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与多措并举: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探索
——以西部民族地区G学院为例
李浩泉1贺华中2吴永忠1周江菊3
(1.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2.凯里学院校办,贵州 凯里 556011;3.凯里学院教务处,贵州 凯里 556011)
[摘 要] 很多西部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有以下特点:专业面临边缘化、经济欠发达、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样的高校该如何建设与发展自己的教师教育类专业呢?一是要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类专业;二是要摸准市场需求;三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四是要多举措铸造师范生“立志从教”、忠诚担当、喜教乐教的坚定信念;五是要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六是要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师范生专业技能;七是要加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八是要采取举办民族预科、民族班、双语班、民汉双语培训班,开设民族文化特色课程等形式提高师范生为当地教育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 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改革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指出,要“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1]。此后,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逐步向教师教育体系转变,逐渐形成了以师范高等院校为主体,综合性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是包含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在职研修三个主要阶段的一个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2]。其中职前教师教育无疑是教师教育的主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所以,位于不同区域、处于不同民族文化氛围的高等院校在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探索中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符号。本文以一所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G学院为例,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它在职前教师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高度重视是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办学质量的前提
西部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是由原来的师专升格而来,升本后几乎都是朝综合性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无论是教师教育类专业占全校所有专业的比重还是教师教育类在校生占全部在校生的比重都大为降低。但这类高校大多没有放弃自己的老底,继续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从办学定位、学科定位、专业发展定位及办学特色定位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突出教师教育传统
升本后,G学院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学科定位以及专业发展定位等。一是将“师范性”作为该校“三性三型”(即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教学型、开放型)的办学定位之一。二是将“以教育学科为主导”作为与“以民族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三大学科定位之一。三是将“师范做精”作为与“民族做特”、“工科做实”三大专业建设思路之一。四是将“教师教育与研究”作为与“民族文化教育与研究”“生态文化教育与研究”并列的三大办学特色之一。
本次共选择污染水井7眼,其中在用4眼,报废停用3眼,所有水井均在娘子关泉域范围内,开采层位均为奥陶系含水层,其污染物必然经过井孔直接进入奥陶系岩溶含水层,对娘子关泉形成污染。经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探、孔内电视对拟治理水井井孔结构、损坏情况、水质污染情况进行统一汇总,召集相关技术人员制定治理(封堵)方案。
(二)成立专门机构强化教师教育管理
1.成立校院两级“师范做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杨积善(12.66)
校级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相关教学分院院长为成员。分院级领导小组由分院院长、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各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教材教法课程任课教师、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等人员组成。
2.成立G学院师范教育办公室
近日,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评选活动办公室公布了40个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群体)和40件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以及19个感动山东人物(群体)和19件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提名名单。其中,全省自然资源领域7个人物事件入围名单。
为了统筹、协调全校教师教育类专业与“师范做精”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成立了G学院师范教育办公室。由该校二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任办公室主任、该校教务处处长及一名副处长、该校附属中学一名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具体负责全校的教师教育工作。
二、摸准市场需求是办好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基础
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综合素质》等35门课程笔试大纲以及《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试行)》等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了教师教育课程(或课程模块)体系,提高师范生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三、优化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增强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化,是一所学校育人思想、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蓝图和根本性指导文件[3]。G学院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校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求各分院主要领导亲自抓,紧紧围绕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与适切性,把“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完善“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实践教育”四大课程模块组成的课程结构体系,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导向。
四、多举措铸师魂,造就具有“立志从教”、忠诚担当、喜教乐教坚定信念的师范生
要实现“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师范生“立志从教”、忠诚担当、喜教乐教的坚定信念是必不可少的。G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利用入学教育,宣传师范院校的特色,给师范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利用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让师范生全面、深入、系统了解所选择就读的专业,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师范生奋发学习的强烈愿望。三是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传统大学生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师范生的政治觉悟与思想道德水平。四是开设教师礼仪课程,为师范生从教后良好的言行举止打下基础。五是增设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课程模块,提升师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六是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发师范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的浓厚情感。为了能在情感上与师范生产生更大的共鸣,优秀教师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挑选:从各类媒体尤其是当地媒体宣传报道的优秀教师中来挑选,从优秀教师校友中挑选,由师范生推荐自己身边的尤其是当年在中小学(幼儿园)求学经历中遇到的优秀教师。七是定期组织与优秀教师题材有关的演讲比赛。每年组织一次与教师有关演讲比赛,分为班内初赛、分院决赛、全校总决赛三个环节。班内初赛要求人人参与。比如,“当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我身边的优秀教师”“我曾遇到的优秀教师”“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的梦想——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优秀教师是如何炼成的”“我的班主任——某某老师”等。八是每一届师范生组织一次“重返母校”的大型社会调查。大三师范生都要利用寒假进行一次“重返母校”的社会调查。调查的主题可以是母校的变化,看望当年的班主任、任课老师等。通过此项活动,加深师范生对教育、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激发他们立志从教、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情感。
