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第一次升职经历(论文文献综述)
罗小芳[1](2021)在《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以S省为例》文中认为当前,国际教学学术理论研究逐渐成熟、实践探索逐步展开,教学学术的发展已然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教学学术是一种知识传播的学术,它以教师自身教学为研究对象,强调教师反思、研究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观,它与当前倡导高校教师回归教学遥相呼应,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地方高师院校教师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教师,其发展教学学术对师范生教学素养的养成、自身专业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及特色发展、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等有着重要价值。然而目前针对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研究较少,相关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为此,笔者希望能通过调查研究,发掘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及其背后的成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本研究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学术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及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价值进行了探析,作为本研究的起点。其次,基于已有相关研究、结合地方高师院校的实际情况并立足教师访谈,从观念、知识、反思与交流四维度构建了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问卷,从院校支持和教师态度两个层面构建了影响因素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再次,采用问卷、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S省6所不同层次地方高师院校(两所师范大学、两所师范学院、两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主要是承担师范生课程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学科专业课程教师、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学术现状进行了调研,进而归纳得出其教学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深入访谈分析困境背后的成因。最后,立足地方高师院校及其教师教学实际,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促进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研究发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总体情况良好,但各维度内部存在观念与行为脱节、教学知识结构失衡、经验性反思居主导、交流深广度不足等问题;院校支持和教师态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且两者间存在差距;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与其学历和所在院校层次呈负相关;教师教学学术的意愿与成果产出不成正比。基于以上调研结果,从教学学术的理念认识偏差、知识体系失衡、制度保障不足、交流推广不畅几方面总结了问题包围之下凸显的“矛盾点”,即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并结合访谈分析了困境背后的成因。最终从教师转变传统学术观念、坚持学习教学知识、加强教学交流合作;院校强调教学核心地位、完善院校制度建设、优化教学相关培训、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国家和社会的政策引领、制度优化以及搭建平台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闫添贺[2](2021)在《Sexual Harassment and Harassment at Work:Technical Guidance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普法和维权手册为大众提供法律和维权事务上的指导,在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报告选用了英国平等和人权委员会发行的《性骚扰和职场骚扰防范应对指南》作为此次英汉翻译实践的源语文本,其文本类型为非文学文本。该文本的主要内容是对英国2010年《平等法案》所做的解释,其中包含大量的法律、政治和经济相关术语和一些英国社会所独有的概念。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文本类型以及非文学翻译相关理论,本报告从词、句、篇这三个角度出发,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词汇翻译方面,本报告基于语料库和词语出现的语境提出了一些术语和多义词的创新译法。基于语义与交际翻译策略,本报告对源语文本中需要对文化因素进行补偿翻译的语句、英中转换中难以对等的复杂句进行了调整。在语篇层面,本报告从语篇衔接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篇章内的法律语段中的平行结构做出了句式一致的翻译。作为国内在原文两万词以上的性骚扰防范手册翻译实践方面的首次尝试,在利用平行文本进行术语翻译,采用增译法、改译法进行语句翻译,以及法律相关语段内平行结构的统一译法上,本报告可为后续同类型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雯[3](2021)在《国产职场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视剧是了解社会现实与时代发展的一面窗口,近年来以女性为主角的职场剧热播,引发关注。本文以改革开放后的职场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不同社会阶段下职场剧中主流的女性形象,思考女性媒介形象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探究女性形象塑造的原因,并反思当下电视剧创作者塑造女性形象应注意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四章节,如以下方面:第一章绪论中,梳理职场剧的背景、女性主义的发展情况,从而明确本论文的具体研究方向及研究价值;第二章,以改革开放90年代作为时间起点(在此时间节点前,我国还未出现专门的职场剧),梳理不同社会阶段内职场剧所呈现的相对主流的女性形象,并概括为“时代拼搏者”形象、“道德楷模”形象、“灰姑娘”形象、“女强人形象”,她们折射现实社会几十年来风起云涌的变动和女性的生存境遇;第三章,主要解读改革开放以来国产职场剧中女性形象的形成原因,包括主流文化的规训、男权文化的主宰、消费文化的召唤、女性意识的主动觉醒等;第四章,关注职场剧女性形象带来的创作启示,包括女性形象传达的积极意义、职场剧描摹女性镜像存在的问题、对电视剧创作者塑造女性形象的建议。职场剧中的女性形象挣脱了传统性别秩序下被束缚在家庭空间的刻板印象,勇于在职场寻找属于女性的话语空间和自我价值,女性意识从被遮蔽到不断苏醒,走出了一条中国职场女性的独特道路。