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森鑫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能否正常运行与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当前,给排水质量通病已经成为了影响房屋建筑工程使用功能持续发挥的重要问题。因而,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下文就将围绕给排水质量通病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以期能够助力这一问题的解决,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质量通病;防治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后出现的墙、地面渗水,排水管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而导致给排水质量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可控的,因此,加大对给排水质量通病的研究,就能够有效帮助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有助于防止这类问题的继续出现。
1建筑给排水质量通病的类型及分析
1.1给排水管道的渗漏
房屋建筑工程在持续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渗漏问题经常发生在给排水管道部分,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其一,排水管道材质不佳。当工作人员疏于对排水管道材质的把控时,就可能会出现管道材料质量与工程设计要求相差较大的问题,这种管道一旦投入使用就为给排水系统埋下严重的质量隐患,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管道的内部及外部就可能会出现渗水问题。其二,管道施工不严谨。给排水管道的作用是通过对每一个管道进行连接施工而发挥的,因此在具体施工环节,人为因素对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效果的影响极大。比如,一旦工作人员使用了密封性能不合格的螺纹来对管道进行连接施工时,管道间裂缝的出现就难以避免,进而为渗水现象的出现埋下伏笔。再比如,工作人员因自身施工技术水平所限,无法高质量的完成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也就无法保障给排水管道施工效果,影响其最终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其三,管道存储管理不当。给排水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需要被存储一段时间,以待使用,而在存储管理过程中,一旦因管理不当而使得泥沙等杂物进入到管道中,就可能会为管道后续使用埋下质量隐患,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管道在实际使用中出现堵塞,进而因而渗漏问题。
1.2管道与建筑主体间的渗漏
房屋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管道与建筑主体间的连接也是极易发生渗漏问题的部分之一。当前房屋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时,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先在厨房与卫生间等区域进行管道孔的预留施工,为随后建筑主体工程的一起施工做好准备。而管道与建筑主体之间交接区域的施工就成为了给排水管道质量问题的多发环节。这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极易导致管道与建筑主体的连接部分不严密,存在空隙隐患,最终引发渗漏问题。
1.3管道沟槽的渗漏
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沟槽的开挖施工也是较为容易发生渗漏问题的部分,而其中最常见的,同时危害也最大的就要数槽底泡水。槽底泡水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受到降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侵蚀而导致的。在降水、地下水的长期侵蚀下,沟槽的基底承载能力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地基的下沉,更有甚者还可能会对建筑给排水的整个系统造成不可预计的影响,最终为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埋下重大隐患,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给排水系统质量控制对策
2.1严格控制给排水管道材料品质
首先,为了有效保障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就需要工作人员预先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客观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具体来说,其一,工作人员应重点把关管道材质,针对需要使用的给排水管道材料质量进行检查与测试,严格遵循工程设计的要求,避免管道材质不佳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严格压力要求的阀门来说,必须经过严格缜密的压力测试,才能够投入使用。其二,工作人员应科学存储管道材料,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存储管理制度来保障材料在现场的存放不会影响其使用功能,从源头杜绝因存放不当而引发的管道堵塞问题。
2.2严格把关管道与建筑主体的交接施工
其次,面对房屋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与主体部分间极易出现施工缝隙的问题,就需要工作人员重视管道与建筑主体部分的连接作业,提升连接部分施工效果。而通过防水层在管道与建筑主体连接区域的设置,就能够大大降低缝隙渗漏的威胁。为此,工作人员就应严选防水材料,并按照相关施工规范来进行实际施工,确保防水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设想。举例来说,当前房屋建筑工程主体中经常会用到塑料管道,工作人员可以针对这些需要镶嵌的塑料管道预先进行打毛处理,以便提升管道与混凝土的粘结效果,避免二者之间粘结不紧密而出现缝隙。再比如说,当前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热水系统大多使用的都是钢管道,需要注意的是刚管道的使用往往需要通过套管来实现,其并不能直接穿过楼体。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注重对套管直径的科学选择,并针对安装完成的套管进行必要的密封施工。
2.3重点控制沟槽挖掘施工
再次,管道沟槽环节施工也应受到工作人员的重点控制,减少这一环节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做好排水沟的预先设置,确保沟槽中的积水能够在第一时间被排出。其二,应重点监督地下水位情况,避免地下水位发生巨大变化影响沟槽基底状态。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沟槽底部土层预留厚度的控制来降低地下水位的威胁,通常来说,20cm就是一个较为合适的状态,其能够有效防御地下水的渗透侵蚀威胁。其三,应加强排水设备管理控制,确保排水设备能够维持在正常状态。这样一来,当沟槽底部出现泡水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可以在有效时间内对其进行处理,大大降低槽底泡水对地基的危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沟槽底部泡水问题的不同状态,工作人员可以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当沟槽底部土层渗漏深度超过10cm时,在其中进行砾石的夯实就可以达到加固土层地基的效果。而当沟槽底部土层渗漏深度超过30cm时,工作人员就必须先对渗漏的土层进行清除处理,随后再更换土块并选用卵石经填充,选择砾石进行空隙的补填,以便达到加固的目的。
2.4严格把控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
最后,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还需要工作人员提高对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施工安装环节的重视,确保一切施工都是严格遵循施工工序要求的,并逐一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检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降低质量隐患的威胁。针对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施工,工作人员应重点掌握以下施工要求:其一,应预先全面了解管道施工设计要求,通过对比设计图纸来对预埋构件、预留构件的位置及预留孔洞的位置进行核实,确保位置信息正确无误,为实际施工奠定坚实基础。其二,应重视预留孔洞与管道连接部分的施工,确保施工科学规范,保障施工质量。其三,应在管道施工中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对管道进行封口处理,针对必要的封口施工进行严格把关,从封堵材料到实际操作都应受到工作人员的重点控制。其四,应加强对管道安装质量的试验检测,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条例的要求,来科学有序的进行管道试验与检测,确保管道系统的密封性,保障排水坡度等相关指标均能够满足国家施工规范的要求。其四,应注重对管道施工相关文件的准备与整理,以确保实现对管道工程施工相关信息的如实记录,为今后相关施工提供必要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给排水管道质量隐患的存在深深困扰着建筑工程正常使用功能的实现。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就应加强对给排水管道质量的问题研究,以便从根源找到提升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吴鑫.建筑给排水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J].冶金丛刊,2017(1):00029.
[2]马军卫,张少华.浅析建筑给排水质量通病及其防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
[3]周君毅.建筑给排水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5(14):118.
[4]赵越,王丽.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J].工程技术研究,2017,(3):62-63.
[5]陈建隆.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及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6(05).
论文作者:陈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5
标签:管道论文; 给排水论文; 沟槽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