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关于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关于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同时,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一些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技术、管理人员和部分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成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一、发展高职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初中毕业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接受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学,一部分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勾画出了一幅清晰的蓝图。近十年来,这一决定中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部分执行得较好,发展很快。高中阶段的各类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比例已由1980年的不到20%,提高到了现在的50%以上,有的城市这个比例已超过60%。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但职业教育的层次、规模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许多高技术含量的领域要求生产第一线的职业技术人员具有更高的技术、管理和操作水平,仅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而必须通过高职教育来解决。这种趋势已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而越来越趋明确。

同时,作为高等教育本身也必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调整结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职业型和技艺型人才,改变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我校早在1985年就在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率先成立了技术师范系,培养从事职业教育的师资,目前已有600余名毕业生活跃在全省各地的职业教育战线。因此,在我国经济日趋发展的今天,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为我省及我国的职业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另外,西方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也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即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教育水平达到了某一程度时,发展高职教育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总之,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已势在必行,到了应该认真研究实施并产生效益的阶段。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在整个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有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很显然,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他们主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而不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设计。因此,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着重于成熟技术的应用,更注重培养学生生产现场的运作能力。总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以掌握某一学科专业为主要目标,而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社会某一类职业或岗位必需的高级职业技术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高级层次,它的培养目标无论从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上均应高于目前的中专水平,理论知识应突出重点,要求一专多能,强调知识在现场中的应用,实践技能应达到熟练和实用的就业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层次教育。具体的说,高职教育的人才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具有掌握本专业某种生产工艺、主持生产操作运行、解决生产第一线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进行维护保养和排除一般的故障的能力;

(2)熟悉本专业专项设备的结构和性能,具有吸收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开发附加功能、提高运行水平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职业技术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的潜力所在;

(3)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才能,这是因为在生产第一线和高级职业技术人员还肩负着组织和领导中、初级职业技术人员开展岗位工作的责任。

三、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在专业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面向社会、按需培养为宗旨明确人才规格

专业培养目标既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归宿。因此学校必须首先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并使目标具体化。例如,我院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获得机械和电子技术综合训练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我们根据现代工业中机电技术广泛结合,对机电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确定的。具体的业务要求是毕业生应同时具备机械学和电工电子学方面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能够从事机电技术的维修、调试和研究工作;同时为使学生在毕业后的一定时期内能够适应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要求他们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英语阅读、翻译的初步能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专业也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门专业。仅我校就有本科、大专和成人教育等各种层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因此,如何办出高职班的特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特定的计算机人才,是我们在专业建设初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职高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一般只能达到文字处理、初级语言运用的水平,而大专和本科层次的计算机专业则偏重于对计算机理论性的研究,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训练不足。为此,我们将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的说就是使学生熟悉和了解计算机在企事业的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和开发能力,成为各企事业欢迎的、留得住、用的上的高级职业技术人员。

2.以合理安排、实用够用为原则设置教学课程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由相关课程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相应的教学环节是组成专业教学计划的主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改变传统学历教育中按学科体系设置的模式,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即专业课针对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而设置,公共课和基础课针对专业课的需求而设置。

在机电专业中,我们开设了机械电器控制、CAD、数控机床与编程、电机及应用、机械制造工程学等专业课程,其中根据该专业的生源多来自机械职高、入学前已学过一些专业课程的特点,我们将传统机械专业中的机床、刀具、夹具、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专业课程优化组合成一门机械制造工程学,对学生在职高时学到的主要机械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归纳和提高,既保证了学生机械专业知识的水平又精减了学时。

根据以上专业课的设置,我们为学生开出了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对学生在职业高中学过的互换性、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我们也在课时上进行了削减,内容上进行了精简。对公共课程我们也根据“实用、够用”的原则作了一些调整。最后,理论教学中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三类课程的课时比例大约控制在2:1.5:1,总学时控制在1700学时左右。

计算机专业三类课程的课时比例和机电专业大致相同,总的理论教学时数约为1900学时。考虑到学生将面向企事业求职,我们在专业课程中既设置了应用于工程的CAD、微机控制基础、汇编语言等课程,也安排了计算机管理方面的数据库、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工程、会计电脑化、C语言等课程。与这些专业课程对应,学生将学习电工电子学、数字电路、会计原理、微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业基础课程。

3.以培养技能、一专多能为指导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属于实性践教学,应当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室和实习现场两个课堂受到大量的专业基本技能、技巧和操作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a.在一些主干课程中增加一至二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性的检验,是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强化训练。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我们对这些课程进行了调整,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将应用部分的内容以综合练习、大型作业的形式放在课程设计中解决。

b.增设专业实习,提出获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要求。我们在机电专业中安排了电子工艺、数控机床操作和等级技能训练等近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在计算机专业中也安排了电子工艺、软件实践和等级技能训练等两个月的专业实习。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应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即达到“双证书”的要求。

c.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在传统专科教育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毕业设计多降格为一般的大型作业,起不到其应有的锻练综合能力的目的。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将两个高职专业的第六学期全部安排毕业设计,同时提高毕业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尽可能地布置一些来自生产第一线的课题,改变过去本科或专科教学中纯“纸上谈兵”的做法,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连接学校课堂和工作岗位的桥梁。

四、高职教育的实践和特点

第一批高职班学生从1994年9月进校至今已有半年多了。从总的情况看,教学工作基本上能按教学大纲要求正常进行,学生情绪稳定,学习刻苦、努力,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践中反映出高职学生有这样几个特点:

1.这批高职学生来自全省近四万名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通过学校推荐、书面考试和技能测验等层层选拔,其竞争程度不亚于高考。因此学生进校后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给曾经冷落的教室带来了新的活力。

2.这批高职学生在原校时多为十里挑一、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由于各地职教发展的水平不一,缺乏全省统一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标准,因此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起点不一致。如在计算机班中有的学生曾因计算机应用成果获得全国“中学生实践技能标兵”的称号,而有的学生只是在入学前才临阵磨刀地摸了一下计算机,由此造成了教学中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的困难。

3.由于职高的培养目标是普通技术工人,在教学中偏重一般的技能训练,对理论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高职班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的先天不足,有的同学的语文水平甚至难以正确地理解教科书上的内容。因此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能力较差,而对应用知识的接受能力则强于一般的专科学生。

针对以上的特点,我们一方面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减少纯理论的推导,尽量以实例来说明理论问题,加强辅导;同时组织高年级本科学生给高职班学生中较困难者进行辅导,补习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讲解课程的难点和习题,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经过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高职班学生目前已较顺利地完成了第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期终考试的优良率分别达到44.6%(机电技术应用班)和34.5%(计算机技术应用班)。

高职教育在我省、我国毕竟还是一项新生事物,不但教学对象有其特点,而且教学指导思想、方法、环境、教材和条件也有不同于一般学历教育的要求。半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发现了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缺乏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以普通学历教育的教材为“代用教材”则难以贯彻高职教育的“结合职业需要,以应用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增加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困难;

2.从事多年学历教育的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宣传和学习,在教学工作中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对象;

3.高职教育中实践环节数量较大,对实验和实习的条件要求也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因此除了不断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外,我们还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走共同办学的道路;

4.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教师还未达到“讲师、技师”的条件因此需要通过进修、引进和外聘等方式逐步加以解决;

5.为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起一个有别于普通学历教育的评估体系,以便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正确地引导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今后我们将在总结经验,发展创新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和专业,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之路;同时,也愿与全国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携手合作,为共同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努力。

标签:;  ;  ;  ;  ;  

关于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