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疗法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张玲

希望疗法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张玲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48

【摘要】 目的:观察给予大肠癌术后进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实施希望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大肠癌手术,并进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常规性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希望疗法),每组各30例,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造口的患者中实施希望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全面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希望疗法;大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护理干预

大肠癌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病因主要由直肠癌和结肠癌结合而成,因此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结直肠癌”[1]。 目前为止,该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得到有效明确,经过大量专家学者研究发现,指出该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可能与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大肠腺瘤密切相关。但不管是以何种因素引发的恶性肿瘤,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医学对该疾病的治疗极为重视[2]。手术治疗是该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可有效延续患者的生命,提高存活质量。但由于手术本身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容易出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同时永久性肠造口容易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症状困扰,对生活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因此在对该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时,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本文主要就是探讨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肠造口时实施希望疗法的护理效果,具体如下所示。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大肠癌手术,并进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2±3.2岁)和观察组(30例,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3±3.4岁)。根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具体内容为入院引导、术前准备、术后生活护理、防护知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希望疗法,具体内容为(1)组建希望疗法小组:选择本院胃肠道主治医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造口治疗师1名、护理科人员2名组建希望疗法小组,并对每一位成员进行专业且严格的职能技术培训和考核,以达到整体提升希望疗法临床效果的目的;(2)制定希望疗法方案:小组成员需要对患者自身实际并且进行深入了解和评估,重点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健康教育程度以及症状困扰情况,以此建立希望疗法护理干预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实施相应护理干预,以此来达到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的目的;(3)希望疗法干预过程:首先,对患者进行希望灌输:小组成员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使患者对未来产生积极的期望;其次,确立干预目标,对于干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明确患者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二是通过患者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帮助患者建立其积极向上的心态,打消消极情绪,三则是帮助患者建立起对生活的具体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主要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采用百分制,90分及以上为十分满意、89-60分之间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版本软件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相关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分别为12例、9例、9例,护理总满意率为70%;观察组患者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分别为21例、6例、3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500,p=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永久性肠造口是用于大肠癌患者实施大肠癌手术过后改善患者生理通道,挽救患者生命以及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的重要手段,属于一种人为开口手段,用于给患者排便或排尿的渠道[3]。该操作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根据治疗方案需求,将患者腹腔内完好的肠管拉出一段,并将肠管进行翻转和缝合于腹壁处,以此来代替原有会阴部肛门[4]。在进行该医疗操作时,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达到不影响患者消化功能的效果,往往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联合进行。

希望疗法属于一种心理疗法,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用的护理干预模式之一,该方法主要通过建立希望疗法小组,了解患者自身疾病情况以及心理情况制定符合患者的特定治疗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同时全面强化常规性护理联合进行,可以取得有效的护理结果。

根据上文探究结果显示,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中实施希望疗法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护理,其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

综上所述,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中实施希望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晁昳, 李福莲. 术前适应性锻炼在直肠癌造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04):98-100.

[2] 尹小娟. 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32):133-134.

[3] 何新. 肠造口患者术后居家康复护理的分析[J]. 饮食保健, 2016, 3(15):99-99.

[4] 张李芳, 关玉杯, 欧添英.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及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9):180-182.

论文作者:张玲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希望疗法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