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密祉镇初级中学 675607
摘 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语文课本里的文章为范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既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本的信任意识。本文从“巧设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点明真相,引发读者回味;运用对比,衬托人物形象;采用描写,体现生动语言;详略得当,凸显文章主旨”五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写作技巧 悬念 对比 描写 详略
课文《空城计》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这篇课文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人物,不仅是学生喜爱阅读的课文,还是语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写作的现成范本。文中精妙的写作技巧值得学生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课文的五个优点来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一、巧设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空城计》开头段交代蜀军军情危急:城中只有二千五百军士,面对司马懿十万大军来攻,众官失色。当学生读完开头段时,自然会产生疑问:“诸葛亮如何用二千五百军士对抗司马懿十万大军?”此时,教师再追问学生:“读了课文开头段,你产生了什么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本课开头段的作用,即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在作文中“巧设悬念”来开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步骤教学:第一步,让学生翻阅手中的课本,找找书中哪些文章也是“巧设悬念”来开头的。第二步,师生共同总结“巧设悬念”开头的技巧。第三步,教师随意出一个作文题目,如《品味幸福》,让学生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仿写《空城计》的开头段。第四步,请个别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学生在倾听别人的作文开头段中体会“设置悬念”做开头的妙处。
二、点明真相,引发读者回味
《空城计》的结尾段运用语言描写,借孔明之口解释设空城计的原因。文章采用结尾点明真相的写作手法既使读者明白了前因后果,又令读者回味无穷,感叹文章的妙处。语文教师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时可以从五方面来做:一是让学生小组讨论:“采用真相大白做结尾的课文有哪些?”二是师生共同总结末尾段点明真相的共同点,即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照应开头,点明真相,令读者回味无穷。三是教师再出刚才写过的题目《品味幸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刚才写的开头段在结尾点名真相,深化中心,总结全文。四是请三四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请其他同学点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五是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开头结尾段的写作特点,即: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结尾段点明真相,令读者明白真相后回味无穷。
三、运用对比,衬托人物形象
1.《空城计》课文篇幅短小,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作者的巧妙之处就是运用了对比手法。文中有三个地方运用了对比:(1)第一段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与孔明临危不惧作对比。(2)第四段中年轻气盛的司马昭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作对比。(3)第三至五段中沉着冷静的孔明与多疑自负的司马懿作对比。
2.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从这四个步骤入手:(1)让学生从课文《空城计》中找出几组对比。(2)思考作者采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即为了衬托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3)指导学生构思:“如果我写《成长路上》,可以采用哪些对比手法来衬托人物形象?”(4)指导学生把想法用提纲的形式写下来。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①我生病时妈妈在一边抹眼泪,爸爸却坚持让我上学。②我参加演讲比赛被淘汰后,妈妈急忙安慰我,爸爸却批评我没有用心比赛。③衣服脏了,妈妈要帮我洗,爸爸却执意让我自己洗。
四、采用描写,体现生动语言
课文《空城计》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扣人心弦,主要原因是采用了人物描写手法。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采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教师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这样做:1.让学生找出文中哪几处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2.师生共同总结使用描写方法的好处。3.教师出题,让学生进行片断写作训练,并要求使用四种描写方法。4.学生将写好后的作品进行交流:互读、互批、互评。
五、详略得当,凸显文章主旨
课文《空城计》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开端略写司马懿兵临西城,发展详写孔明临危施计,高潮详写司马懿中计,结局略写孔明释计。文章这样安排详略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孔明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性格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这样做:1.让学生分析文中哪几段运用了详写、哪几段运用了略写。2.让学生思考后讨论文章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3.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文时如何做到详略得当?4.进行实战演练。如:出示题目《登山》,要求学生列出提纲,并在提纲的每个情节后标明详略。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和勤奋练习,学会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经验。教师要灵活运用手中的课本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明星 著 高效写作[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2]陈玉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00。
论文作者:范亚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课文论文; 空城计论文; 学生论文; 开头论文; 详略论文; 悬念论文; 真相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