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来说,小流域治理主要是指以小流域的四周分水岭为主要界限,对山水、田林实施全面的规划原则,结合防治与保护等相关的小流域治理措施,对流域内的河流以及农田实现全面的治理,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生态建设进程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当前小流域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对策;生态建设;现状;可持续发展;
一、小流域存在的现状问题
(一)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
根据不完全的调查显示,小流域普遍都存在着防洪能力较弱的情况,甚至部分小流域还存在着不设防的现象。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小流域都加固了防洪堤坝,然而其加固的标准较低,一旦受到大雨或者洪水的作用力,很容易出现崩塌的现象。且许多堤防都是当地农民开展围河造地工作时,临时搭建的护岸,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应的构建标准,无法保障防洪堤坝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由于防洪堤坝缺乏一定的安全性,致使小流域内发生受灾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或者水利设施严重受损的情况。[1]
(二)未能实现系统化的治理
近些年,虽然国家大力号召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但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没有事先的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未能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小流域的治理工作,例:如何做好生态修复的工作以及如何加固防洪堤坝的建设,没有切实地去实行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内容,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际的治理价值。另外,对于防洪堤坝的加固工作,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主要以修补为主或者是只对重要防治的堤坝进行相应的治理工作,并没有对整个堤坝实行系统化的治理工作,无法从根本上小流域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三)交通、旅游设施建设及造田造地,流域面积严重减少
在山区当中,小流域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缺乏一定的完善性,再加上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经济条件较为落后,近年来,为了带动山区发展,主要从交通建设,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来进行改造,而当地的居民为了有效地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会选择在河道上围滩开展造地种植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河道过断面的面积不断减少。且部分居民还会选择在山坡地上开荒种植造田造地,然而这会进一步导致植被遭到破坏,甚至会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2]
由上述我们可知,小流域长期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植被的覆盖程度也在逐年的降低,且小流域对应的山势较高,较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最终会导致小流域内的水土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长此以往,土壤会逐渐的丧失活性,无法进行正常的种植活动。最重要的是,小流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也会引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层厚度变薄、蓄水防洪的能力减弱,会进一步的促使水旱等农业灾害的发生。
(四)小流域的治理水平相对落后
近些年来,由于顾及到小流域治理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少,且当地群众的参与程度较低,最主要的是地方的财政能力也是有限的,种种因素导致相关部门对于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受到相关部门管理滞后的影响,在实际开展的治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当前小流域出现的现状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同时也并没有对开展合理开发以及保护水土资源的工作,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没有开展实际的工作内容。由于小流域的治理水平相对落后,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无法实现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治理要求。[3]
二、小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联系
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小流域可以对山水、田林以及道路进行综合性的治理,且在小流域的治理之下,区域内的拦沙量会明显增加,同时拦河水库的总蓄容量也会明显的增加,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具体可以表现为:在小流域的治理之下,河床会发生下降,地表径流会逐渐的转变为地下径流,可以实现相应的调蓄功能,进一步的可以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的干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最重要的是,受到流域河水的调节作用,旱涝保收田的面积也会随之增加,能够间接性的防止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活性,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相应的基础条件。[4]
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工作人员通过综合治理小流域,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且农业的生产结构也会得到有效的调整,也就是说可以进一步的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进程,能够有效地降低出现流域面积减少的现象。另外,工作人员通过综合治理小流域,还能够为流域内的群众解决防洪堤坝的安全问题,强化河岸的建设质量,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也能够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质量。
三、强化小流域治理的有效对策
(一)全面贯彻小流域治理的原则
小流域治理的原则应该严格的按照“上蓄、中疏、下泄”的治水原则,对水利工程下游的河道建设的水库开展及时的修建工作,强化护岸的稳定性,起到消能、引水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再下游的河道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开展修筑防洪堤的工作,主要是以疏浚河道为主,保证河流水可以始终保持畅通性。
此后,工作人员应该在此基础上稳定河床的建设工作,达到防冲防淤的目的,进而实现有效地防止洪侵蚀河床。另外,在防洪堤坝的建设工作方面,工作人员要严格地遵循相应的工作要求,适当地适地开口,对于修筑标准较高的堤坝,工作人员应该予以重点设防,能够有效地缓解全线设防的压力,进而可以保障遇到暴雨洪水的时候,可以实现安全排泄的要求。[5]
(二)坚持水土保持的生态治理措施
工作人员应该始终坚持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也就是说,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坡地改梯田、修建水平带以及增设拦砂坝等措施对小流域实行合理的治理措施。工作人员可以具体根据坡地坡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对于土层较厚的土地来说,可以兴建梯田,对于土层较薄的土地来说,可以通过构建排水系进行综合性的治理,避免出现冲刷的现象,根据河势,制造不同的河底线及河坡线,在有可能与河边绿地相结合的地方修建亲水平台,创造丰富的水环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修建主槽与滩地相结合的断面形式,平时保证少量水体再主槽内流动,再滩地修建湿地或绿化;而对于植物而言,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优化,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山地的地理条件以及相应的气候条件,选择最为合理的治理措施,预防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实行治理与管理经营相结合长效机制
在小流域的治理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推进产业化进程的发展,集中体现治理与管理经营相结合的建设理念,必须要有长效的保护来实现小流域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生态治河具有长久性,需要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利用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治理,还需要为长效管护立项并落实相关资金来源,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测,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的要求。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通过有效的治理河道以及开展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山区的抗灾能力,同时可以确保农业建设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国彬,杨勤科,郑粉莉.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01):11-15.
[2]范堆相.大流域规划 小流域治理 更加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4,(04):1-6.
[3]孙博源.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治理[J].中国水土保持,2013,(01):44-46.
作者简介:姓名:程建武(出生年份1962年),性别:男,籍贯:浙江 淳安,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 身份证号:330127196207195319
论文作者:程建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小流域论文; 堤坝论文; 有效地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