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变台区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_陆建宁,杨春雨

公变台区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_陆建宁,杨春雨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负荷急剧增加,在部分台区存在着线路低电压、三相不平衡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用电。本文分析了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并对于公变台区电压的治理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变台区;低电压;产生原因;治理对策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居民对电力的需要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用上电”,而是要“用好电”,客户的消费欲望和需求偏好发生了重大变化,需求的表现欲望也随之加强。近年来,随着用电负荷的与日俱增,台区低电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影响电压质量及客户服务满意度。

1 台区低电压原因及分析

1.1台区产生低电压的原因

(1)供电半径大。低压线路供电半径的选择应适当。如果过大,压降会增加,低压线末端的电压会降低。

(2)导线截面积小。如果导线线径较少,线路压降会大幅度上升,从而出现电路电压和输出电压偏低的配电变压器现象。

(3)由于设备老化、低压线、接入线、或长期运行的设备,会导致用户在设备使用时超过线路使用寿命,从而出现严重老化的现象,导致低电压情况出现。

(4)配电变压器重过载,将会出现线路的压降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从而造成线路末端低电压。

(5)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触头的开关位置不合理,由于运行管理不当,配电变压器接头的位置不合理,将会导致配电变压器输出低电压、终端电路电压过低等问题。

(6)低压三相负载不平衡、三相负载运行时不合理时,中性线可能会出现提供的电压过大的现象,导致中性点电压的三相电压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些都很容易造成低电压问题。

(7)客户违约用电。部分客户合同超过了用电需求,超过线路负荷远大于报装容量,随着大幅度电压降的提高,往往造成台区末端低电压的现象。

1.2台区低电压原因分类

由于台区低电压之间的原因存在着各种差异。因此,笔者通过分析形成低电压的原因,以科学诊断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将问题及时发现,并进行快速的处理。台区低电压的出现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进行分析。

(1)台区首端电压不合理。主要是由于10kV线路的电压不足,或变压器档位选择不合理或调整不及时,可以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终端进行监控。

(2)首端电压合格但末端电压不合格。台区末端的监控手段较少,目前只能依据台区末端电压监测仪和每季度的现场周期巡查来发现低电压问题,监测对象范围较窄,监测数据不全,监测效率较低,导致末端低电压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产生大量关于低电压问题的投诉。

2 台区低电压的治理

对低电压控制和治理的方法主要分为:(1)对于已经存在的低电压区,通过整理,认真分析并进行仔细地探讨,把低电压调节和控制做为主要内进行整理、检修,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提高电压。(2)对于新区而言,应考虑负荷增长趋势,并作出合理规划设计,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增加施工标准,避免出现新的低电压问题。(3)加强信息沟通,强化资源的统筹优化。基于上述分析,主要从“去库存、控增量、强沟通”三方面进行治理。

2.1去库存——现有台区低电压的治理

(1)确定重点和节点,限期完成存量低电压台区治理。通过梳理存量低电压台区,制定里程碑计划、落实领导挂点提升等措施,限期完成存量台区改造。主要技术措施一是不存在配变重过载台区,通过供电所自行改造低压线路即可彻底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存在配变重过载台区,采取加大线径、加相、或者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利用修理项目进行拆分台区,暂时缓解低电压诉求问题。供电半径过长、配变重过载问题进一步通过申报项目解决。

(2)对于未立项和项目实施后达不到成效的低电压台区,明确治理措施,制定电网或台区项目立项改造清单,并按照低电压立项绿色通道要求;同时按照立项时间起,整合资源,缩短改造周期,及时消除低电压影响。

2.2控增量—对新建台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2.2.1提前发现未暴露的低电压问题

充分利用现有手段,主动发现未暴露低电压问题,提早介入相关台区的治理工作。一是利用台区计量自动化终端电压监测功能、现场实测等手段,主动排查存量低电压外的配变首端电压情况,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二是通过客户走访、现场实测等手段,主动发现客户端低电压问题,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三是对于未暴露低电压问题排查或解释工作不利,并产生用户投诉事件的,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严厉考核。

2.2.2合理的规划设计新建台区

(1)配电变压器的布点与容量选择。为配电变压器选择合适的位置及容量。在规划的早期阶段应确定配电变压器的数量,可以根据区域负荷发展程度进行的选择,尽可能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根据配电变压器选址的“小容量、多布点”要求,一般在载荷分布中心进行选择。低压配电变压器容量必须根据负荷配电变压器供电区域识别来预测负荷的趋势,以满足未来3至5年的负荷需求。

(2)合理导线选型及出线方式。在进行线路选择时,应首先掌握电力负荷在电网发展中的现状,主要考虑近年来负荷的增加或减少,并根据目前的负荷情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对负荷的发展空间进行预测。配电变压器的出口数是根据电源进行选择的,一般控制3-4回出线。根据负荷的分布,合理配置主接线和支路,使三相电流达到平衡,减少损耗。

(3)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及应用可以通过增加电压来达到降低线路压降的目的。合理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针对三相电流不平衡问题,试点应用支线末端电压提升装置,有效改善低电压的问题。

2.3 强沟通——抓内外协同,提高共进能力

(1)抓外部协同。做实“片区客户经理制”,客户诉求在致电95598热线之前就进行疏导和解决。高度重视95598工单处理质量,在原则范围内解决客户诉求,修复客户关系,同样通过片区客户经理建立沟通关系。

(2)抓内部协同。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挂点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到点进行督导,至少参加一次现场办公会,掌握挂点低电压台区治理工作状况及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和思路。工作组应采取周管控机制,及时掌握各专业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将低电压台区治理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督办,做好低电压治理进度管控。二是建立例会通报机制。各单位应每月或周在办公会、全委会或调度视频会等会议通报各挂点治理情况,并布置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等情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一方面需要加大配电网改造力度,现通过本项目开展系统低电压末端电压监测功能,将低电压问题排查、整治纳入常态化工作,建设坚强的配网网架;另一方面低压电网的规划设计,要从长远角度考虑,有一定的预见性,既能满足当前的用电需求,也要为以后的发展留下足够裕度,更好的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安全、稳定、优质的电力供应,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

参考文献

[1]力恒福,段祥骏,王威.配变台区三相负荷小平衡治理力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

[2]杨志宏,李铭蔚.“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研究[J].农村电气化,2012.

[3]刘传铭.电网规划力案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力法研究[J].供用电,2010.

作者简介

陆建宁(1970-),男,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配网设备运维急修管理及风险管控工作。

论文作者:陆建宁,杨春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公变台区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_陆建宁,杨春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