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建筑产品尤其是住宅产品进一步商品化,作为商品的最终用户,社会各界对所提供的建筑产品特别是商业住宅的工程质量要求也日趋严格。在涉及到的所有建筑产品工程质量问题中,住宅的各类裂缝现象,特别是最为主要的结构形式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问题,经常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广大居民业主所关注和困扰,直接影响到建筑业的整体形象。预防和控制这类工程裂缝是具有相当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此类裂缝的出现。
关键词:建筑楼板施工,裂缝,防治方法
1.施工中建筑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
1.1施工过程中造成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自身的施工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所具备的局限性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精确的、牢固的钢筋稳固方法,再加上在平时施工中,工作人员对钢筋任意踩踏,会使钢筋出现移位、形变的现象。另外,施工部门为了赶施工进度,会忽略施工过程中的有些环节,比如正在硬化中的砼在早期就受到冲击力后,就会使砼出现损坏的现象。在对砼进行浇灌和振捣时,粗骨料和细骨料相隔开,在下料时高度偏高。或者砼在浇捣的过程中,振动的幅度和力度比较大,就会造成水泥和粗骨料出现一起下沉的现象。砼的外表面和内部的水分在过快丧失后,会导致砼提前出现干瘪收缩的现象,水泥也没有完全水化,昼夜温差扩大以及缺乏良好的保温效果,都会降低砼的强度,使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
1.2施工原材料的原因
在振捣和浇筑砼的过程中,由于水分缺失或者是缺乏充足的骨料的均匀程度,会导致砼出现干缩裂缝的现象;在对砼进行材料配比时,如果出现过高的含砂量,然后再添加已经磨细的粉煤灰,都会造成楼板裂缝现象。
1.3施工设计的原因
首先楼板自身的厚度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预埋套管有些粗糙,与钢筋重合的保护系数偏小;没有完成规定好的分类试样的配筋,在钢筋设计中,若是达到一定程度的强度以及楼板的比值拉大,都会引起楼板裂缝。
2.施工过程中楼板出现裂缝的解决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m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的问题。其原因为:一是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二是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三是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四是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及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3]。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管线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管线的短钢筋网加强。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
2.3设计阶段预防楼板裂缝
在楼板施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对楼板施工方案进行有效的制定与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严格按照楼板施工方案,将钢筋混凝土的厚度、质地、性能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楼板施工的要求。
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结合以往工程设计的经验以及楼板施工经验,同各个相关部门有效的结合,共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楼板裂缝防止措施。设计人员在楼板设计阶段,要对楼板有可能出现的裂缝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楼板施工之前,制定完善可行的预防方案。在选择配筋时,要在最大可能上选择小直径、且不易形变钢筋。配筋的长度可以大于1.5米。要严格按照楼板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配置钢筋。
2.4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和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而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mm)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2.5可避免楼板裂缝的材料
首先,工作人员要对楼板施工技术要点落实的方法进行全面的考虑,对楼板裂缝策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对混凝土自身的性能与习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不能够使用细砂和海砂等产品。要严格按照配合比例,对混凝土掺合料进行最后的比例。在最大程度上选择可以避免楼板裂缝的材料,从而减少楼板裂缝的现象。
2.6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以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适当的减慢施工速度,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4]。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做到科学施工,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建筑楼板结构裂缝的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
2.7对裂缝的弥补处理措施
如果楼面已经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了裂缝,那么就需要做好妥善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等工作。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在修补中应防止进一步人为的损伤楼板结构或增加楼板的荷载,尽量避免大动大补,并尽可能保持原结构的外观。
3.结语
随着当前建筑施工中御坂混凝土施工的不断增多,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种施工手段和施工控制措施也在不断的加强和增多,为建筑施工中相应的施工措施和手段的提升打下了基础。预拌混凝土施工为当前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变更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手段加大了前提。由于预拌混凝土产生的问题也要引起我们重视。使得在当前施工的过程中对预拌混凝土施工特性和工艺的认识不够,因此,提高预拌混凝土施工工艺和管理措施是当前建筑施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黄培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2014,13.
[2]陈麟.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17.
论文作者:钟裕弘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楼板论文; 裂缝论文; 钢筋论文; 楼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荷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