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教的良好开端——“八五”期间辽宁普教科研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辽宁论文,开端论文,八五论文,教科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五”期间,伴随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辽宁普教科研走过了自己光辉的五年。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支持与关怀,广大科研人员的开拓与拼搏,战斗在第一线的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付出的辛勤与汗水,已结出累累硕果,载入了辽宁省普教科研发展的史册。
辽宁普教科研“八五”规划共立课题78项,涉及德育、教育管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科教学、教育评价、民族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等12个领域,各市也制订了“八五”规划,共立课题160多项,近800所中小学参加了实验研究。为推进省普教科研“八五”规划的实施,先后召开了4次省普教科研工作会、13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还从小学着手,建立起19个省级实验基地。1995年下半年,组织专家对各项目终端成果进行了严格认真的验收。总之,由于“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普教战线的共识,“八五”期间我省普教科研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洪流,成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深化的强大动力。
目前,我省普教科研“八五”规划已园满完成,78项课题都完成了终端报告并通过省级验收,阶段成果、终端成果累计共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700余篇,专著、论文集60余部。辽宁普教科研“八五”规划的制定、实施与完成,使我省普教科研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成绩。
在理论上,我们对普通教育的发展规律在理性认识上有了新的进展。诸如:
在管理上,由沈阳市教科所承担、市教委人事处、综改办参与、34所中小学参加的《基础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教师聘任制、考核评价制的学校内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行,搞活了学校内部管理,扩大了学校自主权,提高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办学效益,提高了教师待遇,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一成果在全省推广后,又在全国大中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上交流,受到一致好评,认为是一项力度大、有创造、有实效的改革。
在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上,鞍山市铁东区教委承担的《城市区域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研究》,提出了“总体规划、资源统筹、改革配套、特色组合”的实施区域性教育综合改革的四大策略,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成果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首次区域性教育综合改革理论研讨会上交流,一致认为这项成果具有超前性,代表了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九五”期间的发展方向。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上,参与省规划项目研究的100多所中小学,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主题作文章,通过艰苦的实验和协作攻关,在“八五”期间揭示了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它可用以下五点概括:(1)确立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2)形成与上述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现代课程结构;(3)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4)以提高教师群体素质为保证;(5)实施科学的质量监控。围绕这一运行机制,各地实验校创立了10余种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诸多学校的研究成果在几次全国会议上交流,均引起较大反响,一致认为辽宁省中小学整体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这一群体性的实验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受到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肯定。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由大连市教科所承担,先期在金州区实验,后在全市铺开的《提高教师群体素质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提高教师群体素质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诸如:教育教学小结、专题讲座(报告)、教学诊断、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教育教学专题总结、指导教案等。这一研究成果不仅给大连市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已引起省内外的瞩目。
在教学理论探索上,由沈阳市和平区教委主任李锦韬承担的《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成因与对策研究》,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对学困生作了科学的界定,对其成困、类型及特点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凡参与这项实验研究的学校,在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上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国内一些知名学者认为,这项研究有创新性突破,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教学理论,已向国家教委推荐向全国推广。由大连市老教育家冷冉同志提出的“情知教学”学说,建议把情性培养纳入教育教学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学生情性因素在学习中的调节作用,提高学习质量。经10几所中小学的实验,证明这一学说是成立的、有效的。这一成果在全国愉快教育第六届年会上交流后,与会代表和国家教委有关同志一致认为,“情知教学”是一个有创见的学说,其指引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流派。
在教育史研究上,由辽宁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承担的《东北教育史研究》,填补了我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空白,受到国内外教育史学界的高度赞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30几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作了大量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实践上,通过辽宁普教科研“八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大大推动了我省普教事业的发展。
