合考虑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和战略动机,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基于市场(M)、技术水平(T)和战略动机(S)的适用于解释并指导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的“MTS”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认为不具有或者仅具有部分所有权优势的中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的前提是要明确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及技术水平定位,同时结合企业R&D国际化的战略动机进行空间布局。对比已有跨国公司R&D国际化理论,“MTS”分析框架更为具体且针对性地解释了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传承、深化并发展了已有跨国公司R&D全球化理论。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在海外从事R&D活动的现状及特征、空间格局、区位选择、空间组织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现阶段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相关规律,提出了适用于解释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和空间组织模式的“MTS”分析框架。进一步深化了已有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企业跨国成长提供相关理论指导。研究结论以期为更多正在彷徨的、即将“走出去”或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相关经验借鉴,并有助于推动中国相关科技政策改革、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海尔新型冰箱的市场开发和实地研究[D]. 毕悦倩. 中国海洋大学. 2004
[2]. 面向分布式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 金鑫. 浙江大学. 2009
[3]. 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研究[D]. 郑辉南.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 科龙公司营销渠道模式研究[D]. 钟文武. 中南大学. 2004
[5]. 伊莱克斯(中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营销渠道改进与管理[D]. 翟贵君.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6]. 中国农村冰箱市场营销分析[D]. 陈初.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7]. 海尔家电营销渠道创新研究[D]. 师海涛. 西北大学. 2004
[8]. 基于网络组织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 彭家钧.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9]. F公司冰箱出口拉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冯暖意. 广东工业大学. 2012
[10]. 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D]. 胡曙虹.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标签:工业经济论文; 海尔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海尔企业文化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控制环境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战略控制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组织绩效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企业空间论文; 海尔冰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