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现实生活情境中,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去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否使学生一上课很快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新课导入设计的合理性和创设探究知识的情境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在教学《搭配》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六一节来到了,雯雯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学校。当雯雯打开衣柜的时候,发现她有两件上衣:一件红色的,一件白色的;她还有两条裙子:一条蓝色的,一条绿色的。雯雯想一天换一个花样搭配着穿,每天都给同学一个惊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请你帮助雯雯设计一下,她可以连续几天不穿相同的衣服呢?如果雯雯要想一个星期每天都不重复,至少还要再增加几件上衣或再增加几条裙子?这样的问题情境非常切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适当增多上衣和裙子的件数,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逐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思考,也使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提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课堂上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单向合作,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学习。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动手探究三角形的面积知识,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联系刚刚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角形的面积。由于有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作为铺垫,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联想到 “数方格”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可是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这时候,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就可以达到群策群力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学习提供舞台,因为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经探索而获得,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分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效地发展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适当时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模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在解题中故意表现出思路受阻,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自然是主渠道,但课外的社会实践则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因此数学教学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积极运用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解决一些我们看来比较简单而对于学生而言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历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密铺》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自己动手探索图形密铺的知识,我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继续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密铺的深入研究,让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探究除了一些简单的图形的密铺外,还有那些图形可以密铺。例如:除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外,是不是所有的四边形都能密铺?如果能,应该怎样密铺呢?正五边形能不能密铺?正六边形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自主探索,有效地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进行了延伸,达到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双重目的。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学习意识。这种学生通过亲身探究获得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学生真正理解的、真正属于学生的知识。总之,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够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论文作者:李红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自主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论文;