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 255400;朱素香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 255400
摘 要: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看出一个学生是否具有某种能力和其能力的大小。所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生物学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特别是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能力 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 创新能力 协作精神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认为东、西方教育之差异主要是:东方教育特别注意循序渐进,强调完整、严密,训练的学生基础扎实;而西方教育重视通过典型案例甚至是不确定性命题揭示已被证明和正在被探索的命题,培养学生跳跃式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相比较而言,西方教育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第一指已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以用成就测验来测量;第二指潜在的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能量,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以用性向测验来测量。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看出一个学生是否具有某种能力和其能力的大小。所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生物学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特别是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科学史教育,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些特殊事件,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克隆羊诞生的过程等,都可以介绍给学生,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典型的榜样和范例。再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在给学生提供的实验用具中,我准备了热水和凉水,在脱色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用哪种水。最后有的小组完成得快,有的小组很慢。我让最快和最慢的小组交流为什么时间上差异这么大,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用热水可节省时间。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思考总结,既锻炼了能力,又启迪了思维,从而达到了培养科学素质的目的。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在初中,学生做生物实验的方法主要是跟着老师重复、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做实验的习惯是围着教师“转”,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而没有完全养成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设计实验过程、收集和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训练其使用有关的具体方法完成每一个步骤,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操作方式。各种科学领域中知识的探索和技术的应用都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变化,但各种科学探索的过程是相似的,科学研究都需要有证据,有可以进行操作的假设,有逻辑及理论上的分析,得出并解释试验结果。因此,中学生物学科应注重行为教育而非单纯的理论学习。例如,对喝生水会引起疾病问题的学习,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水里有细菌、不卫生,而是让学生对生水进行卫生检查、测定,并提供多种有关的数据和材料,然后由学生分析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材料,回答为什么不能喝生水。又如:在做如何检测“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和气体”实验时,我把它改成了“土壤中含有哪些成分”,你能用哪些方法证明呢?即使学生可能一时很难想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但通过这样的思考,教师再进一步点拨,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未来的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科学方法教育的成功导致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可行的探索性实验,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这类实验不给现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实施实验,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最后得出初步结论。如在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这一实验中,由于我们用的材料是用醋酸和水配制的,不是真正的酸雨,在表述上应该用“模拟酸雨”对生物有什么影响,而不是“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假设有两种,一种经过验证可以成立,一种是不成立的。不论作出哪一种假设,都要表述明确。如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做出的假设要明确对心率产生什么影响,是加快还是减慢,要做出选择,不能使假设模棱两可,影响探究活动的设计。
如此改革,我认为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要引导学生自觉拟定新颖又可实现的实验课题,要求每项实验课题必须有明确的选题目的,详细制定实验的阶段、步骤以及所需器材等,并将所选题目的实验设计或实验方案在生物学科小组上发言,让学生发表意见,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形成探索生命奥秘的小集体。老师只当成员参加,起引导作用,不轻易给实验课题下结论。如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册第四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的教学中,在进行“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之前,我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有的小组用课本上的实验材料: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有的小组想到了用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但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想到要遮光处理,于是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帮助完善了实验步骤,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现象比课本上的实验要明显得多,而且更容易操作。这样,学生在一系列探索活动中通过合作培养了信息交流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了合作探究的价值。
论文作者:徐中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科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过程论文; 方法论文; 酸雨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