电视剧创作者应该重视女性形象的塑造问题,创作出积极健康的女性形象,引导女性职场剧找到—条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刘连昌[4](2020)在《K公司劳务派遣工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战后美国建立了全球经济体系,使得加入这个系统的国家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中国在本世纪初加入WTO后也正式加入其中,并且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发展前沿科技产业,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我国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主要从事低端的加工制造和产品代加工,这些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优势渐渐淡去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用工荒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源于西方国家的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渐渐出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并且数量越来越多,在劳工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通过恰当的激励手段提高劳务派遣工的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失率、降低人事招聘和培训成本等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研究以制造业相关联的K公司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把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K公司劳务派遣工的激励机制的理论上来。结合K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劳务派遣工的激励机制现状,通过激励理论的研究分析和对K公司劳务派遣工激励机制进行调查研究,找到该公司劳务派遣工对现行激励机制满意度最低的项目。以K公司劳务派遣工的视角,在公司的规章制度框架下,对公司劳务派遣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激励机制改善的可行性以及效果,对郑州办事处的劳务派遣工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现在的工作整体满意度、对现在工作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方面、留在现在公司的最主要原因等方面。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描述,发现K公司劳务派遣工对公司的晋升体系和薪酬福利最不满意,这两项的调查问卷综合分数最低,并且访谈中他们都认为在公司基本没有晋升机会和期望的加薪机会等。从整个调查表的分析结果和访谈结果来看,大家对于较低层次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需要公司管理者密切关注。结合K公司实际运营情况,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深度访谈的结果,对于K公司劳务派遣工的激励机制有了大致了解。针对K公司劳务派遣工激励机制的问题点,对公司提出以下改善建议:改善晋升机制,择优转正;改变现有薪酬福利,向正式工看齐;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增强工作稳定性;完善培训制度,增加归属感等。由于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进入我国时间短,发展过于迅速,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些在法律规制上仍然有需要规范的地方。本文仅就K公司现有的营运状况下,在劳务派遣工的激励机制方面提出建议。经过时间的浸染和多方的努力,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肯定会越来越规范、更好地补充传统用工模式的不足。
陈瑞[5](2020)在《《非主流记者》(节选)人物会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推理小说家本城雅人(1965-)的通俗小说《非主流记者》作为一部以新闻记者为体裁的小说,于2018年获得第159届直木奖提名,迎合了最近日本社会小说界中兴起的“记者热”,在日本读者群中广受关注。作者根据自身退休前二十多年从事记者的经验,凭借熟练的情节展现能力,为我们介绍了日本新闻记者行业的“热血”,表现了新闻记者这一行业工作者的魅力。既具有行业真实可读性的同时兼具小说文学艺术审美价值。该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用大量的人物对话来表现各种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张弛有度的情节。基于二十多年的新闻记者采访记录经验,作者熟练精确把握通过小说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述方式。笔者试译了《非主流记者》前三章。主要参考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理论、语境理论,列举翻译实例,分析试译中的具体难点。将语境理论运用于针对人物会话的翻译分析可以实现对于人物形象更加细致入微的了解。语境是正确全面把握小说情节的关键,也是通俗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表现方法,更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所以,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采用语境理论,尝试从语内语境和语外语境,即语言语境、状况语境、文化语境层面对小说中的人物会话的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以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理论为策略,分析试译《非主流记者》前三章中人物会话时出现的翻译问题,也切实体会到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关系,理解了翻译理论对于翻译文本分析所具有的包容性、全面性、有效性。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翻译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意义、原文及作者、以及文本内容特点。第二部分为理论介绍,主要介绍了有关语境理论和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理论策略。第三部分主要根据语内理论和语外理论,从显性和隐性翻译的视角,从人物对话中授受动词、惯用语、称谓语、终助词的翻译等几个方面试译本通俗小说,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让我切身体会到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不仅要学会运用理论进行翻译实践,还要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文本判断,选择最适合的译文进行文本信息传递,并且也认识到翻译过程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切实解决才能保证译文质量。
