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设规模被扩大之后,大体积混凝土被更多地使用,相比普通体积的混凝土在给房屋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时,需要根据特定的施工处理要求,保持该种混凝土的质量,使混凝土结构体系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建筑材料给房屋质量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加强对裂缝的控制。本文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分析应用建议。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工程;应用
房屋工程建设活动日益活跃,建筑材料市场中给建筑工程项目提供了更多可用的高质量材料,混凝土始终是建筑施工中需运用的主要材料,其制备方法被改进,外在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在建筑中可以被更多地运用。受到房屋结构变动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系统逐步形成,在房屋结构中运用该种材料系统,需加强对结构裂缝等问题的关注。本文提出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建议。
1 运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建议
1.1 控制施工材料
水泥:尽可能采用如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水泥等中低水化熟水泥。同时,为减少水泥用量,尽量选用60天或90天的后期强度来代替28天的混凝土强度值。骨料:优先选用连续级配碎石:砂率控制在40%-45%。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外加剂:混凝土中可掺加一定用量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以减少绝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与可泵性,降低水化热,延长初凝时间。
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质量,降低水灰比,并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等,以降低水泥用量和减少水化热。坍落度在满足泵送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小值,以减少收缩变形。
1.2 有效运输混凝土
运输混凝土时,需注意控制运输车辆与运输路线,同时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来及时满足大体积混凝土使用需求,确保连续浇筑工作能够按时进行,设计路线时,应当先对多种不同的路线进行比对,确认不同路线的交通情况,控制运输混凝土的时间,不能超过3h,否则混凝土的性能会在运输途中发生变动,运输距离不易过长,在运输中要做好保护大体积混凝土的工作,将混凝土从搅拌工作站中运出之后,不可随意添加任何材料,完成运输任务后,还应当评测混凝土的性能与质量。
1.3 施工特别注意事项
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混凝土温降不大于10度。采用双层塑料薄膜夹裹双层麻袋进行,利用麻袋保温,更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封混凝土表面自由水或养护水蒸发途径,减少蒸发降温,覆盖要求及时,全封闭养护不少于14d,养护期间不得揭开覆盖层,根据每天的定时测温情况确定是否增加保护层及终凝揭开覆盖层的时间。混凝土覆盖保温控制,利用双层塑料薄膜夹裹双层麻袋覆盖保温与混凝土内部循环水降温措施相结合,由于封闭及时,严密,保证混凝土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完成后,迅速及时进行覆盖封闭、密封,封闭的严密性,从测温记录及塑料薄膜上的热水珠,可以反映出来,达到了预期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其他混凝土施工要点
混凝土的浇筑有三种方式,每层厚度都有规定,采用泄密案发浇筑时,斜面坡度为混凝土振捣时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次层混凝土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樵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上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项。每道设2台振捣器,二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翅料薄膜覆盖。由于结构整体性的要求不留置后浇带、施工缝,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一次连续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裂缝的产生。
2 控制裂缝问题
除了按照标准的顺序完成每一阶段的混凝土施工工作之外,还要对这种混凝土比较常见的裂缝缺陷进行了解,并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温控防裂工作时,应当从骨料配置工作入手,在混合料中使用更多具有干硬化特点的材料,在初期配制混凝土的工作中,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塑化剂或者引气剂,尽量不要在混凝土中使用过多的水泥材料,搅拌与冷却混凝土时可以增加用水量,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散热可以顺利进行。如果应用混凝土时,施工环境的温度比较高,需要改变浇筑厚度,降低浇筑厚度,避免材料散热受到影响。完成第一层浇筑后可展开第二层浇筑活动,需先考察混凝土初凝情况,根据浇筑工作进展来进行测温活动,也可定时测量混凝土材料的温度,根据材料温度变动来改进养护混凝土的方法。
根据拆模需求来设置合适的拆模时间,如果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出现大幅度变动,混凝土的外表面的强度会因此降低,养护环节要关注保温需求,可将塑料材质的薄膜覆盖到混凝土的表面,浇筑工作应当避免在雨天进行。
3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系统在当前的很多大型土木工程中被有效运用,房屋工程中也更多地运用该种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处理问题比较多,如果可以妥善地处理混凝土结构,这种特殊的混凝土系统的稳定性也能被有效保障,本文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提供了防治裂缝问题的建议,施工者必须要在每一个混凝土施工环节中都进行质量控制工作,高效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活动,建设优质的现代房屋。
参考文献:
[1]王海辉.(201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住宅与房地产(15).
[2]陶开亮.(201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5).
[3]李璟.(2017). 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 山西建筑,43(32),90-91.
论文作者:白一海,贺家辉,魏巍,常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房屋论文; 材料论文; 表面论文; 测温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