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栽培技术要点_芦笋论文

芦笋栽培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芦笋论文,栽培技术论文,要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求5:用石灰或硫磺调节土壤pH值尽可能在6.0~7.5之间。

要求6:确保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水质要好,水分的提供量必须为栽培地点水分蒸腾量的至少1.2倍。

2.2 土壤的准备

要求1:深耕,去除影响根的生长或水分吸收的硬物。

要求2:用犁耕、圆盘耙等整地,保证有好的耕作土壤和土质。

要求3:将植株排列成行,尽可能使空气畅通,使芦笋的地下部笋茎在行间生长而不是穿插在行内。

要求4:犁沟要耙得足够深,以保证芦笋培土充分,有一个长的生长期。

要求5:在犁沟底部施磷肥以保证芦笋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磷肥供应,一般施磷肥280~400kg/,磷肥在大多数土壤中不会转移,所以必须施在土壤中根部能够吸收到的位置。

要求6:在移苗前,犁沟先灌溉,但要及时去除杂草,在移植前采用化学或机械的方法除杂草。

要求7:在犁沟底部施入氮肥22kg/,钾肥28kg/,或通过灌溉施入足够的肥料。

2.3 移植时间

2.3.1 移植时间

移植时间安排在最利于植株生长的条件下,在天气热或冷之前的阶段,即在一年中芦笋处于休眠期时(温和的冬季)或沙漠地带的高温之前的月份。

2.3.2 移植苗的大小

成功的移植依赖于移植时及移植后的气候条件,芦笋苗在大小不同的阶段均可成功地移植,在温带8~9个月大的芦笋苗,通常在休眠期移植或在早春3个月大小的苗移植。在热带或温带气候下,通常3~4个月大小进行移植,被移植的芦笋苗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未伸长的芽蕾和贮藏根,以利于移植到生产田中有足够的能量。芽蕾的数量和用于根的生存的营养需求取决于各种生长条件,条件越好,芽蕾及贮藏根的数量越多。一般芦笋有4~6个嫩枝,4~6个芽蕾,10~20个好的贮藏根易移植成活。

2.4 移植要求

要求1:芦笋移植时最好芽蕾萌发,贮藏根展开。

要求2:移植苗的芽蕾要从犁沟底部用5.0~7.5cm厚的土覆盖。

要求3:移植后的浇水要浇在移植苗周围的土壤上,

当然也会使其他杂草类发芽,如果土壤湿度足够,土壤耕作较好,则可暂延第1次浇水,使芦笋移植苗成活,减少与杂草竞争。注意切不可让芦笋贮藏根上须根周围的土壤干燥。

2.5 移植后的管理

2.5.1 灌溉

移植苗要勤浇水,使土壤一直保持湿润,浇水的频率和每次间隔的时间要根据土壤的保水特性,气候条件和种植情况。新种植的芦笋植株仅仅从其根的附近吸收水分和养分,所以频繁的浇水保持其相应的周围土壤的湿润,随着芦笋根系的生长,其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深度和面积扩大,相应地两次浇水间隔的时间可延长,充足的水分可滤去以前灌溉所积累的盐分。

2.5.2 施肥

芦笋植株生长阶段,在土壤中伴随有地下部笋茎的生长,需要土壤中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这就要求种植者施肥时,计划出小量的肥料用于笋茎的生长的需求,对移植株而言,进行周期性的施肥,可以补充被植株吸收掉或由于频繁浇水从根系周围流失的养分。第1年植株的生长需施氮肥和钾肥。磷肥在种植前施用。氮肥和钾肥在每次浇水时施入少量,利于连续供应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其他少量需求的营养物质要根据需要供应。适量的肥料施用不会造成土壤构造和pH值的负面作用。

2.5.3 杂草处理

如果在浇水后能够及时中耕,采用物理方法可有效地控制杂草的萌发,在中耕时,通过翻动行间土壤,将杂草幼苗翻到行间的土下盖住,采用该方法,可不必施用化学药品处理杂草,如果可能,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可同时施用。化学方法除草主要用于杂草任意生长时,在新生的植株上使用利谷隆处理杂草比较安全,利谷隆可在杂草出现前或出现时施用,可在移植后,杂草未长出前直接喷洒到垄沟土壤中,如果采用喷灌浇水,则使用利谷隆直接喷洒在已长出的杂草上,喷灌2~3d后,可与利谷隆一起施入土壤中作为先期除草剂。如果采用沟灌,那么一定要先施用利谷隆,待2~3d后再灌溉,利谷隆除了与水混合施用外不能和其他任何物质混合施用,否则将丧失其特性。

2.6 病虫害处理

芦笋幼苗容易感染病害和虫害。

2.6.1 病害

芦笋的主要病害有:茎枯病、立枯病、褐斑病、根腐病、枯梢病、锈病等,防治方法主要是清除病茎及散落在田间的枯枝,并集中烧毁,防止病害传播。此外,发病初期可喷施0.3%~0.4%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水800~1000倍,50%敌菌丹1000倍液,50%克菌丹8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2.6.2 虫害

主要有斜纹夜蛾,此外还有地老虎、金针虫、切根虫、蚜虫、红蜘蛛、蓟马等,幼虫应于3龄前进行喷药防治,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在药中加0.2%的碱效果更好,或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50%的辛硫磷乳油,每隔10d喷1次,连续2~3次;成虫可用黑光灯或毒饵诱杀。(续完)

联系电话:0451-82624517

标签:;  ;  ;  

芦笋栽培技术要点_芦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