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文化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就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师关注的主要焦点,也是他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9-220-01
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其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情感的培养,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探索的过程,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变"灌输式"教学为"自主性"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由探究。例如,笔者在进行《角的度量》这一课的教学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角度,并且熟知几个特殊的角度,首先,笔者会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概念,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找到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角度? 找出来并且量出它的角度。"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动手,最后通过笔者的总结,深化学生对角度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在这种自由、愉悦的教学模式下,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同时不断的增强其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本身的学习方法意识并不强,大部分学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机械学习,教师怎么指导,学生就怎么做,因此在学习上较为被动。核心素养中强调,自主发展也是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使之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以及勤于反思的能力,从学生的未來发展角度出发,为其奠定必要的素质基础。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的良性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常进行合作学习。
三、加强操作交流,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发展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数学探究能力,发展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圆的周长”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进行探究。每组学生都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圆,通过滚动,绕线等方法得出圆的周长,然后测量出圆的直径,再进行计算。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很好地理解“圆周率”这个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经历了猜想检验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既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进行充分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剪掉三个角,把三个角再拼在一起,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等系列活动,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同样,在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通过剪、拼、量、算等活动,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的结论。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让学生获得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在剪拼的操作中,渗透了转化的思想。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安排开放性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否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度还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把握好开放性问题的“度”。例如:有一个花坛,是由四个相同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边上种了10棵花,那么大三角形的一周种了多少棵花?一共种了多少棵?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必然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开始画图或摆出模型计算答案,在活跃的氛围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境界。
五、借助于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加强学生对数与数的运算的敏锐感受力、适应性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感。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刻意地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的知识来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潜在的数学特征。所谓的数形结合,就是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而有效的把数学问题解决。在数量的关系中融入图形,有助于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与简单化,而图形又可以借助于数值的分析,变得更加严谨。例如在进行小数的意义讲解时,就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数感,首先在正方形上标写上0.1、0.2、0.01、0.02等这些小数,从而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化的小数,对于数学当中的十进制关系时,可以通过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十份,然后再分成100份等不同变化的课件演示,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实现对数学中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总之,数学素养是一种思维形式,其主要评价指标有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时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走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误区,牢记育人为本,树立大数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本为本,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还要因需定法,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培养数学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小学生的日后学习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康德勋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素养论文; 角形论文; 内角论文; 教师论文; 核心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