镡银银[6](2020)在《“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的故事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穿越小说是网络幻想小说的典型类型之一,其文本的创作、接受以及文本内部的人物、情节设定都有着鲜明的性别特征,因而有“男性向”与“女性向”之分,且后者在质量与数量上都远胜于前者。“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指以女性为受众和消费主体、以满足女性内心欲求为主要目的的网络小说类型。本文聚焦于“女性向”穿越类小说的故事模式,结合文本案例,对其展开具体、深入的研究,探究其中内蕴的性别意识,进而达到为网络文学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分别从爱情、两性相处、生存三个板块对“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的故事模式进行研究。第一个板块聚焦于爱情模式中的女性中心特征,从独特的“大女主”形象、多男爱一女的“玛丽苏”模式以及花样美男、贤夫良父的婚恋想象切入,阐释其女性主体意识。但“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因具有虚拟性及迎合女性消费的商业逻辑,其女性中心的书写不免带有某种程度的自恋、意淫色彩,花样美男的审美标准亦不乏欲望化投射,本文对此亦加以理性批判。第二个板块探讨女性在两性相处中对男性的疏离模式,通过对这类作品中渣男形象的分析,阐释了其隐含的性别反抗意识及心理慰藉功能,从女性拒斥、疏离男性的情节入手,阐释女性不信任、不依恋男性的心理以及女性对于自我的寻找,对于男性中心的文化结构的抵触心理。第三个板块分析女性独立的生存模式,从人物生存空间的拟职场化、人物行为方式的理性化切入,阐释出该类小说对女性独立自主的价值观的凸显。同时,通过对女主人公一路逆袭的情节的分析,解读出女性对于实现自我价值、自我理想的目标的追求。因对女性职场化生存空间的书写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职场女性真正面临的现实问题,一路逆袭的情节中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结局也恰是当下女性渴望却不见得能够双选的理想“神话”,故本文亦结合现实对之加以反思。
张荣丽[7](2020)在《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外部环境驱动、行业环境挑战和自身环境需求的合力推动下,对我国公立医院综合实力提升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公立医院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浪潮中保持良性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医生队伍是医院的核心资源,直接关乎着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院方领导应将人员激励工作快速纳入到组织整体的战略部署规划中,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认真分析处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公立医院医生需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公立医院医生的工作潜能和工作动力,进而带动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由于公立医院医生属于“知识型员工”大类,在个性特征上具有综合素质高、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高职业责任感与高道德素质和流动意愿大的特点。公立医院应充分结合公立医院医生的职业特点和典型的个性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激励对策,从而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医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研究理论方面,本文基于双因素理论探讨公立医院医生激励问题,可以为研究影响公立医院医生的不同程度激励因素提供思路;为提高公立医院医生工作热情提供优化对策和为完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方案提供指导思路。本文基于双因素理论提取适用于公立医院医生的激励因素并进行具体的维度划分,保健因素维度包括医院政策与管理方式、医患关系等9项,激励因素维度包括晋升发展、工作任务等9项。以此为基础设计公立医院医生激励执行效果调查问卷,并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视角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对策,这为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对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证调研方面,本文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部分二级及以上级别的公立医院医生进行调研,运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回收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对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因素进行整体分析和具体维度的分析,并从中区分关键激励因素和一般激励因素;分析了公立医院医生对福利待遇、晋升发展等激励因素执行效果的认知度不高;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公立医院医生对激励因素执行效果认知度存在差异性以及公立医院医生的激励效果与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工作赏识等激励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在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存在以下问题:激励过程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薪酬体系不健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人际关系不协调,加重了医生的心理负担;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与晋升机制;领导层管理理念缺乏,对医生的关注度不够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规范。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对策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基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具体激励对策。总体思路包括以公益性终极目标的实现为方向;以公立医院医生需求的满足为主线和以双因素理论思想的指导为贯穿。保健因素激励对策包括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体系;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构建科学化、弹性化的激励机制。激励因素激励对策包括:完善培训与晋升制度;重视医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医生归属感和加强心理支持系统建设。