五、大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一)加大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力度,夯实师范生的基础文化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技素养,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文化素质。G学院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建设,推进生态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进课堂工作,构建体系完善、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凸显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对通识性知识和基本素质的要求。
(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师范生应考从教能力
新生进校军训结束后,以分院为单位,由高年级师范生组织迎新晚会。每年元旦全体师范生组织元旦晚会。每一届师范生毕业,由低年级的师范生组织举行毕业晚会。定期(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每月一次,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每学期一次)举行师范生作品展览(包括玩教具制作、三笔字、绘画、手抄报),使师范生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1.调整、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或模块)体系
为了更加明晰办学定位,科学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与科研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应用人才和为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提供技术服务,G学院组织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及需求调查”是当时的七个调查组之一。每个调查组由一名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一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及需求调查”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处长、教科院院长、数科院院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副职、各有关县市教育局副局长及若干教授、博士为成员。调查组选取了G学院所在区域的七个县市的教育局、人社局、学校领导及教师代表等为对象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广泛深入调查,全面深入了解了当地基础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师资队伍现状及人员需求情况。为G学院教师教育类专业的招生、培养、就业、入职培训以及在职研修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材料。
其中,ΔN(k,h)为与4个空气弹簧状态有关的偏差载荷,可通过调节空气弹簧高度调整阀进行调节,当调整至零时即为载荷最平均分配状态。
2.开设中小学学科教材内容研究课程,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
针对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增设或加强与中小学学科相一致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加强师范生对中学课程知识点的把握,重点以中(高)考试卷或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进行训练,提高他们对中学试题的解题能力和从教能力。
3.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师范生考研能力
新生开学后就开始进行考研后备队伍的遴选工作。在综合考察师范生个人意愿、高考成绩、学习态度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将来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师范生名单。成立“考研指导小组”,实行“学业导师制”,为师范生学业、考研提供指导和帮助,协调解决考研中出现的问题。
建筑空间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建筑空间形式可以直接反映气候适应性策略。由于不同的空间环境和不同的建筑群体,建筑在物理方面将反映不同的气候适应性和空间价值,这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意义。譬如,对于炎热潮湿地区的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强调空气对流能够使热湿空气相互流动,使人们感到舒适。除了要注意局部通风,还应注意空间的热防护问题,通过对空间内部环境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将外界环境中的气流导入室内,从而有效解决通风防热问题。
六、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4]G学院为了强化师范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从出台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实训平台、充实实践教学技能、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出台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实践教学
G学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关于设置实践教学周的实施意见》《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教育实习管理办法》《关于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规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教育见习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教育实习质量标准》《汉字笔画笔顺技能训练实施办法》《普通话技能训练实施办法》《“三笔字”技能训练实施办法》《美术、手工技能训练实施办法》《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实践课程教案编写规范》等系列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质量从制度层面得到了保障。
G学院设置有实践教学周,制定有大一大二上晚自习的制度。各二级学院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制定了专门的制度来组织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一是每个分院学生会下设职训部,每个班级班委会设职训委员,专门负责本院本班师范生的技能训练。二是开展“普通话小先生”和“书法小先生”工作。从高年级的优秀师范生中选拔普通话或书法成绩好的师范生,为低年级师范生辅导普通话或书法,外语专业师范生进行英语语音和英语书写培训。
3.实行实习前师范生试教人人过关制度
(二)建立实验实训平台
通过建立微格教室、远程录播系统、教师职业综合技能实训基地等实验实训平台,为师范生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过硬、使用便捷的实验实训平台,为师范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三)充实实践教学基地
定期淘汰一批质量不高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实一批社会反映好的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定期评选一批优秀教育实践基地,充分调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师范生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周、晚自习等时间,组织师范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
大队学校也开学了。大水淹死了三个老师,表姐补了上去。杆子说,还是有文化好啊,国家惦着你们哩。上面扒来扒去,大队就剩你小水是刚下学的初中生了。
(五)定期组织各类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
结合专业特点,研制师范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分年度考核评价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考核合格的师范生由学校统一发放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书,不合格的师范生不允许进入教育实习环节。