首先,它更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它使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论、最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信息得到普及和推广。党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两个必须”、“要把发展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应试教育转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教兴国”等重大战略思想及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思想深入人心。承担规划项目的单位,在研究实践中深切感到,要克服现行教育弊端,要使教育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改革。教育改革既是在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一代新人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和广大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因此,各地改革意识空前高涨,走改革之路、靠科研兴教已成共识。更可贵的是广大领导教师通过参加改革和科研实践,还认识到,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即认同社会需要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新的质量观,即认同学习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层次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衡量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标准;新的教学观,即认同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激发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努力实现学生的发展。由于上述新观念的树立,大大提高了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认识水准,指导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更科学更宽阔的道路上前进。
其次,教育科研的发展也直接推动了教育实践。由于各科研项目都是边实验、边推广,不断把新观念、新理论、新经验及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所以,凡承担“八五”课题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以下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了改革促发展的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知名度、社会和家长更加认可、学校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生主体意识基本形成、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学生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特长得到培养,一批学校荣获了国家、省、市的各种奖励和表彰,难怪有位校长说:“我这五年参加科研实践所获,比我从教几十年的收获还多。”
回顾辽宁普教科研“八五”历程不难看出,辽宁普教科研已形成了自己工作的特色。它们是:
第一、以为行政决策服务为宗旨
“八五”期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的颁布,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高了管理科学化、决策科学化的水准,高度重视、依靠教育科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普教科研机构改革的力度,端正各级科研机构的指导思想,不断明确了我省普教科研事业的发展方向。各教育科研机构和项目课题组也主动端正研究思想,力争用自己高质量的成果为行政决策服务。特别是省教委主任卢鸿德同志在铁岭召开的辽宁省普教科研工作会议上提出省市教委科研部门要“坚持方向、优化组合、转换机制、提高素质”的要求后,省市教育科研部门为行政决策服务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普教科研系统初步形成了提供可供借鉴、可供推广的科研成果、与行政部门有关处室召开联席会、提供简报、咨询信息、参加重大决策讨论、参与热点问题调查等多种途径为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工作模式。应当说,“八五”期间,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一些重要的工作会、经验交流会以及出台的一些重要决策、推广的一些先进的经验,都浸透了科研人员的汗水。在为行政决策服务的同时,广大科研人员也兼顾为基层改革与发展服务,加大指导力度,普及推广先进的信息和成果,使其转化为广大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认识和行动,推动着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以“三结合”研究为体制
所谓“三结合”,即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决策主体、以教育科研部门为理论依托、以学校为实验基地,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八五”期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把完成省规划项目纳入议事日程,亲自过问,亲自参与。各市教委主要领导均参加了省规划项目的研究或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为“八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行政保证。科研人员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参与项目的指导,大大提高了对各项目的理论指导力度,增加了各项目成果的科学含量。据统计,各规划项目均有科研、教研人员参与研究和指导,仅省教育研究院有关人员参与的项目就有17项。“八五”期间,各承担项目的单位纷纷到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聘请指导力量,大大提高了教育科学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八五”期间,群众性科研热潮蓬勃兴起,其发动面之广、参与面之宽,都是空前的。它充分反映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也为我省普教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三,以规范化为工作方针
这一工作方针的含义是指在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作到以下几点:(一)规范设计。即要求每个项目在立项后都要按要求制定详尽的研究方案,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方能实施。(二)规范运作。即要求严格控制实验与研究的条件。要保持研究队伍的稳定,要抓好研究过程的控制与实验资料的积累,要定期检查指导。(三)规范管理。即要求每个研究项目都由牵头人所在单位负责日常管理,省市二级科研部门负责指导,主管部门要按科研规律来管理。(四)规范评价。即要求制定成果评定标准和办法,要组织专家验收。
“八五”已经过去,“九五”已经到来。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了培养21世纪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科研必须先行。只要我们把“八五”的经验化为新的动力,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支持和投入,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辽宁的优势,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搞协作攻关,在名师名校、科研成果、先进经验上争创国家一流,辽宁普教科研就会有更好的发展,就会为辽宁“第二次创业”和“重振雄风”再铸辉煌。
标签: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