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领会初中地理新大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大纲论文,地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3年秋,全国普遍推广《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新大纲”)以来,广大师生反映,新大纲好用,新教材好教,学生喜欢,是一部很有活力的大纲。
作为一名地理教学工作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须认真领会新大纲的新意和精神实质。
一、新大纲在体系上、内容上、安排顺序上及具体要求上都有明显的创新。
首先,在区域地理结构体系上,新大纲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新的结构体系取代了以往大纲的“总——分——总”的模式。以往的旧模式,基本上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情况的客观反映,不能突出内容的中心和编者的意图,而新大纲则充分地反映出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合理地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生产生活服务,体现出正确的人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大纲对当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重大现实问题体现不够的不足。
根据新大纲的安排,世界地理先让学生从全球范围了解有关地表空间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情况,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再让学生了解世界各个区域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这些区域和国家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熟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具有分析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初步能力。如此安排,就体现一条“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主线。这条主线,同样贯穿于中国地理之中。这就是新大纲的创新之处。
其次,是教学内容上的精简。新大纲从少而精的角度出发,对以往不妥善的地方进行删减和修正。减少知识结构层次,更新教学内容,减少知识要点。例如:世界地理部分,知识结构由四个层次改为二个层次,并将原大纲14个地区必授28个国家、选授11个国家改为13个地区,必授15个国家、选授5个国家;出现的地名由448个减为288个;在中国地理部分,精简更加明显,并且加强了人文地理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内容。如中国的资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中国在世界中等。中国地理分区从原来的八个区域精简为四个区域,要求识记的地名也由375个减少到280个。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教学难点,也采取了推后式分散的方法处理。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简,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时间掌握地理规律和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加强能力培养和德育。表面上看来,似是降低了程度要求。其实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需要。这又是新大纲的又一创新之处。
第三,是教学内容安排顺序上的变化。以往大纲的安排顺序是:“地球、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而新大纲则改其为“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的顺序。这种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从宏观至微观的安排,比较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掌握知识;将一些涉及全球的规律性知识同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结合起来讲,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此乃新大纲之另一创新之处。
第四是教学要求上的具体化。新大纲一破常规,革除以往对教学要求笼统概略的弊端,将教学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落到具体的分层要求。如:对地理知识要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对地理基本训练的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对地理课的思想教育要求也比以前更加严格,更加具体,分为“了解”“认识”“懂得”“受到”“树立”等层次,并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上。这种具体的教学要求,无疑是尺子和镜子,为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就是新大纲的第四个创新之处。
二、新大纲更加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精神实质。
首先,新大纲的总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目的与任务,都贯穿着“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公民”这条主线。新大纲明确指出: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公民。这就是新大纲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在新大纲的各部内容之中。为了体现出这个指导思想,大纲在教学目的任务方面,还做了具体的强调。教学目的有三点,即“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地理基本技能训练与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的任务是:第一“使学生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第二“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与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第三“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显而易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贯穿的在整个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与任务之中。
第二,新大纲对教学内容确定和体系安排的要求,更体现出教学改革的要求。新大纲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提出了四条原则:第一“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出发”;第二“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第三“广度和深度要适当”;第四“有利于启迪智能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四条原则反映了教学改革的新的精神,是新大纲指导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初中地理教学目的、任务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三,教学改革的精神,贯穿于新大纲的全部内容之中。新大纲在第三部分强调要求体现地理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要求体现学科的特点,强调人地关系,注意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出发,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突出区域地理特征;要求注意地理科学的新成果和国内外的形势发展,及时做出必要的补充和更新。强调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自学的能力;要求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要不断充实地理室和地理园的建设,增加地理教学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培养学生更强的运用、操作实践的能力。
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改革,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新大纲要求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单纯传授地理知识,不重视基本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注入教学方法,提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参与和反馈信息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要彻底改革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开放式的新的教学方法,积极、稳妥地开展地理活动。这就是新大纲教学改革思想的根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