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供应室
摘要:目的 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科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影响。方法 我院消毒供应科室于2015.1月-2015.11月间实施一般护理管理模式,选择此阶段科室在职护理工作人员18名,作为普通组,于2016.1月-2016.10月间消毒供应科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选择此阶段在职工作者18名,作为干预组,评价两年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评估科室工作者对于护理管理制度满意度。结果 第一年度,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81%,第二年度,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99%,第二年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第一年度,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工作者满意度为66.67%,干预组工作者满意度为94.44%,干预组工作者满意度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安全文化管理制度,可有效降低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且科室工作者主诉对管理制度满意。
关键词:安全管理;消毒供应科;护理风险事件;满意度
消毒供应中心此科室是为医院各大科室提供诊疗器具、物品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腔镜及口腔精密器械清洗灭菌、保养等供应的场所,此科室工作难度较大,日常工作中涉及器械种类繁多,而消毒供应科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器械灭菌效果,与院内感染存在一定联系,因此加强消毒供应科室护理管理十分必要[1-2]。本文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科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影响,由于此科室承担院内所有科室器械灭菌、供应工作,科室工作者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科室管理具有较大难度,而安全管理是科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重难点,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科室于2015.1月-2015.11月间在职护理工作人员18名,作为普通组,包括男性7名、女性11名,其中护士12名、工人6名。年龄:20-57岁,平均为(37.0±7.0)岁,同时选取此时间段内接受处理的器械3829件;于2016.1月-2016.10月间在职工作者18名,作为干预组,包括男性7名、女性11名,其中护士12名、工人6名。年龄:21-58岁,平均为(37.5±7.3)岁,同时选择接受灭菌处理器械3830件。两组工作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第一年度科室实施一般护理管理,包括:科室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细化不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护士长扮演监督职责,所有科室工作者均需接受不同器械类型清洁、消毒、灭菌知识培训,积极掌握,合理划分排班制度,由专人负责前往各大科室收回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及时发放灭菌后器械,每次收回及发放均需仔细做好登记工作。
第二年度科室应用护理安全文化管理制度,流程:1分层次培训:首选科室领导人员应根据本科室工作人员不同学历、工作经验、操作技能等水平将其分层次培训,对于新进员工主要实施基础培训、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各种器械清洁、消毒基本流程,强化灭菌过程中细节教育,包括无菌包装、清洗质量检查、灭菌等;针对护师以上人员经验丰富工作者,主要以培训无菌质量管理、监测等为主;工勤人员培训:带领工勤人员学习科室规章制度,明确强调科室无菌区域划分、学习器械分类要点、定期组织工勤人员参与厂家组织的器械维护、保养、清洗知识培训;护士长需重点把握科室工作质量[3]。2科室应按照国家规定,结合院内实际需求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严格落实消毒工作中心器械管理办法,科室严格划分不同工作流程,每个流程均需专人负责、监督、实施、质量管理等,保证管理质量[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年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第二年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第一年度,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注重对科室员工加强护理风险知识宣教,严格落实科室质量管理制度,得出结果提示为第一年度,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81%,第二年度,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99%,第二年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第一年度,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第二年度科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后,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率低于第一年度。本文研究中,消毒供应科室第一年度采用常规科室管理方法,实施细节环节管理,未注重安全文化知识宣教及风险预防管理,第一年度发生的器械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而第二年度科室着重实施护理安全文化管理措施,科室领导者就员工不同水平划分层次,提供分层管理服务;着重宣传消毒供应科室常见护理风险事件情况,提前进行知识宣教及技能培训,旨在提高科室人员风险预防能力。科室通过加强目视管理,在科室各个区域摆放留言板,以鲜明色彩标注管理制度及工作中注意事项,提高工作者自我约束及互相监督意识,对于不同岗位工作者,重点进行器械清洗过程中重难点部位清洗要求,降低操作失误,提高持续质量改进[5-6]。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安全文化管理制度,可有效降低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且科室工作者主诉对管理制度满意。
参考文献:
[1]史玲玲,姚晚侠,杨宏娟等.标准操作规程在消毒供应科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10-12.
[2]任震晴,王素珍,李丽芳等.临床科室无菌包存放质量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16):69-71.
[3]侯宁蕊,张海侠,王慧丽等.标准化作业程序在消毒供应科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8):1164-1166.
[4]陈秀丽,吕健,邓晓东等.批量复用止血钳类器械关节处除锈方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92-893.
[5]窦艳芹.分析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86-287.
[6]王倩.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返洗率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2):128-130.
论文作者:王春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科室论文; 年度论文; 风险论文; 器械论文; 事件论文; 发生率论文; 工作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