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跨国公司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的特征及中国企业入网的概念
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是指跨国公司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内部相互协调结合的,具有分享、节约机制及动态反应能力的生产制造系统网络。
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是跨国公司为增强其全球竞争力而构建的新型的一体化的生产制造系统网络,它具有以下八个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特征:
1、地理上全球性分散,而各节点间紧密协调结合的特征;
2、分享和节约机制的特征;
3、高效的通讯和信息处理系统及有效的可分享的数据库;
4、共同的管理文化的特征;
5、职能一体化的特征;
6、动态合作的特征;
7、动态重组的特征;
8、开放型网络的特征。
随着该网的发育成熟,这些特征将逐渐发展并会充分显露出来。
中国企业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简称:入网)是指:中国企业通过有策略地与有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作为网中的一个节点,通过利用该网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和战略潜能,从网上获得适用的产品、技术及管理等资源,并对该网贡献产品、技术和管理等资源,逐步提高本节点的水平、实力以及在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达到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目的。
二、中国企业入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走跨国化、集团化、网络化的国际化经营道路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进入全球竞争时代。市场竞争的全球化,要求企业必须进行跨国化、集团化、网络化的国际化经营,也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要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应当走与外资合作的道路,而跨国公司以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成为我国企业最主要的合作对象。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是一个捷径,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样就可以利用网络中的资源战略潜能,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利用网的分享机制,获得和利用更多的资源;利用网的接近资源的能力,实现自身的资源;利用网的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网的技术转移机制,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利用网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水平;利用网的本地化经营,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网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通过网络中的运行,还可以缩短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
(二)可行性
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入网的机遇和空间。中国是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该网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与我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接受我国企业入网。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具备了入网的条件。其中有与跨国公司合资进行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的资金实力的企业;有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具备了与跨国公司合资进行大规模生产项目之基础的企业;有在本行业中具有较长的生产历史,具备与跨国公司合资后快速形成生产能力之条件的企业;有拥有较好的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营销经验,具备了与希望快速进入市场的跨国公司合资之条件的企业;有具有良好的政府关系,具备了为合资项目长期发展提供支持能力的企业;有拥有与跨国公司长期的合作经验,与跨国公司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
我国企业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的实践证明,入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利大于弊,具有现实可行性。入网给我国经济和我国企业带来了大量积极的影响。如利用了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在我国建立了现代化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使我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升级和优化;促进了配套企业的生产协作,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通过网络内部的技术转移,动态引进了高新技术,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提高了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壮大了我国企业的实力;使国有老企业得到改造,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使产品具有了国际竞争力并通过跨国公司的销售网络大量出口,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并积累了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了经营观念,突破了国有企业落后的传统管理体制;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科研人才和熟悉现代企业运作的管理人才,等等。
三、中国企业入网策略研究
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入网的目的在于通过作为网中节点在网中的运行,充分利用网中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和该网所具有的各种潜能,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要达到入网的目的,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既保证与跨国公司的顺利合作和入网企业的成功运作,又合理维护自身的利益。
(一)入网的指导原则
1、 战略性原则:是指我国企业在入网时应具备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将入网视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个战略发展阶段,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而不是眼前利益,考虑全局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要坚持原则也要适当妥协。
2、现实性原则: 是指我国企业在入网时应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以最适合自身而不是最佳为标准,选择现实可行的入网策略。
3、有利性原则:是指我国企业在入网时,要审时度势,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作出有利于维护自身长远利益而不仅是短期利益的决策。
4、主动性原则:是指我国企业在入网时,为了达到入网目的, 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条件。
5、平等性原则:是指我国企业在入网时, 应采取与跨国公司平等合作的态度,既看到自身与跨国公司存在的差距,又看到自身存在的优势,不盲目崇拜外方,将各方面的合作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二)入网对象选择策略
1、分析对手,利用政策;
2、多家谈判,利用竞争;
3、方式多样,因地制宜, 通过政府搭桥或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或技改项目,发展过去的合作伙伴,通过现在的合作伙伴,为其它项目配套;
4、结合项目,量力而行。
(三)入网方式选择策略
1、可选择的入网方式。按照合资企业建立的形式,可分为: 新建型和改造型;按照合资企业合作伙伴的数目,可分为:双方型和多方型;按照我国企业加入的网的个数,可分为:单网型和多网型。
2、入网方式选择策略:
(1)发展潜力大、行业生命周期长、 前景好的产业及支柱产业,宜采用改造型入网方式,实施企业改造;
(2)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宜采用新建型入网方式, 填补产业空白或使企业进入新的行业,开展多元化经营;
(3)与入网对象存在竞争关系且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 可采用新建型入网方式,在保护现有企业优势的同时,利用该网补充自身的某些不足;
(4)企业可采用多方型入网方式,达到弥补资金不足, 分散投资风险,利用各方优势的目的;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可采用多网型入网方式,充分利用各网的优势,获得最大利益。
(四)入网技术引进策略
技术转移是全球制造网的形成基础,对我国企业来说则意味着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是我国企业入网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技术开发能力也是决定节点在网中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入网时采用适当的技术引进策略,为入网后充分利用网内、网间各种技术转移模式,形成技术开发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入网后企业在网中运行过程中获得更多先进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企业在入网时,可采取以下技术引进策略:
1、强调引进技术的适用性、动态性和完整性, 为未来的技术引进打好基础,为未来的技术升级和技术开发,建立法律保障;
2、注重技术培训的完整性,为开发能力的形成打好技术基础;
3、坚持设立技术开发机构, 为未来的技术开发打好人才和组织基础。
(五)入网企业控制策略
虽然合资企业体现了合资双方的共同利益,但由于跨国公司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建网目的与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入网目的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同,合资企业中必然存在着为维护各自利益而进行的控制与反控制。因此,我国企业在入网时,应注意在合资企业中建立既有利于入网后企业的顺利发展,又有助于合理维护自身利益,实现入网目的的企业控制机制。控制机制是指母公司用于对合资企业施加控制的手段。跨国公司对网中企业的控制主要有:多数股权控制、董事会控制、正式协议控制、安排关键经理人员控制、财务控制、战略性资源控制、母公司直接控制、文化控制等,相应的,我国企业应在股权、合资期限、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人事安排、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品牌等方面,运用策略,建立保持中方控制力的企业控制机制。
(编者注:本文作者刘冀生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光宇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该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企业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策略研究”的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