陆媚媛[8](2020)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新员工学习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知识时代中企业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员工学习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议题。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新员工的离职率却居高不下,其中新员工与组织的不适切性成为离职的重要原因。组织社会化指的是新员工进入组织后进行学习,从而发生有关知识、态度、情感等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改变,以成为组织的一员;探究这一学习过程中新员工是如何完成从组织“外部人”到“内部人”的转变对组织与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新员工为研究对象,将学习策略作为关注的核心,集中探讨三个研究问题:第一,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新员工使用的学习策略具体有哪些?第二,组织社会化过程中影响新员工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新员工选择与使用学习策略的?实际研究的过程中,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八名新员工进行深入访谈,展现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新员工学习策略的实然表现;并结合成人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全面阐释与剖析研究问题。研究发现共有三点:第一,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新员工的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信息获取策略、动机调节策略、关系建构策略三大类。信息获取策略包括阅读、观察、参与和提问四个子策略;动机调节策略包括价值定位与积极建构两个子策略;关系建构策略包括参与、展示和取悦三个子策略。第二,本研究分析得出影响新员工学习策略的三个影响因素,即“经验”、“比较”与“关系”。在新员工学习策略的选择与使用过程中,“经验”是“指南针”与“资本”;“比较”是基本的思维方式;“关系”是的内在理由与前提。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研究从新员工自身与组织两方面对促进员工组织社会化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马鹏程[9](2020)在《企业员工参与付费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员工作为典型的成人学习群体,其学习行为具有学习成本高、学习时间少、学习目的明确等鲜明特征;而目前市面上与企业员工英语学习需求相匹配的英语课程大多以“商品”“服务”的形式呈现,企业员工需通过付费购买英语学习产品以达到参与相关英语学习的目的。企业员工同时具备“商品消费者”与“成人学习参与者”二元身份。本研究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研究视角,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综合消费者行为理论和成人学习参与理论,对员工参与英语学习的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类型、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员工作为成人学习者和消费者,在消费英语学习产品即参与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内在因素—产品认知、外在因素—主观规范、机构因素—机构质量和刺激因素—风险感知等四类因素的影响;且四类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水平不同,呈现出“内在因素>机构因素>外在因素>刺激因素”的样态;不同个人特征的企业员工关于付费英语学习的参与意愿体现出差异性,其学习参与意愿的受影响程度也各有不同;同时笔者证明消费者行为理论模型可以解释企业员工付费英语学习的参与意愿。
张哲涵[10](2020)在《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接受探析》文中提出都市爱情电影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类型片,在世界电影史上风靡已久,具有独特的类型模式和情节母题。大陆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不断与世界电影大潮流融合交汇,自90年代初引进各种好莱坞商业类型大片后,大陆也开始制作大量的都市爱情电影,并逐渐演变成熟。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商业化潮流的涌动,多元丰富的类型电影成为中国电影走向海外的主力军。其中,中国大陆都市爱情电影也是海外传播的主要电影类型之一,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在爱情之国——法国,获得了当地观众和媒体人的持续关注。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火爆,2018年全年内地总电影票房突破600亿。中国即将超越美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影响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法国观众从之前的完全不能接触到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到能够在普通电影院观看最新的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由此,本文聚焦于新世纪中国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跨文化接受探析,对于这一选题的学术研究比较稀少,也缺乏系统。多见的是散布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的零星报道或访谈。本文的论述结构为先梳理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跨文化接受的概况,提炼出其在法国的跨文化接受时间轴,并划分周期作阶段特征和动因的论析;再审视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跨文化接受渠道,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国际及地区性电影节交流、网络新媒体三个方面来描摹接受渠道的多层与交错;本文选择了三种大陆都市爱情电影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符号,来阐述法国观众解读这些跨文化符号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时发生的接受顺遂与偏差。最后,再从法国观众的普罗认识和法国影评界的专业批评这两个维度来管窥大陆都市爱情类电影跨文化接受的效果。本文尽可能广泛地搜集了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票房数据、新闻报道、媒体评价等研究资料,并尽量解读了法文原文资料,试图从原汁原味的研究数据中去洞察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接受全貌。但在研究过程中,也遭遇了资料匮乏、数据模糊、参考文献稀少等研究难题。因此,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在审视中发现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所要传达的价值观、爱情观与法国观众的审美期待差别较大。少数法国观众和影评人表示读懂了导演的意图,能够通过大陆都市爱情电影了解到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社会。但更现实的接受困境是法国观众和影评人对于大陆都市爱情电影中渲染的奢华现代、肤浅爱情和扭曲的文化价值观颇多批评。中国电影人要提高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跨文化接受度和影响力,任重而道远。
