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邑县师范附属小学 251500
孩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在新时期如何做称职的老师,也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有位专家曾经给教育总结了一条方程式:教育的成果=用心程度×方式方法×理念和思维方式。作为老师,如何才能做到称职?笔者认为掌握适合的方法是基础,而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内化于心、实化于行才是关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向对了,老师越用心,方法才越有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通过学会反省自我、加强自我管理,真正学会如何爱孩子,成为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称职教师。
一、换位思考反省自我
老师们在一起常会交流一些诸如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自私、任性、胆小该怎么办,却很少有班级管理者能自问:我做了什么让孩子有这些表现?我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更愿意沟通,更有安全感,更有爱心,更勇敢……当我们批评孩子缺少自律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放纵自己却约束孩子?当我们抱怨孩子爱慕虚荣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常常拿自己的学生和别的学生比较?当我们指责他们缺乏担当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经常守不住自己的界限或逃避责任?……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两千年前就提醒我们,当爱孩子却得不到他的亲近、教育孩子却不能使他走上正轨、努力了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时,就应该先自我反省,是不是智慧不够,是不是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导向上出了问题。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坏毛病往往都能在父母、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找到影子。因此,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别只顾着着急,要先冷静下来换位思考,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从自省自律开始,做最好的自己,以力求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达到“行不言之教”的境界。
二、学会管理规范自我
身教胜于言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构建什么样的家庭关系,其实就是给了孩子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父母生活的边界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边界,父母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被教育的过程。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有勇气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断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教训,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示范。价值观、人格品质、行为准则、修养礼貌、规则界限、习惯态度等,靠单纯的教授和强制要求都无法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孩子只会被自己尊敬、信赖和爱戴的父母熏陶,通过模仿来吸收、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要成为称职的父母,应具备必要的心理素质,如平和、乐观的心态,自信、宽容等健康的人格特征;更要靠我们自觉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阅读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学会管理和规划自我,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希望孩子有什么改变,就要先学会管理和规范自我,让自己成为那个改变!
三、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学校生活是长期的生活环境。就像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蒂所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了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忍耐;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了关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正义;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信任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相互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
学习环境特别是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不仅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持久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有序的空间,和孩子一起设计、布置整洁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保证孩子在家中拥有固定且相对独立的学习、游戏场所,在游戏和学习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其次,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建立。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气氛、动力。当师生关系和谐、互相尊重时,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情绪支持,才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四、教育应一致、一贯
家庭教育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大多是多个成人面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因此,教育效果受家长集体影响。由于家庭中不同成人所受的教育背景、教育理念、文化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又没有明确统一的教育计划,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教育不一致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着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孩子教育,特别是给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品德、性格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以致养成孩子任性、是非不清等不良品德和行为。
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不同的老师之间有不同意见,要事先(或事后通过交换意见)做到统一、一致,不要把矛盾暴露在学生面前。同时,对他们的要求和教育要前后基本一致,宽严一致,内容一致。正确对待教育上的分歧,不要把教育上的分歧变成家庭、学校之间的权力之争,更不能相互进行人身攻击。事实上,老师解决冲突、分歧的方式,也是孩子学习解决冲突的榜样。同时,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论文作者:王小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孩子论文; 他就论文; 环境论文; 学会了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