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的父母的子女_父母关系论文

“已婚”的父母的子女_父母关系论文

“嫁给”了父母的孩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嫁给论文,父母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强今年14岁,却被班里的同学称为“睡神”,因为在学校他总是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人长得高大,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除了睡觉对班里的事是漠不关心。平时不爱说话,可为了一点小事,就会大打出手,甚至有几次把同学打伤,父母赔偿了好多钱才得已了事。刚上了高中,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无法管束等问题劝其进行心理咨询。

强爸和小强一起前来见我,妈妈却是无暇前来。强爸解释说3年前强妈下了岗后开了个小型超市,生意越来越好,妻子回家也越来越晚。丈夫希望妻子回来照顾孩子,可又无力承担全部的经济来源,于是除了争吵似乎也无计可施,渐渐甚至连争吵也感到厌倦,后来干脆学做“couch potato”(“沙发土豆”),衣服丢得到处都是,常常不知觉中就睡在沙发上过了一夜,电视成了他下班回家后的主要生活。于是这个孩子开始学洗衣、烧饭,而且还得喊父亲来吃,他代替妈妈“嫁给了”爸爸,照顾这个已经成年了的“baby”。

“问题孩子”往往是家庭三角关系中出现问题时的替罪羊

常常家庭中会有一个替罪羊,替整个家庭承担问题,为维护家庭的平衡而做出牺牲。如果夫妻不和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儿童,使夫妻忙于处理,而无暇关注夫妻关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无形中挽救了父母的婚姻,来维持家庭的完整。而这个孩子,为父母打了2年的架,后来索性就成为了“睡神”,却不知道这样是否可以唤醒家里客厅里那个想让老婆回家的真正的睡神,还有那个在外打拼挣钱的不归的妈妈。

家庭的系统真是奇妙,是什么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孩子自愿地守着家中,变成了家庭的忠实捍卫者?家庭中又发生了什么维持了孩子的症状?

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和母亲是处于共生的关系中的,也就是说婴儿最初并不清楚妈妈的乳房是否是自己的。饿了就要有奶喝,冷了就会有温暖的怀抱,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对婴儿来说“我的眼里只有你”,母亲的爱抚和细心的照顾会很好地发展和孩子的依恋关系,健康的依恋关系会使孩子感到安全,可以信任,甚而促进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个时候对孩子而言,只有自己和母亲的二人关系是最重要的。

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外面的世界和同伴关系对他的吸引力也变得越来越大,父亲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女孩开始慢慢依恋父亲,男孩也学着渐渐和父亲认同,父亲逐渐加入到孩子和母亲的二人关系中,这样孩子在5岁左右可以很好地完成和母亲的依恋分离。处于父母平衡、稳定的爱中的孩子才可以健康,独立地成长。这时一般家庭关系系统就变成了一个倒立的三角结构,父亲和母亲位于一个倒立三角的两个顶点,孩子是三角最下面的一个点。

这个倒立的三角关系很是有趣,当父亲和母亲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夫妻关系时,三角的家庭结构就很稳定,孩子也可以安心地面对外面的世界,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发展个人的心智,学习,兴趣和人际交往过程中。但当夫妻婚姻出现冲突时,父亲和母亲关系的疏远就会拉大三角关系中的底边。这时感觉到特别的压抑,在夫妻关系中得不到满足的一方就会主动靠近孩子这一点(最多的是母亲),形成和孩子的过分纠缠,其亲密程度就像是和孩子形成了“婚姻关系”,这个三角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地不平衡。孩子开始无暇顾及外界的世界,回头转向到三角中,紧紧地盯住得不到满足的父母,喜着她的喜,痛着她的痛。因为对孩子来说,自我的力量还没有发展得很强大,生存的最大安全感来自于父母和家庭系统,他会牺牲自己来保持家庭系统的正常和完整。而父母往往沉溺于自己的情绪中,视而不见孩子为此所做的牺牲,或者是更加地靠近孩子,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问题上,用孩子的“可以说的问题”来掩饰夫妻间“无法说的问题”,从而获得了夫妻间暂时的“休战”,但也维持了孩子的问题,使得孩子的症状无法得到缓解。

