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论文,历史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良好的课程资源支持,再好的教育改革设想也难以得取预期的效果。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有关历史课程资源的若干理论与构想,旨在为广大历史教师及历史课程研究者提供一些资料与帮助,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为我国的历史教学开创新思路。
一、课程资源的涵义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以前,我们普遍将课程资源物化,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参考书等。事实上,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因为,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对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课程资源,这其中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全面而科学,使所有的因素都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就历史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很好地开发、利用,对于我国的历史教学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可以说,课程资源在当前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涵义,也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教学质量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紧紧地挂上了钩。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这虽然是对基础教育所有学科提出的共同要求,但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它的课程资源丰富而复杂,因此完成这项课题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学科课程专家的任务,更是每一个历史教师的任务,只有将广大历史教师动员起来真正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我国的历史教学水平才能迅速而有效地得到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种类
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资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这些种类往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目前,我们一般是将课程资源分成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各种教学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等。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人力的资源和物化的资源。
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使得它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
1.历史教材。教材一直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教学的基础。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历史教材内容就是学科知识。其实,教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历史教材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有益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展现全面而有特色的历史知识。目前,中国教育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创新精神,是历史教材的改革之路。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下,教材的编写不再为一家所垄断,只要具备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编制教材,这有利于思想的创新和教材质量的整体提高。
同样,教材的选择权应该归学校、教师和学生。他们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和自身的要求,可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垄断,同样,教材的采用也不再由上级指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由教育主体自由选择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教材必须及时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教学实际,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散发出新的光芒,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核心。
2.学校图书馆。它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较好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无疑给历史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些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期刊、历史小说及考古、文学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这些图书资料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在充分利用校内历史课程资源的同时,校外、尤其是学生身边社区的课程资源也是我们必须积极发掘的。这些资源包括: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以及少年宫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活动;社区中丰富的历史人力资源,如历史学专家、历史教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层次,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中的历史资源,如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等。在利用社区历史课程资源时,可以广泛地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这样可以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其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历史音像资料。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真实的历史记录片、录音,也包括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两者在实际使用上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的内容科学可信,真实地展现了某一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后者是现代人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再加工再创作,虽然它们或多或少地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可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但使用要慎重,尤其是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往往带有戏说性质,不能作为历史课程资源。
5.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中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遗址,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都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是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我们以前在历史教学中对博物馆和纪念馆虽有一定利用,但力度不够。我们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学生去参观历史的遗迹、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历史攸久的人文景点,将课堂教育的范围扩大化。在这一点上还可以动员学生家庭的力量,全面地利用这些实物资源。
6.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成为历史课程的新资源。教师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制作历史课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界积极推广的教学形式之一;通过历史教学软件,可以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万年前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更为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使历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发展。当然,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们要看到,先进的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手段,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视其实用性。另外,我们在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要反对那些把多媒体教学当摆设以及将教学过程复杂化的情况。对于那些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或者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空设多媒体教室的情况,要予以制止。
前面提到的六种历史课程资源是我们普通意义上说的课程资源,基本上属于物化的课程资源,受到普遍认同。随着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开始被强调,它是一种人力的课程资源,就历史课程这个专门的学科讲,指的是历史教师。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将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没有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来开发和利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不仅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重要的载体,而它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的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同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历史教师本身的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前面提到,历名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现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这对教学效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科学教育方法等。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三、我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概况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应该而且必须受到重视。从世界的角度看,凡是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很高。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修订教材、编写教学参考书,而没有考虑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这种僵化观点的长期存在,是导致我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把教材当作惟一的课程资源以外,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实施空间、资源内容等方面也较为落后。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并没有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看,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使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普遍缺少相应的专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参观考察场所等,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学技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往往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教材结构单一,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以往我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果,经过研究与探索,我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有一定进步的。以历史课程资源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历史教学已不是完全以教材而教学了,博物馆、历史遗迹、历史音像资料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已经作为历史课程资源运用在历史教学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其研究的深入程度及运用的自觉性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重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全面实现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
四、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了解课程资源的涵义和种类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过去,我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大量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没有被纳入教学的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利用;教师、学生和家长不知应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不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有效的教育;学校教育系统不完善,资源拥有者缺乏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育规律,大量的校外课程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但这种开发和利用不能是盲目的,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基本途径。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生活、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订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第四,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第五,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多数人认为,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要以经济做后盾。诚然,这种说法有其可取性。不同的教育环境,课程资源的状况往往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特别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我国的一般情况是,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课程资源的状况比中西部地区优越,城市比农村优越,同一地区条件好的学校比条件差的学校优越。但这并不能说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学校就不能较好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他们如果能够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与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的。下面就我国不同地区历史课程资源的形式、内容,谈一点个人看法。
1.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经济上的差异是目前我国东、南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最大的区别,但这并不直接影响它们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的进程。发达地区可以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图书馆、网络资源来进行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甚至到外地参观历史古迹;不发达地区可能在图书资料和网络媒体方面条件差些,但在实际的古迹资源、文化资源上则可能有发达地区不能相比的优势。中国古老的文明起源于我国的中西部,历史进程中无数次决定性场面也曾发生在中西部,它们留下了大量遗迹和生动的历史故事,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历史的真实,增强历史教学的说服力。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历史教师可以广泛地开发历史遗迹、遗址,充分利用当地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
2.城市与农村。就整个中国来讲,城市与农村在教育上最大的差别也是经济差异,但就同一地区的城市和农村而言,历史课程资源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其形式的不同。年轻的城市远没有古老的农村更富有的历史说服力。城市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通过学科专家的学术研究、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网络媒体的充分运用来完成,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虽然与时代发展同步,但容易陷入空泛,物化的历史资料,也多局限在一些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农村的情况则不同,图书和网络资源相对不足,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大多通过第一手资料来进行,特别是遗迹资源和口碑资源。遗迹资源是指历史留下来的古迹、文物等,口碑资源是指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以及家族史、家谱等。如果将这些加以开发和利用,运用在历史教学上,是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的。
3.同一地区条件好的学校和条件差的学校。一个值得提倡的方法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相对于国家课程的开发而言的,是一种“研究——开发——推广”的新模式。由于国家课程的开发是将课程标准化,具体教育对象抽象化,容易忽视具体学校、具体教育主体。根据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来开发课程资源,设置课程。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提高广大历史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是校本历史课程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学校开办特色教育的主要途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基础学科之一的历史课程,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得到全国历史学科教育专家和历史教师的重视,才能发展。而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转变历史教学理念,对于保证我国历史课程新标准的实施必将产生极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