二、我的第一次升职经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的第一次升职经历(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以S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国际趋势 |
1.1.2 现实需要 |
1.1.3 政策引领 |
1.1.4 研究不足 |
1.1.5 个人兴趣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3.4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2 教学学术相关概念、理论及价值 |
2.1 教学学术产生的背景 |
2.2 教学学术的理论依据 |
2.2.1 舒尔曼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 |
2.2.2 赖斯的学术维度理论 |
2.2.3 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论 |
2.3 教学学术的内涵 |
2.4 教学学术与相关概念辨析 |
2.4.1 教学学术与专业学术 |
2.4.2 教学学术与教育科研 |
2.4.3 教学学术与教学研究 |
2.4.4 教学学术与学术性教学 |
2.5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价值 |
2.5.1 契合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升未来教师教学素养 |
2.5.2 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促进地方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
2.5.3 深化教学质量建设内涵,提升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
2.5.4 推动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实现地方高师院校特色发展 |
2.5.5 促进教师教育理实结合,缓解“师范性”和“学术性”之争 |
3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3.1.1 问卷调研目的及工具 |
3.1.2 问卷调研对象 |
3.1.3 问卷编制 |
3.1.4 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
3.1.5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
3.2 访谈设计 |
3.2.1 访谈调研对象 |
3.2.2 访谈提纲编制 |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分析 |
4.1.1 整体情况分析 |
4.1.2 各维度具体情况分析 |
4.1.3 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4.1.4 现有投入与成果产出情况分析 |
4.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整体影响因素分析 |
4.2.2 各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2.3 影响因素与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的相关分析 |
4.2.4 非量表题中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分析 |
4.3 调研结论 |
4.3.1 教师教学学术总体情况良好,但各维度内部存在一定问题 |
4.3.2 不同类型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学学术现状不存在典型差异 |
4.3.3 教师教学学术发展水平与其学历和所在院校层次呈负相关 |
4.3.4 院校支持和教师态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且两者间存在差距 |
4.3.5 教师教学学术的意愿与成果产出不成正比 |
5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成因 |
5.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 |
5.1.1 教学学术理念认识偏差 |
5.1.2 教学学术知识体系失衡 |
5.1.3 教学学术制度保障不足 |
5.1.4 教学学术交流推广不畅 |
5.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
5.2.1 教学学术理念认识偏差的成因分析 |
5.2.2 教学学术知识体系失衡的成因分析 |
5.2.3 教学学术制度保障不足的成因分析 |
5.2.4 教学学术交流推广不畅的成因分析 |
6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策略 |
6.1 教师层面 |
6.1.1 转变传统学术观念,正确认识教学学术 |
6.1.2 坚持学习教学知识,灵活运用教学实践 |
6.1.3 加强教学交流合作,主动分享教研成果 |
6.2 院校层面 |
6.2.1 强调教学核心地位,倡导教学学术理念 |
6.2.2 完善院校制度建设,提升教学学术地位 |
6.2.3 优化教学相关培训,引导教学学术实践 |
6.2.4 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推广教学学术成果 |
6.3 国家和社会层面 |
6.3.1 政策引领,制定大学教师专业标准 |
6.3.2 制度优化,营造教学学术发展环境 |
6.3.3 搭建平台,促进教学学术成果共享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2)Sexual Harassment and Harassment at Work:Technical Guidance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描述 |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
一、原文题材分析 |
二、原文体裁分析 |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
一、翻译目的 |
二、翻译的理论意义 |
二、翻译的实践意义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相关翻译成果综述 |
第二节 准备事项 |
一、工具及语料库的准备 |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
三、翻译策略选择 |
第三节 实施计划 |
一、翻译计划 |
二、写作计划 |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
第一节 翻译过程 |
一、术语表制定 |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
第二节 译后事项 |
一、译文审校 |
(一)自我审校 |
(二)他人审校 |
(三)导师审校 |
二、译文评价 |
(一)自我评价 |
(二)他人评价 |
(三)导师评价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词汇翻译 |
一、术语的翻译 |
二、多义词的翻译 |
第二节 语句翻译 |
一、改译法 |
二、增译法 |
三、转换法 |
第三节 语篇连贯 |
一、行动建议的翻译 |
二、分项语句的翻译 |
第五章 实践总结以及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原文、译文 |
