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在我院的实践经验,探讨其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2589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3105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营养支持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小组运作与管理、开展专业化营养支持护理与管理。比较两组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成立以来各种营养相关的小组活动、质量督查、全院年会诊量等开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4.3%,对照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开展营养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10次、营养主题护理查房5次、典型个案护理讨论8次、营养相关操作竞赛2次;制订了护理标准2项,技术操作规范4项;开展肠内营养督查80例次,肠外营养督查55例次;在全院年会诊量增长了39.2%。结论: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可减少营养支持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营养支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292-02
临床营养支持已在我国开展近30余年,目前已成为许多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1],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2]。但长期营养支持也会导致腹泻、腹胀、肝功能损害等相关并发症,严重可导致死亡[3]。因此,需要在临床护理专家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下,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护理规范与安全管理。为规范营养支持实施流程及护理,降低风险,提高营养支持护理质量,我院总结伤口造口小组管理经验后于2017年组建了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2589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497例,女1092例,年龄30~85岁,平均65.6±13.2岁,住院6~20d,平均10.4±7.1d,肠内营养934例,肠外营养1371例,肠内肠外营养284例;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3105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795例,女1310例,年龄29~85岁,平均66.2±12.5岁,住院6~21d,平均11.3±6.7d,肠内营养1120例,肠外营养1644例,肠内肠外营养3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营养支持护理的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输注过程中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将营养管固定好,避免营养管脱管或者打折情况的发生,准确记录输入排出量,注意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同时定期向护理部上报并发症例数。
观察组由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具体如下。
1.2.1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 由1名重症医学科营养亚专科医生、护理部护士长、数名普外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等实施营养支持科室的护士组成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分别担任技术指导员、行政辅导员及营养支持联络员。营养支持联络员的主要任务是参加营养护理专科小组的科研学术活动,提高营养护理知识和技能,并向本科室成员传达相关内容,为科室提供支持和指导;完成营养护理专科小组布置的任务;定期上报每个月本科室实施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例数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年底向专科小组递交工作总结;持续评估本科室营养护理工作,向专科小组反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本科室营养护理管理质量。
1.2.2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的运作与管理[4] 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定期组织营养专科小组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典型个案护理讨论、营养相关操作竞赛等;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参与患者营养计划的制定;修订并完善营养护理标准和规范,实施营养护理质量监控及持续质量改进;定期汇总上报的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心得,组织集中讨论,总结经验,并反馈给相关科室;负责指定区域内营养支持相关会诊工作,提出指导性护理意见;引进并积极开展营养新技术、新业务及科研工作。
1.2.3开展专业化营养支持护理与管理 在参考《临床营养护理指南》[5]的基础上,专科小组修订并细化肠内营养的体位、营养管道标识、胃残余量测定、冲管、营养液量与速度及肠外营养的营养管道标识、无菌操作、营养液有效期、营养导管固定、血糖控制等标准要求、评价方法和标准,制定肠内及肠外营养质量检查表,对全员进行培训。专科小组成员根据此检查表每周检查本科室护理人员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实施情况,评估本科室营养支持护理质量并进行指导、督促整改。
1.3 评价指标
统计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成立以来各种营养相关的小组活动、质量督查、全院年会诊量等开展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4.3%,对照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附表。
2.2 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各活动开展情况
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开展营养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10次、营养主题护理查房5次、典型个案护理讨论8次、营养相关操作竞赛2次;制订了护理标准2项,技术操作规范4项;开展肠内营养督查80例次,肠外营养督查55例次;在全院年会诊量增长了39.2%。
3.讨论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工作不够重视,大部分营养支持工作由医生完成,护理人员对患者营养问题的认识不够,对营养支持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营养支持操作方面欠规范,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管理[6]。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批在营养领域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营养支持护理人才,制定统一的营养支持护理质量标准,以开展专业化营养支持护理与管理,提高营养支持专科护理水平。
基于这种情况,我院于2017年组建了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开展营养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10次,将最新的营养方面前沿知识传达给各科室成员;开展营养主题护理查房5次,指导临床营养支持护理相关措施的落实;开展典型个案护理讨论8次,对临床存在的营养支持护理问题开展循证护理讨论并总结相关经验;开展营养相关操作竞赛2次,提高护理人员营养支持护理操作;开展营养督查135例次,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导改进,促进营养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成立后,观察组由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观察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可减少营养支持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在于在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成立之前,相关科室营养支持护理理念陈旧,未建立统一的营养支持护理规范,各科室护理人员仅凭临床经验实施营养支持护理,护理方法不同,对营养支持护理的质控亦不够重视,因此,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7]。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成立后,有专业的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对临床营养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指导采取规范的流程及护理操作,提前干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8]。
【参考文献】
[1]伍晓汀,陈博.临床营养支持策略的变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25-28.
[2]黎介寿.营养支持治疗与加速康复外科[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2):65-67.
[3] Wischmeyer PE,Weitzel L,Mercaldi K,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practice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3,37(1):56-57.
[4]刘晓霞,彭南海.营养支持护理学组的组建与临床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6):66-68.
[5]彭南海,高勇.临床营养护理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23-34.
[6]黄迎春,王新颖,李培,等.临床营养支持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施效果[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6,23(6):382-384.
[7]李沁.不同营养支持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2504-2505.
[8]韩瑜,王文筱,刘聪聪,等.国外营养支持护士的角色能力与职责[J].护理研究,2017,31(4):395-398.
论文作者:董艳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营养论文; 专科论文; 小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我院论文; 科室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