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房屋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建筑结构越来越倾向于复杂化,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施工问题分析,针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严格把控各项施工环节,优化施工技术,切实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注意问题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技术的重要性,了解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在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把握模板技术、浇筑技术、钢筋搭接技术等的应用,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从各个环节和阶段强化施工管理,优化施工细节,保障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健康发展。
1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十分重要的施工材料,如果在混凝土材料制备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很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选择合格的混凝土材料,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某些施工单位因为不具备施工资质,在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中,配置比例和搅拌过程不合理。混凝土材料制作完成之后,通过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运输时间和水灰的配比,都会对最终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很多技术人员在开展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搅拌时间不充足,偷工减料,使得混凝土分层,离析,从而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
1.2施工工艺选择不合理
混凝土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的选择,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同样有着直接影响。很多施工队伍在选择施工工艺过程中存在不合理之处,常见的施工问题就是模板安装不合理,操作不完善,工艺操作过于简单。很多施工单位不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和设计方案中的要求开展施工。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由于专业技术差,上岗前没有经过技术、安全培训,由此常常导致了整个施工环节不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2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运输过程的要点分析
由于不同的建筑工程,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性,有些房屋建筑工程由于地理位置限制,不得不长距离运输混凝土,为此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防止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应该强化运输过程的管理。在混凝土运输之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结合整个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近的运输路线,对运输路线进行科学规划调整,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在确保运输路线安全的基础上,还应该不断提高运输效率,科学把握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避免其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从而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2.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应遵循以下流程,即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倘若混凝土质量无法达到相关标准时,应返回搅拌站。在浇筑时针对已完成搅拌的混凝土不能加水。此外,针对沪宁图分层厚度,必须准确控制,在上层混凝土覆盖完全之后,再浇筑新层混凝土,以便上下层浇筑间隔能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对时间间隔偏长而产生的施工裂缝进行预防。气象温度变化也会对混凝土浇筑造成影响,故而必须予以一定的重视,在混凝土浇筑中需与剧烈变化的天气避开。
2.3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过场中,需实施三道振捣:混凝土坡角为第一道,混凝土坡中间为第二道,混凝土坡顶为第三道。当三道位置设置与要求相符合,并在合力配合下,能够完全振捣坡面,达到预期效果。振捣棒振捣中,要合理把握振捣棒振捣时间、插入深度,以不低于 50mm 的深度对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振捣棒距离进行控制,移动间距则是以 400mm 进行控制。密实振捣了混凝土后,针对混凝土表面需借助刮杠刮平,在撒上 5~25mm 的碎石后,在木抹的使用下重复进行两次出搓平。
2.4裂缝防治技术
混凝土施工会因人为、机械作业、技术手段、外界气候等因素而受到一定影响,建筑体地面或墙体时常会有局部裂缝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因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差异而引发的混凝土结构变化需予以一定的考虑,同时也需注意裂缝宽度控制标准的差异。现下,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预防、控制裂缝时,通常豆是强化施工中的技术和严格落实监管工作。一旦建筑物有裂缝出现,补救措施的实施也有所不足,理想施工效果和质量标准难以达成。技术人员要想实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就需积极提升混凝土韧性和强度。然而混凝土用量在具体施工中十分大,会加大建筑物墙体裂缝出现率,此时就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控制混凝土强度,以便建筑物内部质量得到提升。以标准建筑设计为依据,是可以避免拉应力的。然而由于存在于施工中的不同因素影响,却又难以避免拉应力,而因温度而引发的拉应力更是难以控制,严重影响到施工。而施工中还存在原材料不均、离析现象和水灰比不定等,再加上同一混凝土在抗拉强度上也有差异存在的缘故,其抗拉能力受到很大影响,极易出现裂缝。要想将建筑施工工作落实,就必须明确温度应力变化规律,为结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合理性的保障。
2.5混凝土施工养护
混凝土施工养护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并且能减小裂缝的出现率,推动混凝土工程后期施工稳定性的提升。主要内容有:以钢筋防氧化工作为着手点,并落实拆模后混凝土工程。拆模后,需将洒水养护工作落实,施工环境温度低于 5℃时禁止洒水。当混凝土表层不便洒水时,可将适量的养护剂涂抹在表面,以免混凝土内部有水分严重蒸发问题出现。个别地区温度偏低或寒冷,混凝土养护工作开展时需将草帘、塑料薄膜覆盖在其表面进保温保湿。
3混凝土技术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3.1 把好混凝土材料关
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控制采购环节,通过详细对比,选择性价比最好的混凝土材料,使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第二,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严格控制运输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选择合适的运输机具,保证整个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不间断搅拌,避免混凝土材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质现象。第三,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采取专业的手段和方式,试验检测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使混凝土材料能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如果发现施工材料存在问题或缺陷,必须借助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及时解决,保证混凝土材料能够符合施工的标准。
3.2 加强人员管理和控制
施工人员是混凝土技术操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施工质量。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使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标准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能够以丰富的经验及时有效的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来说,需要增强施工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及时剔除素质不过关的人员,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质量。另外,为了使施工人员能够快速适应施工现场的环境,需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增强施工人员在项目中的实操技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失误发生的概率。
3.3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和控制
当前,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越来越高,在混凝土施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最终的施工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专业的设备管理。具体来说,需要以施工要求为参考,挑选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机械,按照规定的步骤,保证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满足施工的具体需求。另外,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参照规定的条例,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维修和检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进行调控和解决,使机械设备的质量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应用价值,降低事故出现的概率,增强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序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这些不同质量控制措施的科学使用,能够为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提高及质量状况改善提供保障,从而满足房屋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未来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研究时,为了保持其良好的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类工程实践中的施工风险,则需要充分把控其施工质量,且通过合理使用针对性强的控制措施,促使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满足现代房屋建筑安全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立坤.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决策探索(中),2017(10):65-66.
[2] 李春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6(14):160-161.
[3] 尹全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门窗,2014(12):108.
[4] 王育红.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科学之友,2013(4):72-73.
论文作者:仲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裂缝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