附录2:平行文本 |
附录3:术语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
(3)国产职场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职场剧中的女性形象 |
一、改革开放中的拼搏者 |
(一) 性别被遮蔽的女性 |
(二) 隐现的女性意识 |
二、道德上的楷模 |
(一) 平民化的女英雄 |
(二) 政治话语下的女性神话 |
三、职场上的灰姑娘 |
(一) 传递励志能量 |
(二) 沉默的“他者” |
四、异化的职场女强人 |
(一) 被凝视的客体 |
(二) 精神附庸者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职场剧女性形象的形成原因 |
一、主流文化的规训 |
(一) 突破“男主外、女主内” |
(二) 时代变迁下的角色转型 |
二、男权文化的主宰 |
(一) “男性拯救”的逻辑内核 |
(二) “被看”的职场女性 |
三、消费文化的召唤 |
(一) 职场女性被商品化 |
(二) 受众地位提升 |
四、女性意识的主动觉醒 |
(一) 追求职场话语权 |
(二) 彰显职场主体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职场剧女性形象的创作启示 |
一、职场剧女性形象的积极意义 |
(一) 打破传统性别观念 |
(二) 激励女性意识觉醒 |
(三) 传递积极社会能量 |
二、职场剧描摹女性镜像的问题 |
(一) 较少触及女性职场困境 |
(二) 边缘女性受忽略 |
(三) 女性形象类型化 |
(四) 女性意识泛化 |
三、对电视剧创作者建构女性形象的建议 |
(一) 以客观现实为基础 |
(二) 关注女性弱势群体 |
(三) 深入弘扬女性主义 |
(四) 强化社会性别意识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K公司劳务派遣工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激励的概念与发展 |
2.2 激励理论 |
2.2.1 激励的需要理论 |
2.2.2 激励的过程理论 |
2.3 激励机制 |
2.3.1 激励机制的定义 |
2.3.2 激励机制的作用 |
2.4 劳务派遣的起源与定义 |
2.4.1 劳务派遣的起源 |
2.4.2 劳务派遣的定义 |
2.5 劳务派遣发展 |
3 K公司劳务派遣工现状 |
3.1 K公司基本情况 |
3.1.1 K公司企业概况 |
3.1.2 K公司人员构成 |
3.2 K公司劳务派遣工现行规章制度 |
3.2.1 劳务派遣工的招聘 |
3.2.2 劳务派遣工的培训 |
3.2.3 劳务派遣工的薪酬福利 |
3.2.4 劳务派遣工的职位变动 |
3.2.5 劳务派遣工的离职 |
4 K公司劳务派遣工激励机制问题 |
4.1 劳务派遣工调查问卷与访谈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劳务派遣工调查问卷基本信息调查 |
4.1.3 劳务派遣工调查问卷整体分析 |
4.1.4 劳务派遣工访谈 |
4.2 K公司劳务派遣工激励机制问题点 |
4.2.1 K公司劳务派遣工升职通道瓶颈 |
4.2.2 K公司劳务派遣工福利制度不完善 |
4.2.3 K公司劳务派遣工无绩效管理体系 |
4.2.4 K公司劳务派遣工工作不稳定 |
4.2.5 K公司劳务派遣工无归属感 |
5 K公司劳务派遣工激励机制优化 |
5.1 建立多条K公司劳务派遣工的职业发展通道 |
5.1.1 开通择优转正通道 |
5.1.2 优秀劳务派遣工录入公司人才库 |
5.1.3 通过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竞争力 |
5.2 完善K公司劳务派遣工的福利制度 |
5.2.1 福利向正式工看齐 |
5.2.2 社会保险缴纳地与工作地相匹配 |
5.2.3 规范休假制度 |
5.3 建立劳务派遣工的绩效管理体系 |
5.3.1 建立合理的劳务派遣工绩效考核体系 |
5.3.2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加薪和年终绩效 |
5.4 多途径增强劳务派遣工的工作稳定性 |
5.4.1 择优转正 |
5.4.2 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5.5 培养劳务派遣工的身份认同感 |
5.5.1 入职培训 |
5.5.2 家庭日等公司团建活动 |
5.5.3 公开表彰 |
6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K公司劳务派遣工调查问卷 |
附录 B K公司劳务派遣工访谈 |
(5)《非主流记者》(节选)人物会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一章 翻訳の任务について |
1.1 题目选定の背景 |
1.2 题目选定の意义 |
1.3 原文の绍介 |
1.4 原作者の绍介 |
1.5 原着の内容および特徴 |
第二章 翻訳理论 |
2.1 コンテクスト理论の绍介 |
2.2 顕在化翻訳と潜在化翻訳 |
2.3 会话とコンテクストおよびコンテクスト理论の関系 |
2.4 指导意义 |
第三章 翻訳実例の分析 |
3.1 人物会话文における授受动词の翻訳 |
3.2 人物会话文における惯用句の翻訳 |
3.3 人物会话文における呼称语の翻訳 |
3.3.1 社会呼称语の翻訳 |
3.3.2 亲族呼称语の翻訳 |
3.3.3 氏名呼称语の翻訳 |
3.3.4 役职と职业名呼称语の翻訳 |
3.4 人物会话文における终助词の翻訳 |
3.4.1 终助词「よ」について |
3.4.2 终助词「ね」について |
第四章 翻訳実践のまとめ |
参考文献 |
附録Ⅰ:原文 |
附録Ⅱ:訳文 |
谢辞 |
(6)“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的故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女性中心的爱情模式 |
第一节 “大女主”形象及其理想化营构 |
第二节 花样美男的欲望化投射及贤夫良父的婚恋想象 |
第三节 多男爱一女的“玛丽苏”情节 |
第二章 女性疏离男性的两性相处模式 |
第一节 “渣男”形象的人物设定在两性关系中的性别反抗意义 |
第二节 女性疏离男性的情节 |
第三章 女性独立的生存模式 |
第一节 人物生存方式的拟职场化 |
第二节 人物行为方式的理性化 |
第三节 一路逆袭的情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1:本文涉及网络文学作品目录 |
附录2:与本文相关网络文学评论论文目录(部分) |
(7)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外界环境驱动 |
1.1.2 行业环境挑战 |
1.1.3 自身环境需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 |
1.4.3 数理统计法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内容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的相关内容与双因素理论研究 |
2.1 公立医院的涵义与性质 |
2.2 公立医院医生的相关概述 |
2.2.1 公立医院医生的涵义 |
2.2.2 公立医院医生的职业特点 |
2.2.3 公立医院医生的个性特征 |
2.3 激励的相关概述 |
2.3.1 激励的涵义 |
2.3.2 激励方法与技巧 |
2.3.3 激励在公立医院中的重要性 |
2.4 双因素理论的相关研究 |
2.4.1 双因素理论的核心内容 |
2.4.2 双因素理论在本文的适用性讨论 |
2.4.3 双因素理论在公立医院医生激励管理中的价值 |
第三章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维度与调查问卷设计 |
3.1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维度研究与要素确立 |
3.1.1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维度研究 |
3.1.2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因素初步确立 |
