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PLC应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本文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对象, 结合其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LC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PLC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技术专业、电气控制与运行等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中职学校的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并且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知识与工作所需的有效衔接,对《PLC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做以下几点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其中包括PLC的结构原理、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和功能指令等内容,而中职生的特点是理论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而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针对这些,教师要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比如较复杂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模拟量和开关量采集和控制等可以舍弃不讲,而常用的基本指令和步进指令要重点讲解和训练。在课堂讲解时还要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比如在基本指令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只使用输入输出及电器常开常闭触点的小程序,让学生对PLC编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再讲解定时器和计数器等的使用,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讲解电动机的典型控制,强化训练,使学生积累编程经验,培养编程思路,掌握编程技能。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比如在讲解设计交通信号灯控制程序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信号灯的视频,引导学生总结出交通信号灯运行的特点,然后提出控制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程序。交通信号灯编程的要点是定时器的使用和循环程序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控制要求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常用定时器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控制要求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编程思路,最终在都能实现控制要求的基础上对不同程序做出评价。任务驱动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优化
《PLC应用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积累编程经验,掌握编程技巧,实现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PLC课程作为理论课直接在教室上课,讲完后再去实训室练习或者根本不安排实训,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习严重脱节,使学习效率极低,而且理论和实习都占用课时,导致课时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对此,我们可以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做中学,学中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可以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展示PLC多种控制方式和实际应用;用仿真软件给学生演示编程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实训设备给学生讲解PLC的输入输出口的接线等,加深学生对程序的理解。
四、评价方式的优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就是在学期末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并且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技术水平。《PLC应用技术》教学改革,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在每个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之间要进行自评和互评,以促进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在学期末要采用理论和实训综合考核的模式,理论成绩占30%,重点考核PLC的基本知识;实训成绩占50%,重点考核PLC的编程以及运行和调试;平时成绩占20%,主要是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课堂的参与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等。
综上所述,《PLC应用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能型课程,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突出知识和技能的岗位应用性, 缩短教学与岗位要求之间的距离, 强化技能教学, 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军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12,(24),152-155。
[2]何云静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24),105-108。
[3]台方 主编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吕清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应用技术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信号灯论文; 指令论文; 评价论文; 给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