就像是案例中的小强,对于外面的世界毫不关心,一心想着家里是否该买菜,是否该洗衣,家里的父亲是否又在沙发上睡了一夜。孩子会为了维持这个三角的平衡而付诸行动,表现出如厌学、厌食、呕吐、强迫性思维、精神症状等各种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将父母重新拉到一起。在三角关系中其实最常见的是母亲和孩子的过度纠结,形成了过于亲密的关系,而父亲通常则是很疏离的。母亲把本应该花在丈夫身上的心思也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是她生活的全部重心,是母亲真正的“丈夫”。孩子肩负着这样沉重的爱,哪有机会去过自己的生活?

随着现代女性的越来越独立,不愿意回家的妈妈也变得越来越多了,当然妈妈也自是有她的伤心事,某些丈夫无法承担起家里的责任,或某些妻子从丈夫那里得不到情感的满足,这时她也会倾向于更多地在事业上发展来获得满足。只是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摔倒的就不只是两个人了。

如何改变家庭的舞步

家庭的成员们就是这样彼此纠结着,在一起跳着舞,彼此配合,彼此牵制。舞步有时会很难看,甚至会摔倒、会受伤。但家庭是有自己的动力来改变他们的舞步的。

首先,虽然大多数家庭都是以孩子的问题来寻求帮助的,但当我们的父母意识到了,孩子问题的出现只是深层父母冲突的一个外在的表现,他们一般是有足够的动机来改变的,因为他们毕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爱是使家庭之舞优美和谐的最好动力。

小强的妈妈在第二次的治疗中和强爸、小强一起前来见我。强妈也是满腹的委屈,自己在外面很是辛苦,没日没夜地挣钱补贴家用,本希望可以生活地更好。但强爸不仅不理解自己,而且家里事情统统不管。为了小强两个人尽量不再争执,但是没想到小强还是出现了问题,学习成绩差,经常被叫家长,还到处惹祸,和同学打架。小强的问题让夫妻俩共同坐了下来一起来看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多夫妻都认为当夫妻之间出现了问题后,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尽量不要让孩子知晓,有时候甚至需要彼此压抑,在孩子面前保持表面的一团和气。即使知道婚姻中存在问题,也尽量不去触碰,害怕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其实对孩子来说,说了什么并不是很重要,他一样可以敏锐地感觉到父母言语,行为背后所带的情绪。当他为了家庭而生病时,父母虽然无法面对自己的问题,但却很急迫地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原以为自己的心痛无人了解,却不知身边有一双最忠实的眼睛在紧紧地追随:原以为虽然对妻子漠不关心,对孩子却爱如至宝,不曾想孩子却痛着妈妈的痛,妻子的怨多一分,孩子对自己的恨就增一分。

其次,当父母们发现夫妻间的关系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后,下一步他们需要互相合作,携手共同行动来重新调整家庭的舞步。这就像是在骑一个三人的自行车需要改变方向时,位于中间的孩子最好要缩回他的双脚,让父母两人单独来面对他们的问题。

小强的父母在治疗中终于可以面对面地讨论他们之间曾存在的问题了,两人开始学习互相审视、埋怨、妥协、谈判、安慰。当然夫妻间长期维持的互动模式以及防御性的争吵不是轻易就可以改变的,需要双方从孩子,家庭的整体利益出发,相互理解,相互靠近,以共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建立正确的界限,父母应该担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让孩子松开紧紧拉着父母的手,面对外面的世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治疗快结束时,强爸对小强说:“我可以自己处理好和你妈妈的事,希望你不要再管我们。”小强低着头,喉咙发出了哽咽声。

家庭就是这样,虽然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我们却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它对我们的影响,这是我们深深依恋的地方,也是亲情和爱的来源。

标签:;  ;  ;  

“已婚”的父母的子女_父母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