3.1.3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因素正式确立 |
3.2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调查问卷设计 |
3.2.1 问卷设计思路 |
3.2.2 问卷质量把控 |
3.2.3 预调研及其数据分析 |
3.2.4 正式调查问卷的确立 |
第四章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实证分析 |
4.1 正式调研及数据分析 |
4.1.1 问卷结构说明 |
4.1.2 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统计方法说明 |
4.1.3 正式调研样本结构 |
4.2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因素分析 |
4.2.1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因素总体分析 |
4.2.2 保健因素维度分析 |
4.2.3 激励因素维度分析 |
4.3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
4.3.1 性别的影响 |
4.3.2 年龄的影响 |
4.3.3 婚姻状况的影响 |
4.3.4 学历水平的影响 |
4.3.5 工作年限的影响 |
4.3.6 是否有民营医院任职经历的影响 |
4.4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5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问题分析 |
4.5.1 激励过程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
4.5.2 薪酬体系不健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
4.5.3 监督机制有待健全规范 |
4.5.4 人际关系不协调,加重了医生的心理负担 |
4.5.5 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与晋升机制 |
4.5.6 领导层管理理念缺乏,对医生的关注度不够 |
第五章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对策设计 |
5.1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对策设计的总体思路 |
5.1.1 以公益性终极目标的实现为方向 |
5.1.2 以公立医院医生需求的满足为主线 |
5.1.3 以双因素理论思想的指导为贯穿 |
5.2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对策 |
5.2.1 完善保健因素,增强员工归属感 |
5.2.2 强化激励因素,提高员工高效能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1 :公立医院医生对激励因素态度的访谈提纲 |
附录2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3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执行效果预调查问卷 |
附录4 :公立医院医生激励执行效果正式调查问卷 |
致谢 |
(8)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新员工学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现象之问 |
二、现实之需 |
三、兴趣所在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新员工 |
二、组织社会化 |
三、学习策略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组织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
二、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主旨 |
二、研究内容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实施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研究者的角色 |
三、研究对象的遴选 |
四、研究资料的分析 |
五、研究实施程序 |
第三章 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故事 |
第一节 Oishi:“老江湖”的“心机” |
一、职场外的故事 |
二、职场中的故事 |
第二节 卡卡:让实力“说话” |
一、职场外的故事 |
二、职场中的故事 |
第三节 小洁:“混乱”中的“成长” |
一、职场外的故事 |
二、职场中的故事 |
第四章 研究发现 |
第一节 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策略 |
一、信息获取策略——“自己先琢磨,不行再问” |
二、动机调节策略——“每天都进行大量的心态调整” |
三、关系建构策略——“功利的橄榄枝” |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 |
一、“经验”:指南针与资本 |
二、“比较”:基本的思维方式 |
三、“关系”:前提与内在理由 |
第五章 讨论、建议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新员工学习策略的类型 |
二、新员工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
第二节 研究讨论 |
一、组织社会化策略层次 |
二、文化与学习策略的选择与使用 |
三、组织社会化与全视角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建议与启示 |
一、企业层面 |
二、新员工层面 |
第四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企业员工参与付费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节 文献述评 |
一、学习参与 |
二、成人学习参与 |
三、综述总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概况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 |
第二节 研究假设和问卷设计 |
一、研究假设 |
二、问卷设计 |
第三节 信效度检验 |
一、信度检验分析 |
二、效度检验 |
第三章 企业员工参与付费英语学习的频次统计与差异分析 |
第一节 企业员工背景信息与个人特征描述 |
一、性别、婚姻状况、所在年龄段和文化程度信息 |
二、收入水平、行业类型、原生家庭和消费经历信息 |
第二节 企业员工参与付费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刺激因素—风险感知调查情况 |
二、外在因素—主观规范调查情况 |
三、机构因素—机构质量调查情况 |
四、内在因素—产品认知调查情况 |
第三节 员工付费英语学习的参与意愿调查分析 |
第四节 不同特征的企业员工参与付费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差异 |
一、性别差异 |
二、年龄层分布差异 |
三、行业类型差异 |
四、婚姻状况差异 |
五、学历差异 |
六、收入水平差异 |
七、原生家庭户籍性质差异 |
八、消费经历差异 |
第五节 不同特征的企业员工付费英语学习的参与意愿差异 |
一、不同性别的企业员工的参与意愿差异 |
二、不同婚姻状况的企业员工的参与意愿差异 |
三、不同年龄段的企业员工的参与意愿差异 |
四、不同行业的企业员工参与意愿差异 |
五、不同月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企业员工参与意愿差异 |
六、不同文化程度的企业员工参与意愿差异 |
七、不同原生家庭户籍性质的企业员工参与意愿差异 |
八、不同相关消费经历的企业员工参与意愿差异 |
