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这种新潮流,作为乡镇企业如何迎接挑战,适应潮流,成为摆在我们前面的一个新课题。
一、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倍增器”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一部分骨干企业把加速科技进步作为扩张企业的关键来抓,已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据对长沙市40家企业的调查,乡镇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增强。这次调查结果表明,乡镇企业的科技意识普遍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企业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大力引进、推广新成果,应用新材料、新工艺,乡镇企业才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才能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多数企业认为,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是企业科技进步的主要途径。40家企业中,90年代以来没有引进或开发过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只有6家,仅占15%,而85%的企业都采取过不同形式的技术进步方式,其中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新产品相结合的企业12家,占30%。调查证实,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成分的乡镇企业都比以往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但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效果优于小型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的目标上,大多数企业认为通过技术创新,达到了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上,多数企业认为是受市场经济的驱动。“市场需要”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一因素,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在开展技术创新的机制上,因乡镇企业科技人才缺乏,开展创新活动较普遍的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而且创新的水平有待提高。
2.技术创新形式多种多样。据对40家企业的调查,当前我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采取五种形式:
一是联合型技术开发,即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挂钩,走联合开发创新之路。一些企业受资金、人才、技术难度等因素的制约,难以靠企业自身力量承担开发任务,通过横向联合,与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如岳麓区的湖南西城实业集团公司与国防科大合资成立西城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生产高科技产品——多媒体视听教学网络系统,发展成为一家高科技乡镇企业。
二是引进型技术开发,即通过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改革新工艺,达到技术创新目的。如浏阳市有机化工厂引进安徽省化工研究所技术,开发精品系列TBC阻燃剂,已形成年生产能力1000吨规模,产品在全国占有80%的市场,已被省科委列入星火计划项目。芙蓉区北极消防有限公司引进加拿大新技术,开发生产灭火溶剂,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三是传统型技术开发,即通过总结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积累的经验,形成新的技术、新的工艺。这是目前乡镇企业普遍实施的一种技术开发方式,如宁乡县变压器配件厂在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专利产品,靠专利立厂。现开发有压力释放阀、管型蝶阀、取样油阀、CV有载分接调压开关4个专利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被中国输变电设备行业协会接纳为骨干成员单位。
四是科研型技术开发,即依靠企业自身科技力量,成立科研开发机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研究,在取得研究成果后,开发研制新产品。湖南三环颜料有限公司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依靠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不断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近年来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科技楼,成立了颜料研究所,先后开发国内首创的新产品坯体红、中国红、锰红、钛黄等陶瓷颜料和氧化铁黑、铁酞绿、塑料色母料等颜料新产品,成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铁系颜料生产厂家,产品畅销国内29个省市并出口英、美、德、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商标“三环牌”成为世界驰名商标。由于注重技术创新,该公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
五是技术改造型开发,即通过对现有设施、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据调查,近三年来40家企业中有85%的企业进行过或正在进行技术改造。
3.人才培育步伐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实力对比的竞争,而实力表现为一定的规模和高质量的适销对路产品,高质量产品靠严谨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严谨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最终靠优秀的人才来实现。人才是一种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湖南桔洲农用运输车集团有限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已得到良好的“回报”:该厂于1987年投资60万元率先办起第一家乡镇企业职工大学,选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在厂职工进行脱产学习,聘请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的教授任教,采用三年制教育,迄今已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140人,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4.质量振兴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效益的基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要增强企业竞争力,一靠科技进步,二靠提高产品质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长沙丰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狠抓产品开发的同时,十分注重产品质量管理,早在1996年就通过了湖南省质量认证中心的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验收,成为全市第一家取得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乡镇企业。
从上述事例充分说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是显著的,投入产出率和效益回报率都是很高的,这些实行技术创新的企业,不但单位原材料消耗率普遍下降,产品成本降低,而且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他们开展技术创新的实践,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内涵扩张的必然途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使产品的性能、档次、质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不但巩固和占有了市场,而且通过市场的扩大,使企业生产进一步扩大,发挥了增量性创新优势,形成创新——扩张——再创新——再扩张的增长方式,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规模效益得以发挥。
第二,技术创新是调整企业产品结构的现实选择。调查表明,实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其产品结构明显优于尚未实行创新的企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使产品结构多元化,产品升级换代加快,产品更加“年经”和“先进”,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强,销售上升,市场占有率提高;而未实行创新的企业,往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长期一贯制,市场竞争力弱,逐步被市场淘汰,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有的企业不得不靠降价或者以不正当竞争手段促销,最终导致经济效益差,被迫停产。
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看,虽然一些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力度加大,创新效果显著,但就整体而言,创新意识淡薄,观念落后,主动性不够,战略性不高,方式单一,手段落后,资金、人才严重缺乏,企业整体竞争实力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较低。据统计,40家企业中有技术创新规划的只有8家,占20%;有自己的研究所的3家,占7.5%;有专门技术开发队伍(含技术部)的18家,占45%;有专利技术产品的11家,占27.5%。主要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只有3家,占7.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只有7家,占17.5%;属于国内落后水平的高达26家,占65%。
