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找专业对口、收入高的工作更困难,同时大学生找工作很少与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等结合在一起,导致频繁换工作,最终迷茫人生,因此对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和谐社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今后职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盲区,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淡薄,重视不够
大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他们对职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缺少理性思考与规划。目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大学没有很好地开展,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不够不无关系。
(二)自我审视,分析不足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评估的客观全面,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它对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确立、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环节及其连续过程的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要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的环境,避免在对自己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选择,准确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自我是使本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需求、学识、技能、智商、情商、行动、经历、社会关系等个人的基本素质、智能和资源特点,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方法不明,规划不清
从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与提供职业指导的服务来看,大多数高校都为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定期举办了各种与就业相关的讲座和召开了校园招聘会,及时提供了各种等级证书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等等,说明高校比较重视职业理论的灌输、就业信息的提供和就业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较晚而且略显仓促,讲座、培训等带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授课教师往往不是职业指导专家,水平欠高而收效不大,故难以达到绝大多数学生满意。从学生的内在需求看,他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对于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路径选择、人生设计和规划,单凭他们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很难把握的。
(四)规划盲目,没有长远
目前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的规律,在知识能力结构的构建上不注意整体性和协调性,最终陷入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歧途。同时,盲目从众,急于求成,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些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工作,通常是大四毕业前夕再临时突击,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前的短期培训。尤其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部分大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选择的太大空间,被动地适应岗位需求,失去了职业规划应有的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实践薄弱,环境不熟
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薄弱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数量不足、实践质量不高。我国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还只是一种不太普遍的现象,包括学生个人或组织自发的社会实践以及学校有针对性的毕业实习等都显得不足,同时,限于各种主客观的条件,实践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使其对职业环境不熟悉,对将来从事职业的了解还远不够。因此,大学生群体整体缺乏对外部职业环境的关注与了解。导致对职业缺乏客观的认识,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就业取向上只瞄准“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众多突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和家庭因素,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影响
中国人一般比较重视家庭观念,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家庭,尤其对于大部分中国人,父母地位,家庭背景、教育策略、观念等对子女的职业生涯选择以及职业认同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子女选读的科系很可能是来自父母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父母是干那一行的,或是他们尚未完成的心愿。同时,我国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家庭,因此,这也决定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家庭的依赖。
(二)工作滞后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没有把职业生涯辅导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甚至还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等同,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职业领域。在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招生名额同就业率挂钩,就业率低的专业将被限制或停止招生时,这才引起了各高校的关注。但高校关注的是就业率,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以至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另外,大学生在整个受教育阶段很少接触到职业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到就业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困惑。
(三)职业教育忽视
我国的教育体系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衔接的不足,加剧了大学生择业的迷茫,职业教育则被看作是不得已的一项措施,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困惑埋下了隐患。大学生处于过渡期,是个体进入劳动力市场或专门训练机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时期。大学毕业后三年为尝试期,个体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并试图把它作为终身职业。但由于职业教育的空白和职业指导的缺乏,一般学生往往在进入高等院校之前并没有完成试验期任务,以至于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少大学生在经过四年的过渡期仍然没有找到比较明确的职业目标。
(四)关注缺失
当前大学生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因而造成了盲目学习、盲目考证,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同化,忽略了一些有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专门技术,造成自我可替代性增加。加之,缺乏社会实践,对当下社会的发展状况不明,对职业环境进行分析不够,甚至不清楚自己将来适合从事的职业。大学生对自我定位不够,不能对自己有个合理的评估,大多数学生不能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及特长,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不能结合自身情况做合理的生活和学习目标。
论文作者:高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大学生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论文; 自己的论文; 职业生涯论文; 学生论文; 家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