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作为一种前沿科技技术,它为目前网络上复杂海量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在众多领域中引起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大数据都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乡规划是实现我国城镇化战略并统筹各项资源的重要手段,“肩负着建设美丽城乡幸福家园的重大责任和精神使命,肩负着落实两个一百年、五位一体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因此,城乡规划要“严谨规划、严格实施、严肃监督”,以“适应生态文明模式、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但是,新常态新时期,随着我国城乡规划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与之相关的海量数据也随之产生,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为一大难题,而大数据的出现为解决我国城乡规划中这一难题提供了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城乡规划;云时代
1 相关背景
1.1 新发展环境呼唤规划革新
中国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迅猛发展,经济增长是全球前列、城市扩展迅速,中国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环境,这个新环境需要规划的不断创新与变革,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2016年2月颁布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全过程,増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1.2 城乡规划开始转型
大数据技术创新带来了规划方法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规划由规划师分析判断的编制方法与思维,在前期分析过程中更加客观的加入了大数据分析和公众参与,同时规划方案的编制从原本的单学科为主导改变为多学科、多部门的在线合作平台。因此,不难看出,大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对城乡规划的编制与管理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2 大数据对城乡规划的影响
城乡规划中数据的完整性是制定相关决策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合理科学的城乡规划所收集的数据应该是全面、详细的。但是,传统的城乡规划搜集数据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大多以人工方式为主,不仅数据搜集和处理的效率低且数据完整性和精准性无法得到保障。大数据则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等对城乡规划中所需海量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存储和精准筛选,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并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因此,在我国城乡规划中,与传统数据收集技术相比,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带来了数据处理技术上的变革,最大限度、全方位地为我国城乡规划决策的合理性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各种城乡规划计量模型,如纯数量模型、简单空间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拟等,对城乡规划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科学支撑,减少了城乡规划的不确定性。
3 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途径
3.1 规划协调,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中国前几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每年有大量的城市规划方案出台,但由于科学性不足,它们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缺乏对城市的定量分析使得规划师的话语权偏弱———现在,大数据技术给了规划师们这样一个可能,即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比功能,发现各个规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对各个规划的目标进行统一协调。同时,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发现规划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从而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一张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2.1 用于信息内容的空间可视化
“一张图胜过一千句话”,即千言万语汇成一张图,这是对图纸信息表现力的客观评价。城市大数据如果想直观地表现出它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十分困难的。而数据空间化处理后,二、三维地图能够反映其空间分布情况,不同的颜色、线型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数据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复杂的信息就变得有序、直观易懂。如此就可以将大数据转变为图片来展示信息内容空间的可视化。前述各典型大数据空间化后得到的图纸都是其信息表现力的有力证明。
3.2.2 用于信息内容的空间分析化
城市大数据的信息内容空间化后,促使许多空间分析的方法都能够被利用,能够极大的增加分析手段的途径。空间分析的类型有多种,基于分析目的可以分为五类,即空间特征分析、模式和格局分析、空间关系和成因分析、趋势分析和预测、评价分析。
空间特征分析:通过空间统计、密度分析等方法得到研究对象时空分布和演变的特征。例如对电子物流数据、超市购物数据种类及次数的数据空间化后可以分析其消费动态及频率,从而促进该类消费品的研发,更加符合大众心理。
模式和格局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空间聚类等方法找到研究对象空间分布的格局和模式。例如对移动通讯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空间化后可以识别城市联络体系,识别出不同类型人群的联络观念、范围及方式内容。
空间关系和成因分析:通过空间回归分析等揭示变量之间的统计因果关系。例如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和水电煤气的消耗量、各种主干道交通流量的关系,从而计算出该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状况及人口与交通网之间的关系等。
趋势分析和预测: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大数据空间化后可以预测环境转变的区域、人们外出的行为方式、交通拥堵发生的区域和实践、犯罪行为可能发生的地点与方式,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减少麻烦。
评价分析:按照评价模型,分区域对社会、经济、城市管理、交通、环境、满意度、规划实施等进行评价。各单位可以依据评价的标准,来对所负责的各种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取优补短,促进城市管理职能的提升,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
3.3 信息处理空间化,便于查询与监控
根据当前的技术条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城乡规划大数据进行空间化,它们都需要借助GIS平台来实现。
3.3.1 基于大数据中自带或关联的地理坐标信息
部分大数据直接带有或可以关联上地理坐标信息。例如微博签到数据、出租车GPS轨迹数据、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数据等直接带有地理坐标信息。通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一般都可以将这些地理坐标转换成地图上的点,并把其他信息附加到点上。例如ArcGIS提供了“创建XY事件图层”工具,根据数据表中每行记录的X和Y坐标字段创建新的点图,并且附上其他所有字段需要的信息。
人口普查、环境普查、经济普查、公共交通刷卡等带有标识其空间位置的代码,可以根据空间位置代码以及周围居住情况从而获得该段人口的地理位置信息。以人口普查为例,人口普查,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行业分布,从而制定就业政策;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从而制定教育政策;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空间上的流动,从而定位出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位置,从而实现人口流动的定位空间化。
结束语
总之,我国城乡规划建设肩负重责,虽已实施多年,但问题不断,尤其是城乡规划中大量繁杂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问题重重。大数据的到来引起了我国城乡规划的巨大变革,它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等对城乡规划中所需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存储和精准筛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大数据不仅为城乡规划提供了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也带来了思想上的变革,使城乡规划更科学、系统、全面。面对大数据的影响,在我国城乡规划中,相关部门可通过提高城乡规划数据整合效率,建立全国性大数据共享平台和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的途径发挥大数据所蕴含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俊生.大数据在内蒙古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5).
[2]赵亚飞.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6(8).
论文作者:林志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5
标签:数据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空间论文; 技术论文; 城市论文; 数据处理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