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临床研究论文_刘达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昆明 650032

【摘 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划分为观察组(介入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42人。比较两组病变血管Vd(舒张期末峰流速)、Vs(收缩期末峰流速)水平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变血管Vd、Vs水平改善程度较好(P<0.05);与对照组(7.14%)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较低(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Vd、Vs水平,且存在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长期预后;安全性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主要是由多条或一条脑血管缺血引起供血区脑功能障碍的情况,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1],需予以积极有效治疗。本文对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予以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由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划分。

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22:20,年龄在47至83岁范围内,(65.21±1.52)岁为平均年龄。

对照组男女比例24:18,年龄在48至88岁范围内,(68.41±1.62)岁为平均年龄。

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上,两组不存在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P>0.05,能够实施对比统计。

1.2临床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头颅CT及TCD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动脉狭窄)[2];(2)两组均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心血管疾病、癌肿疾病较为严重者。

1.3治疗方法

(1)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用药剂量为每天100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用药剂量为每天20mg。

(2)观察组: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方法为:开始手术前4天,患者需要进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天,氯吡格雷片 75mg/天口服治疗,强化他汀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和全身肝素化,从而促进凝血酶激活时长有效延长注意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经皮穿刺患者股动脉,在数字减影机透视引导下,在导丝的引导下将guiding送入责任动脉,采用微导丝引导及交换技术先后将球囊及支架送至病变血管处,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q12h,连用3天,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口服治疗,上述两种药物用药剂量分别为氯吡格雷75mg/d和阿司匹林100mg/d,持续治疗3个月时间,同时强化他汀治疗。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比较两组病变血管Vd、Vs水平改善情况;(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系统软件,(均数±方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变血管Vd、Vs水平改善情况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程度较显著(P<0.05),如下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较低(P<0.05),如下表2。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对侧偏盲、偏身麻木、偏瘫及单眼视力减退,对患者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3],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治疗。

介入治疗能够使患者血液微循环得到改善,使病死率降低。介入治疗手术通过将支架置于病变血管内部,开通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使得脑缺血疾病相关症状得到快速减轻。有效运用造影术,能够对患者梗阻情况和血管阻塞部位充分明确,再次通畅血管,有利于医治安全性显著提高[4-5]。

本文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予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病变血管Vd、Vs水平分别为(21.51±11.15)cm/s、(101.55±28.34)cm/s,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14.29%)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较低(P<0.05)。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后,能够促进患者病变血管Vd、Vs水平显著改善,同时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卫杰,耿昌明,韦道明等.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9 例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6,37(1):47-49.

[2]龙翠英,郑春玲,黄刚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34-37.

[3]李娟,王红,王守廉等.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术后CIN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6):623-627.

[4]冯金平,李立芳.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0):985-987.

[5]杨一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安全性及中长期预后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4):604-605.

论文作者:刘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临床研究论文_刘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