(六)定期组织晚会、展览等活动,给师范生提供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机会
为适应教师资格考试需要,要强力推进教师教育有关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获证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稳步提高硕士研究生录取率。
(七)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达标测试
定期组织开展演讲、朗诵、讲故事、说课、三笔字、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玩教具制作等一般教学技能大赛。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组织一些如跳舞、唱歌、弹琴、绘画、手工、手抄报、蒙氏教育活动组织、感统训练活动组织等特殊技能大赛。
(八)强化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
1.实行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跟班见习或“远程观摩教学”制度
二是壮大绿色经济。坚持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两型三化”方向,聚焦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统筹”,加快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技术产业,促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绿色经济。
利用“实践教学周”或开设学科教学法的学期,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跟班见习,以及利用与中小学课堂同步的“远程观摩教学系统”开展见习,引导师范生认知教师职业,增强职业体验。
2.完善“教育实习的双导师制”
在师范生开展教学技能训练、到中小学教育实习等工作时,校内外各指派一名教师进行指导。
式中K0是初始的固定资本存量,Kt+1及Kt分别表示第t+1和t期末固定资产的存量,It+1表达第t+1期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其中δt+1 表达第t+1期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如式(11)所示:
一是实施了试教指导教师培训制度;二是规范了试教程序,要求必须包含课程标准学习、教案撰写、小组长组织试教、指导教师组织试教、小组长再次组织试教、指导教师再次组织试教等环节;三是实行了试教工作验收制度,各教师教育类专业成立试教工作验收专家组,在指导教师组织试教结束后,由专家组根据一定比例抽查一部分师范生进行试教,如果验收不合格,则责成指导教师再次组织本小组试教工作,直至验收合格。
(九)推进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为适应转型发展需要,促进实践教学活动,G学院大力推进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多样化改革。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外,也可以是反映师范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设计、教育调研报告、学科竞赛成果奖及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教研论文等。
实验组患者主诉良好达到100%(55例),并表示愿意再次接受检查治疗;常规组患者主诉良好,且表示愿意再次接受诊疗的患者占比76.36%(42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4.7423)。
七、加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为让更多的师范生能顺利获得教师资格证,为他们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G学院成立了专门机构——教师技能训练与资格考试中心,专门负责全校师范生的技能训练及教师资格证考试工作。该中心挂靠二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由长期担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学科教材教法任课教师组成。开展教师资格考试研究,建设教师资格证考试各科笔试、面试题库,定期举办笔试、面试培训,提高师范生教师资格证获证率。
八、多管齐下,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发展潜力大的师资
G学院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为当地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责无旁贷。为了培养扎根民族地区、献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G学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
(一)大力发展民族预科
近几年,G学院的民族预科本科在招生计划紧张的情况下,保持了400人的民族预科招生规模(这其中多数人预科结业后选择了教师教育类专业)。
(二)面向民族地区实行定向招生
为了缓解当地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的现状,G学院拿出一定的招生指标,面向当地招生,为当地学前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如2017年,面向当地人口较少民族乡镇招收了一个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专科班。
式中:每个粒子都能够计算目标函数值f1和f2,个体的历史最优位置称为“个体极值”,即第k个粒子节点部署节点最优位置,记作:
(三)开设与当地民族有关的课程
教师教育类专业公共课有XX省情、形势与政策(含民族理论与政策)以及民族特色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等课程。同时,不同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也开设了一些与当地民族文化有关的特色课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XX民族文学、民族民间文化调查,历史学专业的民族学概论、中国西南边疆研究、地方文化发展研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实践课程民族数学文化与地方数学课程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XX红色文化研究、XX民族民俗研究,音乐学专业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主修,舞蹈学专业的中国民族民间舞、X族舞蹈,体育教育专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美术学专业的民族民间美术、民族题材油画半身、XX山水写生、原生态民族文化概论、XX族民间工艺、XX族服饰蜡染艺术等。
(四)招收“双语班”或举办“双语培训班”
近几年来,G学院每年都在民族预科招生中针对当地两个主要少数民族招收专门的民族预科双语班,为当地培养双语人才(包括双语教育的师资)。另一举措是举办民汉双语班。2013年,G学院获准成立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为了更好地为当地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人才,该基地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定期举办民汉双语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又懂当地民族语言的人才。
九、结束语
总之,G学院作为一所位于经济欠发达、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民族地区的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师教育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征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同类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秩序时期,印尼语的地位在第一届印尼语言政策研讨会上再次得到巩固,从此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该研讨会也确定了地方语和外语,但没有给华语定位,原因是政府长期以来试图以强制使用印尼语来同化华人,在法律上将华语的使用定为违法,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将华文教育置于非法地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湖南政报,1999(13):4-9.
[2] 周洪宇:教师教育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3] 王国平.品牌制胜:高校品牌战略体系的建构与实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82.
[4] 汪明春,杨会燕.教师教育综合素质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241.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0-0183-04
[收稿时间] 2018-12-11
[作者简介] 李浩泉(1968-),男,四川剑阁人,凯里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近现代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等。
[责任编辑:刘凤华]
标签:民族地区论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论文; 职前教师教育论文; 改革论文;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论文; 凯里学院校办论文; 凯里学院教务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