二是乡镇企业对技术创新认识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理念上,对技术创新工作缺乏深思熟虑,缺乏长远眼光,特别是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有的企业还满足于暂还过得去;有的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素质偏低,也是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差、企业创新决策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不足的原因。
三是乡镇企业职工文化素质较低,科技人员缺乏。乡镇企业的职工大多数为农民,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缺乏科学技术和务工经商的经验,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职业培训,素质普遍偏低。1999年,全市乡镇集体企业家37.23万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107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14626人,即每万名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71,每万名职工中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393人。据测算,乡镇企业拥有的人才数量与国有企业相差约10倍,大专以上人才相差约5倍;长沙市乡镇集体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高、中、初各级比例为1:4.3:8.2。可见,目前乡镇企业无论是人才的总量,还是人才的层次、结构,都不适应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需要。
四是乡镇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足。在乡镇企业技术设备总量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技术设备是国有企业或科研院所的淘汰设备,30%左右是自制或改造的土设备。造成乡镇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企业创新资金的投入不足,致使一大批乡镇企业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据调查,目前长沙市乡镇企业所采取的技术大约有60-70%属于应当淘汰或更新的技术。一些企业由于自我积累和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还未真正建立,技术创新投入难保证,技术改造滞后,过时的设备仍在使用,过时的产品仍在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以上情况说明,目前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技术创新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二、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它的内涵是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研究开发、生产到其商品化应用的系统工程,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目的是通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的占有率。乡镇企业开展第二次创业,实现第二次腾飞,必须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产品档次,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克服和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才能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实力,才能保持和发挥乡镇企业的优势。可以说,乡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已是别无选择。
1.加强技术创新软件建设。针对目前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有必要加强政府和职能部门对技术创新的宏观调控。
一是要制定和完善促进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规范、引导、扶植、激励乡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市、县两级要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乡镇企业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现状,制定和实施推进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和重点创新项目,引导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域和方向,以技术创新支持乡镇企业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
二是要深化对乡镇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市、县两级建立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指导中心,加强项目的管理。对乡镇企业新、扩项目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须经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审查后报计划部门立项审批,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须报市技术改造与创新指导中心论证审批;投资在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须报县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审批。
三是建立乡镇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库,挑选和储备一批适合乡镇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项目,供企业选择。
四是建立和健全长沙市乡镇企业科技信息定期发布会和固定发布渠道制度,广泛向乡镇企业提供实用的科技项目和技术创新信息。
2.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科技优势。目前,长沙市拥有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级以上科技人员的数量,无论是与本省其它地市相比,还是与全国省会城市相比,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力量,是乡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希望所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可以采取三条途径:其一是聘请科技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才以各种形式参与乡镇企业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参与的方式可以实行兼职、技术入股、星期日工作制,也可到乡镇企业领办企业研究所。其二是加快乡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合作,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共同开发,互惠互利。其三是聘请科技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市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指导中心成员,聘任期一定三年或更长时间。
二是加大乡镇企业技术开发投入,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的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体系,允许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列入生产成本,专款专用,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是加强骨干企业自身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对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要象湖南三环颜料公司等企业一样,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所,组织专门班子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开发。
四是加快乡镇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目前乡镇企业创新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培育工作亟待加强。其一,充分发挥各级乡镇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切实担负起乡镇企业职工业务培训的重任,力争“十五”期内,全市50%的乡镇企业技术骨干参加一次市级轮训。其二,积极选送有培养前途的职工到高等院校参加培训,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其三,冲破传统的人才观念,大胆、广泛接纳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充实企业人才队伍。其四,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技术工人技能考核、技术资格等级评定和奖励制度,鼓励职工学技术,钻技术,提合理化建议,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全面提高职工的整体技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