第四章 企业员工参与付费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相关分析 |
一、企业员工对英语学习产品的产品认知与参与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
二、企业员工英语学习的风险感知与产品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
三、企业员工英语学习的主观规范与产品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
四、企业员工英语学习产品机构质量与产品认知的相关分析 |
五、企业员工个人特征对英语学习产品的参与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二节 回归分析 |
一、企业员工的产品认知对参与意愿的影响分析 |
二、企业员工英语学习产品风险感知对产品认知的影响分析 |
三、企业员工关于消费该类产品的主观规范对产品认知的影响分析 |
四、学习机构对产品认知的影响分析 |
五、企业员工的个人特征对参与意愿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 |
第一节 不同企业员工的学习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情况 |
一、性别差异 |
二、行业类型差异 |
三、年龄差异 |
四、婚姻状况差异 |
五、文化程度差异 |
六、收入水平差异 |
七、户籍性质差异 |
八、学习参与经历差异 |
第二节 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水平情况 |
一、刺激因素与参与意愿 |
二、外在因素与参与意愿 |
三、机构因素与参与意愿 |
第三节 企业员工参与付费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模型 |
一、三类因素与内在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 |
二、内在因素与个人特征直接影响学习参与意愿 |
第六章 总结、建议与反思 |
第一节 总结 |
一、企业员工参与学习的影响因素类别总结 |
二、企业员工的参与意愿和受影响程度均“因人而异” |
三、消费者行为模型可以解释企业员工付费学习的参与意愿 |
第二节 建议 |
一、加大对市场上学习机构的监督与鼓励,建立动态考核机制 |
二、设置教师质量甄选机制 |
三、加大成人教育宣传,呼吁终身学习 |
第三节 反思 |
一、扩大样本范围 |
二、加强理论研究 |
三、补充影响因素 |
四、细化数据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后记 |
(10)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接受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 |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六节 本文的结构、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跨文化接受概况 |
第一节 新时期大陆都市爱情电影的诞生 |
第二节 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跨文化接受时间轴 |
1.早期写实(2000年-2003年):几部零星的代表作建构初印象 |
2.过渡时期(2004年-2009年):商业类型的初现端倪 |
3.爆发时期(2010年至今)——商业化的都市爱情片大行其道 |
第三节 跨文化接受周期波动的动因分析 |
第二章 多元而交错: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跨文化接受渠道 |
第一节 传统媒体为中坚:报纸、杂志、电视等 |
第二节 电影节平台为基础:国际、地区性电影节交流 |
第三节 新媒体为突破:网络渠道 |
第三章 共鸣与偏差:基于法语影评的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跨文化接受与效果探析 |
第一节 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的跨文化都市空间符号分析 |
1.梦想的寄托:大型商业中心(CBD) |
2.情绪的释放地:酒吧(Bar) |
3.社交身份的标记:西餐厅(western-style restaurant) |
第二节 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跨文化接受背后的价值分析 |
一、都市文化“病症”的共鸣 |
(1)移民与文化隔离 |
(2)新的沟通模式——网络社区化 |
二、中法都市爱情观的共情——婚姻观的对比 |
(1)中法爱情观的共情 |
(2)中法婚姻观对比 |
第三节 基于法语影评的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跨文化接受效果探析 |
一、法国影迷对于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的影评分析 |
1.影迷数据统计分析 |
2.法语影迷影评的三大接受特点 |
二、法国影评人对于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的影评分析 |
1.影评人数据统计分析 |
2.法语影评人影评的三大接受特点 |
三、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跨文化接受落差 |
1.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遭遇的刻板印象 |
2.把关人与受众分析 |
3.影片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
四、本节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我的第一次升职经历(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以S省为例[D]. 罗小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Sexual Harassment and Harassment at Work:Technical Guidance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闫添贺.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国产职场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高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4]K公司劳务派遣工激励机制研究[D]. 刘连昌. 河南大学, 2020(06)
- [5]《非主流记者》(节选)人物会话翻译实践报告[D]. 陈瑞.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的故事模式研究[D]. 镡银银. 兰州大学, 2020(12)
- [7]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医生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荣丽.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8]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新员工学习策略研究[D]. 陆媚媛.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9]企业员工参与付费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视角[D]. 马鹏程.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10]新世纪大陆都市爱情电影在法国的接受探析[D]. 张哲涵.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