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南宁乡 410600
【摘 要】目的:将血栓抽吸导管应用到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探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18年9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80例接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依据均匀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在实施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照组则采用常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予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肌呈色分级和TIMI血流分级予以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IMI分级3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1级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对心肌呈色分级予以观察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发生率显著较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将血栓抽吸导管应用到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栓抽吸导管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英文简称PCI,是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肌梗死,不仅发病率较高,而且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而将硝普钠和硝酸甘油等药物应用到冠状动脉中时,则可有效降低无复流现象,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仍然难以彻底控制无复流症状,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却在于有效控制无复流的发生[1]。为此,探究一种新型的治疗措施则成为了改善现状的当务之急。而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180例接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了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18年9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80例接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依据均匀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介于51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6.3)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介于52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6.5)岁。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施手术前,两组患者均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口服,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普通肝素100U/kg,每小时补充肝素1000U。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予以治疗,即应用球囊进行预扩张,并直接或间接将支架进行置入。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通过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导丝将血栓抽吸导管置入,直至达到闭塞部位,对血栓进行反复的抽吸直到冠状动脉造影,若血栓影减弱或直接消失后展开PCI手术。在手术完成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用量分别为1天100mg和75mg,并应用低分子肝素5000U,1天2次,连续治疗3天。此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治疗[2]。
1.3评价指标
TIMI血流分级。在冠状动脉的远端处能够快速充盈且和正常冠脉保持一直为Ⅲ级;在冠状动脉的狭窄远端处能够完全充盈,不仅显影较慢且造影剂的消除较为缓慢为Ⅱ级;在冠状动脉的狭窄远端处未能够完全充盈为Ⅰ级;不存在血流灌注且闭塞血管远端的不存在的血流情况为0级。
心肌染色分级。造影剂可顺利进入心肌组织中,且可正常排空为3级;造影剂可在心肌组织中延迟排空为2级;造影剂能够缓慢渗入到的心肌中且微血管心肌染色未消失为1级。
1.4统计学分析
整理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资料,将其输入到SPSS21.0统计学软件中,根据数据资料不同进行分类处理,其中:计数资料(n,%),差异性2检验;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表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TIMI分级予以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IMI分级3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1级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两组患者的TIMI分级予以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两组患者的总抽动积分予以比较
对心肌呈色分级予以观察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发生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的心肌再灌注的发生率为34.44%,观察组的心肌再灌注的发生率为68.89%,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χ2=5.326)。
3 讨论
目前,在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多采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而言,该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机械作用对血栓进行挤压,从而疏通血管,恢复正常供血状态,继而恢复心肌灌注水平[3]。但在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对血栓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却极易导致远端微血管栓塞的产生,继而减慢血流或无复流的情况,所以也就使得心肌往往难以得到血流灌注,不仅增加了恶性心律失常,而且极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远期预后。而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后发现,无复流的出现和再灌注损伤、微循环栓塞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存在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提升TIMI分级,对心肌再灌注予以促进,从而起到改善远期预后的作用[4]。
沈鑫,郭自同[5]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IMI为1到2级时多存在心肌微循环损伤和心肌无复流的情况。然而,就算心外膜血管在灌注治疗的早期出现心肌梗死TIMI3级患者,仍然会导致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情况发生。为此,在血管中间后改善预后效果的关键则在于心肌微循环的充分灌注。此外,血栓抽吸装置的应用不仅能够发挥将血栓抽吸至人体外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血栓符合和微血管栓塞和无复流的作用,继而能够对心肌微灌注起到改善作用。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看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IMI分级3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1级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对心肌呈色分级予以观察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发生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的心肌再灌注的发生率为34.44%,观察组的心肌再灌注的发生率为68.89%,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χ2=5.326)。由此可以看出,血栓抽吸管能够较好的抽出血栓,同时对血栓负荷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有效降低了无复流和远端微血管栓塞发生率,改善了心肌微灌注的情况。
综上所述,将血栓抽吸导管应用到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率。
参考文献:
[1]丁雪波.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2):94+97.
[2]皮淑芳,郑刚,刘迎午,等.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09):923-926.
[3]游洋,齐静,陈韦,等.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09):1894-1897.
[4]柏晓璐,陈诚军,虞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联合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对肌钙蛋白T的影响[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8,45(05):308-310.
[5]沈鑫,郭自同,王钊,等.胸痛中心对偏远地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09):866-869.
论文作者:罗海燕,黎清华,徐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心肌论文; 患者论文; 血栓论文; 急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